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专创融合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创业的重要措施.分析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创融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提出从教学理念、教学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力求将双创教育全方位根植到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  相似文献   

2.
专创融合是将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专创融合视域下实施双创教育,可为建设教育强国注入新动能、强化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从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专业课程与双创课程深度融合、强化双创师资队伍培训、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梳理知识链、构建“实战式”校企合作训练平台等路径,在专创融合视域下实施双创教育,以弥补高职院校传统双创教育的不足之处,确保双创教育在切实发挥育人效果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校专创融合支持政策是在全球科技快速发展、国内广泛开展“双创”和毕业生求职压力加大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高校普遍存在对政策理念认识不深、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建议加快专创融合教育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打造专创融合教育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文章结合本科高校教学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途径、专创融合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及原因进行研究,以此为教学改革目标,从课堂内外及理论实践混合、项目与竞赛混合、混合式激励3个方向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双创教育、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制约因素,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向互融”专创融合模式。一方面,从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改革专业教育模式,把“双创”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另一方面,从教学资源开发、实践平台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将专业教育融入“双创”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6.
双创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热点,但诸多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念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与分析,从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结构的视角,论证双创综合职业素质核心要素与专业能力核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得出专创融合是高职双创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的结论,并提出通过构建基于专创融合的高职生双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双创课程内容选择、双创课程设计及双创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融合"视角下,以"三教"教育理念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核心逻辑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创培养模式,并基于专创融合理论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探索立体互联的实施路径,对双创教育"双融合"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承担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文章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的专业建设未能满足区域产业创新需求、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融合度不高、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创共享实训基地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一系列基于产教融合的深化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教育层面三个维度对专创融合型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行辨析可知,高职院校专创融合教育是推动我国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蓬勃发展的关键。但仍存在对专创融合教育的理念认识不清、育人目标与时代快速发展不能齐头并进、课程体系之间存在脱节、实践平台搭建不理想、师资队伍建设不强、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专创融合教育实施的诸多困境,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围绕“创新”,从转变想法和扎实做法两大方面,通过转变育人理念、重塑育人目标、构建“双创通识性—专创融合基础性—专创融合实践性”的梯度式课程体系、搭建专创实践平台、构建“三师三能”师资队伍和完善评价机制进行专创融合教育路径突破,以提升创新精神与技术技能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生产对高级创新型建筑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是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动力.金相实验课程作为材料创新培养的主渠道,以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新方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体系构建助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从协同育人、融合教育、互利互惠三个角度提出了“专—创—思”三者合力“、政—企—校”多元协同“、优—益—新”三型融通的实践理路。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为着力点,从专创教育融合的变革、思政教育课程的建设、志愿服务体系的创新三个方面深化拓展专创融合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静 《职业技术》2021,(7):67-72
专创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是高职会展专业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现阶段高职会展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提出基于三全育人以及泛专业化培养理念,构建适合高职会展专业的专创融合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会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特色专业群建设、双创氛围营造、三教改革与探索、双创育人...  相似文献   

13.
刘冰  张轶 《教师》2024,(4):114-116
“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食品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研究是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新探索。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基于学科竞赛的纽带作用,文章综合阐述了“食品化学”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教法融合”三个维度的融合策略,并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专创融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推进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不健全、专创融合课程资源匮乏、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健全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整合专创融合课程资源建设、完善专创融合课程评价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育人效果,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专创融合”是当前高校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重点。该文以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创新创业实验室近10年的实践探索为基础,结合国内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双创实验室发展动能的主要因素。从“专创融合”的视角,提出了基于PBL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发展框架。以专业为依托,充分整合双创资源,深化“双师双导”在育人过程中的业务协同与顶层引领,实现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从结网建构到转化创造的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培育时代新人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不仅肩负着美育课程本身所应承担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承担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梳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提出公共艺术(民间美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分析阐述了民间美术课程思政创新策略与融合途径,强调要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打造课程思政优质师资,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探索提升教学手段、坚持思政贯穿教学始终,推动课程思政与公共艺术(民间美术)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具有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的电气产业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基于CDIO-EF的专业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品生命周期为主线,以企业运营为载体,开展模拟企业实际的项目化教学,实现产教融合,产教同步。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拓展双创教育,在双创教育中反哺专业教育。实践证明,基于CDIO-EF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双创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油水井施工与改造》课程为例,探索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根据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建设第二课堂,完善考评机制,提高教师专创融合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动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发展,为高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要求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符合国家对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专创融合的思维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从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路径、课程运行方法四个方面,对“环境化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必然要求,推动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在思想、理论、实践上都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当前,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模糊、课程思政内容浅融入难融入、师资队伍联动少、缺乏相关保障机制”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发展。基于此,需要从“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形式融合、平台建设、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促进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深度融合,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培育思想政治素质高、双创能力强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