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面对这一重大政治命题,中国的对外传播者必须在完整、科学地把握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讲好故事,讲清逻辑,讲准价值。要在政治站位高、理论准备足、国际视野宽上下功夫;要准确预期、理性应对构建进程中的舆论"反差";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针对不同对象进行话语转换,陈情与说理相结合,宣介传播好大国责任;要精准地设置议题议程,回应好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国际热点;要促进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坚持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多元渠道传播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高端交流平台及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成为对外交流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是中国对自身发展愿景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①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全球层面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粮食安全、人口问题、卫生问题、跨国犯罪等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在共同的全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解决方案。应对不同领域的变化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二级价值观,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以及与各个地区合作中形成的区域、领域命运共同体,如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卫生命运共同体等。本研究主要就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与认同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涉及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媒介与平台、内容与技术、理论与方法业已发生新的变化,而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正处在迭代升级的窗口期,这其中,传播资源进一步深入到城乡,挖掘并讲好中国地方故事,显得尤为重要。一、时代背景: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新故事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十八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以来,从周边国家延至区域并逐步走向全球,从构想到实施,一个源于中华文明但又符合全球发展潮流的中国世界观已经形成。十九大以来,作为一个基于中国语境的全球公共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提升我国全球话语权的道义高峰,将有效助推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不仅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定位,也是中国语境下全球传播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解决全球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如何有效传播这一理念,使中国话语变为世界话语,是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法国学者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指出"话语即权力",将话语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说明拥有话语权就拥有了彰显权力的平台。在新时代,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将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进而有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当前“两个大局”背景下,我国要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就应加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传播,提高其国际话语权,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认同和选择这一重塑国际秩序和改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并将该理念中传播难度最大的文化和精神内核——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重点传播内容。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关于世界秩序的天下观思想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在国际失序和全球面临治理危机的背景下,要用天下观的世界内部化、关系理性和“孔子改进”概念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等主张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含义,提高文化感召力和国际传播效力,促进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和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共情源于对他人情感状况的认知和理解,并产生替代性的情感反应,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自动模仿机制或自上而下的观点采择机制产生作用。在国际传播中,唤醒受众共情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运用多模态传播手段,聚焦个体命运,弘扬传统文化价值,反映时代特色,注重细节描述等方式方法,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架起不同文化间互相尊重、理解和交流的桥梁,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同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在新时代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2023年,多地启动国际传播中心建设,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建设步伐明显提速,且下沉趋势明显,同时面临地方媒体规模有限、文化壁垒仍存、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挑战与阻碍。新征程上,面对复杂的国际传播格局,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应树立全球视野,将打造战略型、创新型、联动型地方国际传播中心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媒体业态融合,整合资源力量,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智慧。  相似文献   

9.
在跨国平台日益嵌入人类生活各个层面的今天,平台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趋势,这一趋势对我国的国际传播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在全球治理平台化转型背景下,我国国际传播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底层价值;建构各类传播资源充分涌流与平台潜在风险防范之间保持平衡的规制体系;通过培育源于中国的全球化平台实现国际话语权的平衡。基于这一战略框架,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应当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手段为国际争端的讨论与解决提供公共空间;以贴近境外用户的话语,通过多频道网络(文中简称MCN)运行逻辑讲好中国故事;最终通过有效运用数据这一平台化的核心资源提升国际传媒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国际形势,国际传播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等“五力”。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国际传播的舆论博弈已逐渐升级转向为认知干预。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五力”建设也应在认知转向视域下号召各领域传播主体自觉参与、挖掘中国故事的当代性与共情性、拓展海外传播多元渠道、聚焦“Z世代”青年群体、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传播“5W”角度系统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中,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架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随之形成了一整套理念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备坚实、广泛的国际话语基础,国际传播从业者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更高效能的传播,就要紧密围绕这些理念进行叙事创新,包括议程设置、传播模式、选题策划、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更为广泛的国际共鸣,具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和“大食物观”理念下探索中国粮食文化的对外译介传播具有现实意义。要通过翻译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了解中国粮食文化中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精髓与底蕴,完成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和“大食物观”理念的对外译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担当与世界大同文化理念,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对外话语权,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提高中国制度的国际话语权,是对外传播需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新理念新主张,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赢得广泛响应和支持,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近年来,中央主要外宣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闻报道创新内容、形式等,积极拓展传播渠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种新型全球治理观念从被提出至今,已经实现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型世界观、内化为中国的自有观念两大跃升,正处于成为国际共有观念的演化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国际共有观念的主要困难在于关键少数国家的态度含糊和普遍多数国家的内化程度不够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成为国际共有观念,必须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打通国际传播中阻梗的关键环节,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提出,是在世界权力由西向东转移之际中国话语的一次创新,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亚洲到世界、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已100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周边国家的战略地位突显,如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这是新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周边国家切入,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抓手与支点,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特殊功能,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建设性作用,为我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具体表现为:放眼全球,打造国际一流旗舰媒体;主动出击,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积极作为,参与国际新闻传播活动;发挥讲故事的功能,讲好中国故事;掌握话语主动权,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好解惑释疑工作,阐释好中国特色;倡导美美与共,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主张开放包容,构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多彩世界;实施分享与共享,宣介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以社交媒体、大数据、VR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全面、深入影响当下国际传播格局及未来走向。新形势下,以创新新媒体技术形态,变革国际传播理念,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终极使命的中国国际传播理论探索与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纵观2017年,新媒体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格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际传播理念更迭、战略选择,加强中国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传播,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始终将周边外交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周边是中国对外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重点。中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形成的广泛共同利益、文化及价值观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形势、激烈的国际舆论斗争以及不平衡的国际话语权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应紧密围绕三个关键问题展开,在传播过程中强化本土关怀,挖掘传播的互文性,并重视推动理念传播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类世界迈入到一个开启"新全球化"进程的"后西方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命题,并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此,中国媒体尤其是涉外媒体开启了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程。近年来,中国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种跨文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饱含对全球安全挑战、传统竞争意识和全球传播治理能力的忧思,为开展国际传播注入了人文关怀与哲学智慧。由此,国际传播的战略选择应在思维上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建设性取代批判性,在路径上聚焦“类思维”塑造人类共同价值、基于共同价值构建故事共同体、重视公共传播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