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3.
张宗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8-19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山水审美意识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也发端于此。但是,在这个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山水诗并不多,诗家们的创作多有句无篇———有好的山水诗句,无完整的山水诗篇。  相似文献   

5.
教学思路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具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课标要求则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6.
悼友诗在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为赞和哀,在不同的朝代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汉代儒家思想的独尊导致了汉代悼友诗的宣扬忠、孝、节、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与动荡导致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悼友诗的生命危机意识和团体化创作倾向;唐代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唐代悼友诗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友"的大体平等但又彼此独立的社会关系亦是诗人以赞和哀作为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岁时节俗,是人们思想感情、生活习俗及时代文化最集中的汇聚点。魏晋南北朝节日时俗充满着独特的时代特征。上巳节(三月三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三月三日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三月三日诗分为两类:一是以兰亭诗会为代表的上巳节作的诗;二是专写上巳节日的诗歌。通过诗作,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心态、情趣和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七夕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节令诗之一,两晋南北朝七夕诗除受到此时诗坛因袭模拟的诗风影响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文人七夕诗和民歌中的七夕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七夕诗的内涵逐步深化,从单纯的咏牛郎织女传说延展到闺怨和乡园之思;家族创作和宫体诗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七夕诗的发展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七夕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节令诗之一,两晋南北朝七夕诗除受到此时诗坛因袭模拟的诗风影响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脉络.文人七夕诗和民歌中的七夕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七夕诗的内涵逐步深化,从单纯的咏牛郎织女传说延展到闺怨和乡园之思;家族创作和宫体诗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七夕诗的发展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设计思路陆汉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是中学历史第一册的一章内客。我对这一章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媒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介绍了当时数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杰出人物和突出成就。时隔一千多年...  相似文献   

11.
送葬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王褒的送葬诗,更是特别具有特色,表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另一个方面的思想特色。王褒的两篇送葬诗并不是为北迁者所写的公共的墓碑文字,而是充满苦涩创意和艰难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4.
送葬诗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王褒的送葬诗,更是特别具有特色,表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另一个方面的思想特色。王褒的两篇送葬诗并不是为北迁者所写的公共的墓碑文字,而是充满苦涩创意和艰难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正>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习确定为"通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在当前采用的人教版2017年版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学内容有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三省六部制的形成过程,"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中的  相似文献   

16.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死亡无处不在,据现存文献记载,时人临终前留下不少诗文。临终诗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具有情感真挚动人,用语通俗明白,典故的固定使用,理性的随处显现等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先秦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史,是民歌向文人诗发展的阶段。从先秦至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政治多变,文学创作丰富繁盛。从时代侧重点来看,其内容大体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歌诗谣谚;汉乐府、汉古诗;魏晋文人诗;南北朝民歌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录了《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等代表作品。探究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特点能纲举目张。一、民歌和文人诗的不同魅力1.在内容上,先秦南北朝民歌通过大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文人诗  相似文献   

18.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北朝时期,“以悲为美”时代审美情趣和现实际遇,为特定学主题的繁盛注入了生机。自悼与人感悼英雄志士失意结合,成为后世持久绵延的化心理定势。临终诗则带有被迫性质。1.这类诗是古人自挽自悼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情感指向偏重于顾恋今生,表明一种镇定或超脱、不平和激愤的态度。2.学人物的伤自悼,每多带有无法回避死亡的悲剧意味,同“乐极生悲”模式结合起来。3.之泳和相关情状描绘,多作为突显薄命女子不甘于命运摆布,借此进行控诉和抗争。4.临终留诗具有不甘就死的抗争意味;而不留什么,更表明弃绝一切的否定态度。5.临终表露陋对人生、爱侣的眷恋,表现了人物美德及春人性至情。自悼和临终诗,将丧悼化、悼祭主题同个体对于死亡的情感表现,加以结合融汇,极大地丰富了个体生命的人生悲剧意识及相关情感心态的呈露方式,为后世叙事学拓宽了情感表现疆域。  相似文献   

20.
曹琼晓 《文教资料》2010,(28):93-94
文章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造形理论与人物画的实践.其中主要通过探讨顾恺之绘画及其“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理论,谢赫“六法”之“应物象形”与“气韵生动”的辩证关系及其人物画创作等问题,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造形理论的统一性及传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