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视听业态,已进入成熟发展新阶段,是国际传播的重要赛道。应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技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主流传播,为塑造国家形象、传播城市形象贡献力量。人工智能赋能短视频前景广阔。要防范人工智能风险,科学健康构建全民共创、全民共享、全球传播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沈中 《对外大传播》2022,(12):53-5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央企业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是对外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合作,彰显了全球能源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国际传播实践中,中国石油坚持“资源为基、产品为体,文化为里、传播为表,和合为要、形象为的”的“六维”模式,为进一步讲好海外央企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本文立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结合中国石油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实践经验,探索“六维”模式对于提升企业海外形象,进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以期为企业后续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形象塑造中,文化形象相当重要。不仅因为它与政治、外交等因素一起构成了约瑟夫·奈所定义的软实力1,更因为文化传播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较隐蔽,遭遇的接受阻力较小,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子系统,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对外传播,除了服务于国家整体形象,还直接提升区域竞争力,带来区域利益。因而,区域文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也随着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意识增强成为一个趋势。本课题组以广东国际文化形象的实证分析为基础,意图揭示区域文化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一些问题,并探讨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海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海南的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红色文化的支持,以“琼崖革命精神”为代表的海南红色文化有利于构建锐意进取的海南形象。在5W传播模式下,分析海南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受众,探寻提高海南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提升海南红色文化域外传播效果、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流媒体围绕"一带一路"的传播行为,是中国通过区域化传播争夺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话语实践。以新华社和中国日报社的短视频为例,主流媒体以概念聚合与复合型的叙述者实现宏大叙事,以概念分解与具象化的叙事场景实现微叙事,二者共同完成对国家话语的再语境化;通过收编"拼贴"与"戏仿"两种大众文化和亚文化表征手段,主流媒体分别完成丝路文化的视听符号意指实践,以及跨文化符号表征的丝路想象建构,将国家话语实践落实到短视频的符号表征之上;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中数字身体的"自由旅行"和"体验式在场"传达身体经验,激发公众对"一带一路"的兴趣和想象,以此推动主流媒体国家话语实践由宣传向新宣传突围和转型。此外,国际传播的"供需错位"也为"一带一路"的新宣传带来了亟须解决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传播在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方面承担着日益重要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影视国际传播是国家整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对外援助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契机。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国对华援助中的多元主体格局削减了对外援助的政治色彩,援助故事和援助事件设置了对外援助行为在中国的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文化与价值观的力量在对外援助传播中得以凸显。精心营造对外援助叙事,讲好对外援助中人的故事,构建开放可参与的对外援助行为,做好对外援助的对内表达是形塑对外援助合法性、增强对外援助叙事说服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美西方捏造和散播各类“中国威胁论”,为其战略遏制和打压中国进行造势。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传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的叙事策略,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注重叙事的均衡性、切近性和战略性,在方法和方式方面注重叙事的易知易懂性、柔软性和趣味性,对外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合作传播成为新时代中国媒体探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效果的重要模式。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际传播项目《亚媒看中国》正是合作传播的一次有益尝试。该项目策划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半,共邀请了包括日本、俄罗斯、印度、老挝、巴基斯坦、菲律宾、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共九个亚太地区国家的十家主流媒体来华,进行了八个科技领域的联合采访报道,讲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一、叙事题材:中外媒体共商共议选题  相似文献   

11.
陇南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陇南红色文化可以丰富当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当地居民对陇南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名片。记忆场所理论为陇南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视角,该理论认为时间性记忆故事和空间性记忆场所同为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陇南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既要通过将其融入当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文化的传播,以数字化赋能时间性记忆故事的传承;又要通过营造整体氛围、重构红色文化场景、设计系列活动的方式创新活化空间记忆性场所,从而全面激活陇南红色文化的记忆密码。  相似文献   

12.
重大主题活动的对外摄影报道作为一种传播形式,有其叙事方法和特点,符合受众心理的对外摄影报道更易于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有助于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研究新时代重大主题活动对外摄影报道的内容选择和呈现方式,就是要探索符合新时代特征和对外特点的传播规律。成功的重大主题活动摄影报道,能够突出大国领袖、彰显大国之治、展示大国实力、诠释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它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地位与赢得文化话语权,重获塑造本国形象主动权的关键。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值得输出的优秀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应是我国音乐界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限制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因素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包括民族声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多方面。丰富的民族音乐弥漫着中华民族之气息,彰显着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下文化创意产品形式不再单一局限在固有的产品,短视频是目前传播速度最快也是范围最广的形式。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下,利用短视频的文化创意形式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出城市的短视频文化创意产品。基于短视频时代下网红城市研究与自身的文化重塑,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城市形象影响因素与短视频文创进行结合探索。综合"文化为基础、视频为载体、矩阵为模式、景区多项联动为目标"为短视频文创产品设计产出相应的方法。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城市的品牌文化也将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传播,本文将对城市的形象塑造和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叙事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外传播活动,通过翻译国家叙事文本来实现,对塑造国家形象、获得国际认同具有战略性意义。该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本为例,以国家叙事目的为切入点对译文进行研究,探索译者在语言与文化层面上所使用的归化和异化策略,阐释并探讨诸如注释、补充、同化、意译、直译、拆分句子、增加衔接词和重构句子结构等一系列翻译技巧。该文可加深人们对政治文献翻译中国家叙事目的的认识,同时也为政治文献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这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有效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对该议题的关注超越了国界和地域限制,对其报道也较少受到强烈意识形态的干扰。可以说,该议题是我国国际传播的重要抓手之一。同时,开展国际传播也可以助力我国在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中塑造更好的国家形象,获得更大话语权。要做好气候变化的国际传播,不仅要从科学、政治和国际治理三个维度来充分认识这个问题,也要考虑由于世界各国在气候变化中受到影响的不同、在治理体系中诉求的不同、应对方式的不同等因素,国际传播面临较为复杂的局面。要做好气候变化的国际传播,重点要加强议程设置,尤其是针对我国重大战略做好气候议题的设置工作,加强对有中国特色概念、理论和创新实践的解读、阐释,坚持发展中国家立场,为发展中国家发声。  相似文献   

17.
“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国际话语权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的战略考量。跨文化背景下,国际局势动荡与世纪疫情多变的传播情境,致使中国故事的国际接受与传统文化叙述仍存在定型化、传统文化延续、跨文化传播实践不足等困境。为此,着力构建对外传播理念与路径的创新机制尤为迫切。本文重点探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叙事与我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交互效能,以此促进视听媒介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的纵深联合,彰显中国以“自我”参与者形象建构的国际传播机制求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播中,意见领袖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媒体发展、短视频兴起的今天,人们更容易吸收语言的直接传播。这意味着,运用好语言方式,有助于实现更高效的传播效果。演讲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传播载体。但要看到的是,我国在演讲形式、传播方式等方面仍处于劣势,海外观众的差异化需求难以得到较好满足,善借主流平台,找到合适的、科学的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势在必行。近年来,解读中国工作室制作了TEDx系列演讲,通过TED这个受众群体广泛、传播效果较好的平台,借助演讲这种方式,用好专家渠道,推进国际传播的有益探索。TED传播平台、高层次专家、中国改革主题这些元素的叠加,让系列演讲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弘扬陕西红色文化,并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在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方法,译文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用外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陕西红色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扩大陕西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对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进行审视,对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国际舆论环境下,讲述中国故事存在一些外部挑战,例如海外受众对中国存在着负面刻板印象、认知偏差以及情感失真的问题。对此,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强化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布局和策略创新。在国际传播语境下,柔性叙事和软性传播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进行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