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长春市一学校在小学五年级试行“贷分制”。学生考试成绩差可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等成绩好时再将贷得的分数双倍还上。作为配合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的有益探索,这项“制度”将对校内所有学科和活动进行量化评估,采取“存贷分”方式。此举引发争议无疑是正常的,因为分数是现行教育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体系的敏感核心,是我们教育体制的“软肋”。谁也无法否认,现行教育还是“以分数论英雄”的。当然,分数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标准,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的分数反映出了学生的哪些素质?其评价内容和方式,是否…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评估也在经历着一次次变革。中国高校教学评估也经历了由“描述”到“判断”到“意义建构”的发展历程;评价模式也由“追求结果、效率的行为目标模式”发展到“交互发展性评价模式”;评价内容趋向全面发展,评价方法趋向多样化,评价过程趋向人性化;评价更具促进和激励功能,更加取向于发展。各高校也都在执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开展自我评估。  相似文献   

3.
评价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学科。它的产生 ,究其历史根源 ,源于对学生的学历测验。长期以来 ,学生所接受的学校(或教师)的评价 ,主要是学历测验的分数或等第。这种评价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展 ,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 ,以为分数(或等第)高 ,自己各方面发展便好 ;反之 ,则相反。随着教育评价学研究的深入 ,方法论也在进一步完善健全 ,建立了科学的、统一的教育目标分类 ,由早期注重的“终结性评价”到现代的“形成性评价” ,尤其是模糊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引入、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实验设计法与非实验设计法的结合 ,…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推行了课堂教学的深层改革。新的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再不能是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评价学生也不仅仅是考试与分数单一的量化评价,更不是用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要从学生的统一要求和差异特征来教育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到课内外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相似文献   

5.
黄海明 《西部素质教育》2019,(4):115-115,117
为推动信息技术课堂的变革,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云平台的优势和特点,然后论述了教育云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学科变革的实践,即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的个性化;量化信息技术课堂的反馈;优化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延伸信息技术的课堂边界。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的转变。一、量化评价,重在参与所谓量化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数量化的描述。在现阶段,以考试和测验为主的量化评定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学生集体为对象,让每个学生共同回答事先仔细拟订的问题。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的要求相同,学生面对的评价工具相同,评判的尺度也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相对公平。但是,这样的量化评价,常常陷入单一化的境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如何淡…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也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是教育领域上的重大变革,本文通过对当前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上的意义,阐述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变革的促进作用。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督导评估的意义不仅反映在学校发展的表象上,更主要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内涵上,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创新主要有以下体现:在主体交往上,“走进学校、走近教师、走近学生”;在主体外延上,“走向社区、走进家庭、走近家长”;在评估内容上,“走进教学、走进学习”;在评估模式上,由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在评估职能上,由“重督走向重导”;在评估操作上,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评估标准上,由“统一走向多维”;在评估方法上,以“质性评价来整统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所提倡的发展动态性学生评价和传统的学生评价相比,评价功能由侧重甄选转向侧重发展,改传统教育“筛”的功能为现代教育“泵”的功能,变“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多元;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学习成绩转向了评价学生各方面素质;评价方式、方法从单纯的“打分”或“划分等级”转向以定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对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将促进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变革。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由“警察型”向“服务型”转变,德育教育模式由“单一灌输型”向“统分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的模式转变,全面改革传统的高校德育体系和素质量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和动态开放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高考“五育”全面考查的历史发展,历经了由一维到三维、三维到四维以及四维到五维的演变过程,其本质上是国家对“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要求。德智体美劳分属不同的考查领域,既有显性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有隐性品德与素养的考查,既有可量化的考查,也有不可量化的考查。高考“五育”全面考查在实践中尚存在需要进一步平衡的两难困境,主要包括高考分数的“唯”与“不唯”、非智力因素的“硬挂钩”与“软挂钩”、综合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等。深化推进高考“五育”全面考查,应着力于优化“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完善“五育”全面考查评价体系,构建“因材施考”综合评价新模式,加强综合评价监督机制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位西方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改革未必带来进步.但是,进步终究需要变革!”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已经进人一个重要时期。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变革。课程目标,从一味追求“行为目标”到重视实现“体验目标”;教科书.从有利于教师教的“教材”到有利于学生学的“学材”;课程评价,从有只重视结果的“量化评价”到也重视过程的“质性评价”……与此同时,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程实施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被正式列入中小学的课程计划,信息技术学科的考查与评价工作也逐步纳入了教学常规系列。下面就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测评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基本理念 1.关于小学学科测评改革的价值取向 对于评价改革,我们的观点是不应该只在分数的“取”与“舍”这个问题上做表面文章,关键是要确立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现代教育注重于主体性人格的张扬和创新性能力的提升,小学阶段的考试与评价是着眼于主体动态发展的非选拔、非淘汰性质的素质综合测评,所以学科测评活动必须以学生的最优发展、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广胜 《上海教育》2015,(Z1):96-97
数学学习终端的应用为传统评价模式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技术方面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传统的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评价内容单一,只注重量化的结果数据,未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在评价方法上,单凭一次考试的分数或是若干次分数的总评,进行所谓的结果判断;在评价主体方面,大都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磨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内在课程体系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层面,我们都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教计算机操作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如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养等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教材编写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地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某些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跻身高考行列……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成人教育》2009,(12):11-17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磨砺,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如何呢? 我们看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外部发展环境与内在课程体系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层面,我们都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原来的教计算机操作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发展的大环境,如教学设备、师资水平、学生素养等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教材编写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地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某些省份信息技术学科已经跻身高考行列……  相似文献   

17.
提到对学生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可以说,“分数第一”的思想在学生、家长甚至是部分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而这种情况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是相悖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这一理念所追求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宗旨与方向,也就是说评价应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更成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激励性功能与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受绩效主义影响,我国学生发展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构建、责任到人的任务分解“、对表对标”的效果评估、赏罚分明的结果反馈和不留情面的责任追究等途径,使整个评价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客观化的特征,满足了政府对教育管理“公平与效益”的需要,迎合了公众对客观性、公平性评价结果的追求,但却存在将学生发展评价一步步推向既无“教育”也无“人”的极端量化的风险。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破坏了教育生态。增值评价和学生发展相遇,为矫正这种错误的评价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应站在“学生立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道德尺度和科学依据,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撑.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开展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简易“微课”、“学习资源包”等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效性,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到“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工作,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更新观念 ,动员全社会共同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是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彻底摈弃“应试教育”的弊端 ,敢于革故鼎新 ,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构建富于创新精神和时代内涵的素质观。具体地说 ,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人才观要实现由“唯高级人才是人才”到“广大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的转变 ,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 ;二是质量观要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 ,使每个学生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