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本芭娜娜1987年登上日本文坛至今已近25年。在25年的写作中,芭娜娜从未标榜过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其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女性话语权的一种体现。更重要的是,芭娜娜的作品中涉及一系列关于家庭、婚姻、爱情以及性差等女性主义所关注的话题,从中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质疑,对社会伦理观念的挑战以及对性差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孙冬惠 《现代语文》2010,(1):123-124
20世纪后期日本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性作家们在各种文学奖中“盛气凌人”,吉本芭娜娜便是其中代表之一。芭娜娜小说中的主人公几乎都是20岁左右的少女。她们不堪于悲惨命运的捉弃,从而独自找寻出路解救自我,完成人生的成长,同时也拯救了身边的人。她们温婉坚毅,具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性。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当代文学天后"吉本芭娜娜的作品《哀伤的预感》中,色彩是极为重要的描写对象,对于色彩的大量描写,在传情达意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出色彩背后的文化蕴含以及日本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
《厨房》一书是由日本当代文坛的代表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处女作和成名作,其出版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厨房》一书中围绕厨房这一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地点,以死亡下的精神救赎为主线,极富忧郁与孤独特色。而吉本芭娜娜的其他作品,如《哀愁的预感》《雏菊的人生》《阿根延婆婆》等都无一例外都在死亡之后的精神救赎这条线上不偏不倚。吉本芭娜娜的作品魅力大抵在此。  相似文献   

5.
厨房是女性生活的经典场城,中国女作家徐坤的《厨房》和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厨房》在不同的文化及文学背景下,展示出不一样的厨房故事和女性情怀。本文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通过探讨两个女主角在不同的厨房中发生的故事,来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学背景。  相似文献   

6.
郭燕梅  侯冬梅 《现代语文》2009,(11):123-125
吉本芭娜娜,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天后"。她的作品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掀起一股强大的"芭娜娜热"。《厨房》及其续篇《满月》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作者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平常而简短,但读后发人深省,让人深感共鸣。"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小说的主人公从死亡中获得拯救,展示了现代人新的救赎方式。  相似文献   

7.
由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较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该理论主张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立场和最终目的是发现文学的伦理价值。吉本芭娜娜在短篇小说《白河夜船》中,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及丰富的情绪,描写了日本当代都市女性在伦理环境中的困惑、选择、陷入的伦理困境以及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主人公在陷入痛苦深渊后,凭着自我抗争的伦理意识苏醒重生。芭娜娜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人其实是不容易被摧垮"的重要信息,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厨房》中,作为变性人存在的惠理子不仅具有主题思想等内容方面的意义,还担当着一定的叙事使命:她的出现有效地促成了小说结构点的形成,使“隐含作者”得以完满实现,并以其行动与小说叙事节奏之间达成了巧妙的共振。  相似文献   

9.
作者简介:吉本芭娜娜。于1964年出生,东京人,在日本大学艺术系文艺科毕业,二十三岁时以《厨房》一文获日本“海燕”新人文学奖,后来又陆续获“泉镜花”“山本周五郎”等文学大奖。到1989年后更是迅速崛起,是当下日本最著名的畅销女作家。  相似文献   

10.
从《厨房》到《满月》,吉本芭娜娜一直在给我们构建这样一个略显单薄却轻盈透明的小说世界:不是爱情小说,却有动人的爱情;遵循日本小说的传统,却没有脱离这个时代的敏感问题(凶杀、变性);不以复杂的情节取胜,却利用了很多个突然与意想不到。主人公就在从相互依恋到彼此关心和照拂的过程中逐渐长大、成熟,最后自立了。因此《厨房》和《满月》讲述的是成长的故事,而不是恋爱的故事,它们都不是恋爱小说,而是人情小说。这种倾向性,推而广之,在芭娜娜以后的作品中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11.
江国香织作为日本文坛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与吉本芭娜娜、角田光代共同被视为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三位女作家。在江国香织的作品中大多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描述手法为读者展现了现代社会关于爱情的一些感悟,通过她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现代日本女性的鲜明的形象和性格。本文以《沉落的黄昏》为例,来分析江国香织作品中的日本女性重塑自我的一个觉醒过程和追求自由的意识,结合江国香织的作品来分析其内含的女性形象的特点,以此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吉本芭娜娜的成名作《厨房》展开论述,试从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人物——惠理子入手来探讨小说中的“疗伤”情结。不仅从惠理子这一特殊人物本身的设定和塑造上,可以看到作者的“疗伤”情结,从她(他)在文中所起到的间接和直接的作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从中也可以看到作者对新时代出现的新的家庭观念的一种解析。整篇小说都围绕着“疗伤”这一主题展开,使得无数年轻读者与其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34):101-102
《厨房》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代表作,在我国已先后多次被翻译出版发行。本文试从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原则与"异化"翻译原则的角度,对《厨房》的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所使用的译本以最新的李萍的译本为主,同时也参考了林少华的译本,且主要对词汇、句法方面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1世纪,是一部长篇的写实体小说.这部小说的描写背景跨越了多个朝代,同时在作品中对多位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描写,有人那中国的红楼梦与之比较,说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在“源氏物语”中描写的女性也多位皇族和贵族,也有着生命轨迹的起伏变更,本文并不注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从“源氏物语”中女性的命运变化来探索日本在11世纪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以及日本美学角度上女性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虑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倪千 《文教资料》2009,(18):163-164
"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人不可能永远和挚爱的人相聚在一起,无论多么美妙的事情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消逝,一如时光的流逝."吉本芭娜娜的这两句话几乎涵盖了她小说的所有主题.她的处女作,短篇小说<厨房>所具有的四层象征意义:家庭、生死对立、精神疗伤的领域以及心灵的成长历程,正向人们说明了不断地丧失和疗伤的历程才构成了人的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哀愁的预感》是吉本芭娜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篇,也是可读性很强的一篇。作品能够保持畅销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其独到的叙事艺术。譬如不规则的叙事时序、巧妙的隐喻叙事、体现记忆片断之美的叙述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我喜欢吉本·芭娜娜的故事,总是简单安静,生命的惊涛骇浪在时间的生生不息里被轻描淡写地抵御了过去。这个日本女作家温柔地写着:"生命是一个疗伤的过程。"其实,这明明和生命是不断受伤的过程是一回事吧,听起来却觉得柔软又充满了希望。所以,当我感到困顿疲惫,需要用一场旅行去抚慰生活里跌跌撞撞磕下的伤痕,想到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是日本。  相似文献   

19.
在吉本芭娜娜的初期小说中,男女的性别界限可以说很模糊,性格也不甚分明。主人公多为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她们在经历了人生的困厄后,逐步坚强起来,直面现实,并勇敢发现爱,接受爱。而这些主人公的爱情,很多是基于特殊关系下产生的恋爱。但是这些"惊世骇俗"的恋爱关系也正是为了表明,爱是一种本能,能够超越性别、年龄、身份等各种各样世俗的限定。  相似文献   

20.
《厨房》是吉本芭娜娜最有代表性的运用饮食叙事的作品之一。其中的饮食叙事,可以分为饮食的疗愈功能、饮食与人际交流以及家庭关系的建构、饮食的象征功能三个方面。具体而言,这三个方面指的是主人公借助饮食来疗愈自我的内心世界,通过饮食来增进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交往以及构建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以食物来象征母亲的生命状态以及暗喻男女主人公的恋爱关系。可以说,饮食叙事在小说主题的烘托、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