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专体育教学承担着保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校通过教学完成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专体育教学千万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保健教育。一、保健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合理的生活规律生活规律是指一天中的学习、工作、休息、饮食、睡眠和体育锻炼等的安排而言。合理的生活规律能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二)个人卫生和运动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学习、身体、被服、住宅、设备、工作场所的清洁等卫生要求,也是防止疾病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处的空气、水、土壤以及运动场馆设备。它们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三)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正常。(四)营养卫生营养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并可作为防...  相似文献   

2.
保健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中专体育教学承担着保健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校通过教学完成保健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中专体育教学千万不能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保健教育。一、保健教育的主要内容(一)合理的生活规律生活规律是指一天中的学习、工作、休息、饮食、睡眠和体育锻炼等的安排而言。合理的生活规律能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更好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二)个人卫生和运动环境卫生个人卫生是指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学习、身体、被服、住宅、设备、工作场所的清洁等卫生要求,也是防止疾病发生、保证身体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运动环境是指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所处的空气、水、土壤以及运动场馆设备。它们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影响。(三)心理卫生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说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正常。(四)营养卫生营养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并可作为防...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下,倡导“体育与健康”,这不但体现出高中体育的学科定位,也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近几年,高中生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关注焦点,健康教育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在高中体育课标中,将学习内容分为不同领域: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其中两条主线是:运动主线与健康主线,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及社会适应.可见,体育与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应将其有机结合,不但要把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健康教育.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锻炼学生意志,以促进学生健康、全而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安山 《甘肃教育》2014,(24):64-64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学正好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心境、坚强的意志、个性等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师要面对的一项新课题。一、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有: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孤独心理;6.自责心理;7.过敏心理;8.冲动心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运用适当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又能调节情绪、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精神,完善其个性,进一步端正其体育态度,培养运动兴趣,提高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学生在体育教育中良好的心理状态也会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积极开拓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新时期学校工作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此后,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其更加全面.而所谓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都可以归于心理健康的范畴.也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教育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教育在实现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加强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有益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养成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树立“健康第一”,养成良好的身体,心理的健康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为实现教育目标,采取教育的策略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养成良好体育习惯,培养养成教育中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过身体锻炼和实践来实现的课程,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首次把心理健康目标提高到课程目标地位,也是除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将心理健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唯一课程,对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人生自我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学生逐步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因此,在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实施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生应该在全方位的教育护航下保持身心的健康.体育教育的初衷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学生做运动的同时又可以锻炼其意志力;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等等.因此,中学体育教育中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就被凸显出来,将以中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特征等为基础,对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心理教育作重点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思想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对完善学生的运动心理,完成体育课的学习任务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的现状呼唤人文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体现人文教育.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体育是终生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己潜在的动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使他们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身心完善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顾帮前 《教师》2014,(30):11-11
正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中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的高中学生有着叛逆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1.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社会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之所以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它对于一个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校体育中的保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的日本,为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以及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健康地成长和生活,在原来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在初中和高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并随之将原来被称为“体育科”的体育改称为“保健体育”。 日本的保健体育,是山“体育”和‘保健”两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所组成的一门学科,被  相似文献   

15.
董建旭 《考试周刊》2015,(21):127-12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16.
学生自身认识不足使身体保健失去动力;陈旧的思想观念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根源;学校对健康重视不够使健康教育失去保障;家庭教育思想观念错位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等是当前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竞技体育教学观,建立健康体育教学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揭示了当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以及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详细介绍了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作用与方法,阐述了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体育锻炼,使其学生体质健康,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运动保健理论的教育,让学生掌握正确地锻炼理论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体育教学除了体现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要领外,还应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是在未来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根本。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入贯彻学生终身体育这一理念。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育过程,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4,(25):122-122
正新课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用五个方面,指出了新的体育价值观,科学地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应由"学科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把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及体育锻炼兴趣、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注重体育课程的自我体验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以完善学生的独立人格,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一、运动参与目标运动参与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五个方面目标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逐步向高学历型的社会迈进,快节奏的工作,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等,都促使劳动者在高学历型的社会环境中,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做保证.同时,其自身又都需要通过健身锻炼来调节和缓解心理的矛盾冲突.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教育社会化的转折期,因此体育教学的意义,绝非是使受教育者在校期间仅有一个强健的体格,而须同时施以心理能力的发展教育,把身体的强健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营造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定向,以完成大学生价值的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