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当把文化育人当作“双高计划”建设的一个新路径,结合自身实际,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及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大学精神文化教育、校园主题文化教育等为抓手,努力建设文化育人新高地,助力学校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回民学校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深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多种先进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以进一步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文化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育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学校优秀文化基因育人、塑造行业文化职业环境育人、汲取地域传统文化特色育人,不断探索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践育人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坚持"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在秉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本特色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从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育人文化等方面建构本校的文化轨迹,描绘了学校的文化愿景。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施展独有的校园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背景下,探究适应人才培养的育人方式格外重要,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的方式,是当前迫切任务之一。探究了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视域下传统文化育人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高职学传统文化校育人现状,探索了传统文化育人的路径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主流文化之外青少年亚文化悄然兴起,青少年的思维颠覆性和批判性逐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藩篱.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展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应注重正面性宣传、针对性引导、丰富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达到文化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思想文化的源泉。高校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弘扬核心价值,立德引航;培养家国情怀,爱国履责;彰显华夏特色,启智润心。笔者通过构建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文化引领机制模型,探索更新理念、巩固阵地、扩大受众面和提升效果等四大保障机制,力图促进多维度、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发挥更大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融合为宏阔的中华文化,以地域优秀文化育人,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彰显学校使命的迫切需要。建构以地域优秀文化作为地域文化育人的文化基础,以文化精神育人、文化传播育人、文化实践教学育人为载体,融汇于学校教育教学场域,带动教师队伍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育人场域的实践取向的文化育人体系理想模型,以及构建以"特色文化课程体系——三元对接教育教学体系——渗透式育人方式"为内涵的文化育人体系实践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歌是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体现着建校理念与育人追求,并成为学校弘扬优秀传统及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上海音乐学院依托其优秀的艺术积淀,在弘扬校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音乐学院通过“研究—宣传—育人”的有机结合,构筑可延伸、可持续、多元化的高校立德树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一项不断建设、反思和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文化里面,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各民族极具特色的文化传承,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更应该是这些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培养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者的地方,把各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断优化其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学校育人工作从根源上汲取民族文化的力量,助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职文化育人现状存在的问题简要剖析,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要素,并结合高职院校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需要解决定位、方法和体系构建三大问题。文化育人与学校精神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整个学校文化育人的核心;制度文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表征的纽带;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育人的载体,落实在育人的方方面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传承陶行知文化,凝练“爱满天下”和“一训三风”精神文化,在制度建设中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建立了专业文化、课堂文化、师资文化、环境文化、服务文化等育人平台和载体,形成文化育人体系,开展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努力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学校文化,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践行文化经典、濡染师生身心。学校发展重在内涵发展,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资源促进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育人是推动思政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育人的融合互补,既是当下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品德素质,厚植其精神力量的主要渠道。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育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融入路径,对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以及在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以载道”的育人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志伟 《中国教师》2014,(18):84-86
<正>文化是学校的育人土壤,它滋润着每一个成长其中的生命体;文化是学校的发展之魂,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根本。广州市南沙小学传承优秀教育文化,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提出了"山海文化"特色办学理念,随后,我校紧跟时代发展浪潮,立足本校,凝聚智慧,经过多年努力铸就了"山海文化"特色办学灵魂,从小学校发展成了大学校,从不达标学校跨越发展成了省一级学校。回顾探索之路,我们挥洒汗水,敢于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制,改进学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养成教育与道德实践、课程文化引导与研学游体验、环境育人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集合和总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题中的应有之义。继承和发展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经典阅读、文化感知、舆论引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育人"效应,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青青 《江苏教育》2022,(69):7-8+11
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以“书法文化教育”为办学特色,开展书法育人实践。学校通过转变教师书法教育观念,打造书法教师队伍;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夯实书法育人基础;生成书法文化空间,营造书法育人氛围;追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格局,拓宽书法育人空间。多元举措彰显了书法育人价值,提升了学校特色办学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安徽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能够为高校“三全育人”提供丰厚养分,有助于推动高校“三全育人”落地落实,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校园文化建设。但目前我国高校精通安徽优秀地域文化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待扩充、学界对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整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增强、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的程度与途径有待进一步加深与拓宽。为此,高校可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外实践研修等方面入手,将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深度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