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发展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也存在商品化现象。文章通过对真实性的阐释,从商品化和真实性之间的协调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基础,了解游客和当地居民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行为偏好,以及保护和开发现状,以便在保护的基础上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拓展市场。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旅游开发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无形性、流动性、民族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的冲击.旅游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扭曲与破坏,另一方面如果利用得当.它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措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十大类.可谓是种类繁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确给安徽省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收入,使得许多游客了解了安徽的地域特色.但是旅游开发也存在着开发过度、保护措施不力.开发困难、开发模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处理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发展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是一项独特的旅游资源,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正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金华市文化底蕴丰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旅游发展自然离不开文化,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为旅游创造经济价值,旅游产业将得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也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非物质文化旅游作为一种产品开发模式,它将非物质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联络在一起.运用旅游产业的开发管理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适度开发.本文通过RMP(昂普)分析模式对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并提出相应开发保障措施,希望能够以此促进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关乎民族文化的存亡,是当代人重塑民族灵魂的历史使命.结合相关国际公约的核心价值观,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性质,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目标及现实意义,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教育产业化、工程化、政绩化的价值取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取向的矛盾;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与教育行政体制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需求与实际供给能力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统计数据,明确了旅游教育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经岁月沧桑的历史见证及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带来了有关开发与保护的研究热潮,尤其是从旅游角度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不仅是研究中新的切入点而且已成为热点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重旅游需求,而且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辽宁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省,应结合资源优势,侧重体验式开发,最大限度地对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以实现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地理学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而言,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其影响下的人文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山西的区域环境差异又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差异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而言,也要植根于自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文化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岷江上游拥有缤纷多彩、独特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5.12"地震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文章在对岷江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其今后的产品设计应遵循对旅游产品开发进行适宜性评价、关注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的结合、依据非遗项目的特点进行产品的设计、产品设计要能有效激发游客动机的原则,建议进一步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培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开启岷江上游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弘扬,地方旅游业发展需要文化支撑,如何将二者融合发展,值得研究。本文收集、整理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对其数量、类型、分布等进行分析,并实地调查了湖州旅游发展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现状,提出湖州乡村旅游应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从打造舞台盛宴、创新导游解说、打造非遗属性旅游纪念品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可以推动地方旅游文化事业,二者的结合是双赢之举。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自带属性与旅游产生互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和旅游开发等方面学者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缺少对我国不同旅游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研究的系统梳理。根据旅游发展的时间脉络,将此类研究划分为"萌芽-保护-利用-协调"四个阶段。研究发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成果丰富,理论研究趋势与实践相契合,但定性研究远远大于定量研究。同时,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步伐已去了原有的生机。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一种最有效的开发模式。文章分析了实景舞台剧的发展历程,对以实景舞台剧为载体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以实景舞台剧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以期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重要意义和可行条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几点构想: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可以共赢的观念;通过市场调研找准游客体验与旅游产品的契合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内涵;营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体验环境;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活动体系;塑造非物质文化旅游体验品牌。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措施等三个方面,细致的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文化是旅游行业最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元素,对于游客和旅游市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开展良性互动.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该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措施来加强保护.此外,还应该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提高福州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意识的不断加强,我国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大连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对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析与评价,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旅游相结合开发的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大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资源与财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临消失的危机,如何保护这些遗产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强调科学的旅游开发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传承保护视角下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形式多样、价值极高,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参与性、濒危性等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采取保护性的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必要和可行的选择。旅游开发是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路径在于品牌塑造、公园创设、演艺营造、线路设计、元素融入、商品开发、市场培育等方面,有助于丰富河池旅游产品,提升河池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常常被看作是矛盾的,如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成为实践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文献,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潜在的旅游价值出发,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表现,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旅游类型定位的匹配,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机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表明旅游开发可以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