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0,(8):63-63
万万不要让法国年轻人觉得中国文化只局限于杂技、熊猫这类很肤浅的东西。年轻人想要了解的是当代中国文化,应该推广中国的流行音乐和电影,我想法国年轻人会喜欢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生涯规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2000年大概就有四五万人出国留学。美国是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1999-2000学年达54466人。如果按公安部公布的8.5万  相似文献   

3.
在俄罗斯,了解中国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读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历史与当代的中国文化都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旅游、学习或者工作。而中俄校际的交流与互派留学生,还有孔子学院在当地的汉语推广,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年活动的举办,使得两国年轻人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我是在赴俄罗斯远东送中国留学生的过程中结识俄罗斯年轻人的,也是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独特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兰 《职业圈》2010,(7):21-21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角度说,美国很多文学作品并没有取得太高成就,但美国好莱坞文化十分强势。原因不仅在于其强大的技术力量,还包括对价值观和内涵的准确拿捏。由此可见,美国的文学作品在努力营造一个普世价值观,表达人类某些共同向往的愿望。所以,中国的作家想要走出国门,被世界所接受,也需要有更高的全球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10,(9):64-64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了由31留美学人的回忆文集《在美国发现历史》,解读了他们眼中的中国、美国、世界和他们自己。他们受着双重身份对学术思维的影响,有着对于美国而言是“他者”的身份,而对于本国来说,身份也与出国之前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浙江音乐学院艺术团受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和美国"魅力中国"电视台的邀请,赴美进行演出交流。9天中,从加州州立大学、亨廷顿图书馆到南加州亚太博物馆、道尼剧院、南海岸广场等,中西合璧的演出活动吸引了上万观众观看,并同时通过"魅力中国"电视台进行全球直播,当地媒体全程纪实跟拍。  相似文献   

9.
《文化学刊》2012,(6):188-188
单南平在《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对于商家来说,假日经济是近年来最大的黄金增长点各行各业纷纷从攫取利润的角度,打造节日品牌:旅游行业人员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旅游热情;商业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购物热情;饮食部门考虑的是充分调动人们的吃喝热情。佳节原本的意义被商业泡沫和人情关系歪曲抹杀了,人们几乎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实际内涵,而留给人们更多的记忆是花钱找罪受。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许多舶来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圣诞节也像招商引资一样被引进了中国,在圣诞节的三天里,戴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除了圣诞节,还有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等等。如今的洋节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虽然这些洋节在中国还没有享受到假日的礼遇.但是它们却已成为商家和众多城市年轻人心目中的名牌节日。  相似文献   

10.
正"中外大学生对话"(From University to the World)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下文简称国际台)精心打造的品牌媒体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多次举办,近两年该活动更是走出国门,在美国和南非成功举办。抓住年轻群体,用年轻人的话语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是该活动有别于传统外宣活动的独特亮点。"我记得我刚到南非时,南非的朋友请我吃一种肉干,我以前从没有吃过,开始有点不敢吃,但尝了以后感觉好像  相似文献   

11.
外刊概览     
中国打假进展受到外国关注,对心脏病起因的最新研究,外国人看中国现在的年轻人,新兴市场国家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早在来中国之前,中国父母为孩子所做的牺牲就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我结识了一位中国女士,为了能给女儿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移民加拿大,她的先生则留在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想像的。我有一位朋友曾离开妻儿到中国学习,可仅仅两周之后,他就决定打好行李回美国了。他不能忍受隔着整个太平洋来思念家人。等我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我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我问他打算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3.
当我第一次跨进美国中部华盛顿大学美术系的画室时,颇为意外。说实话.尽管去美国之前与美国人有过很多接触,对美国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愕然——在选修中国画的30名学生中,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17岁。要知道,在国内大学里我们面对的基本上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何曾见过这种阵势?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我开始了在美为期一年的中国画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邀请,杭州歌剧舞剧院开启《遇见大运河》世界巡演之旅,走进法国、英国、埃及、美国、巴拿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文化遗产这一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6月底至7月初的法德巡演为世界巡演的第一阶段,受到观众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个行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并出现很多新型行业,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青睐,但显著增加事业单位的任务量,尤其是党务工作。若想更好地开展党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强化党务工作。故文章围绕事业单位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新时期事业单位提高党务工作的有效措施,以及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希望对事业单位有所帮助.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杭州"大而美"的各种休闲节、博览会之外,"西溪国际艺术节"在长达两个多月内,却以9台国际大戏、40多场连轴演出,以及国内外广受好评的剧目不间歇登台,为杭州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带来全新的"小而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大量企业早已不满足于生产传统商品,而是独辟跷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新、奇、特产品。这些产品在美、日、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得到认可,在中国大陆也正在得到应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已不局限于购买传统商品,再加上年轻人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兴趣大,新奇特产品功能独特,市场上少见.所以这些产品一投入市场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受大众喜爱。正是基于目前新奇特产品在各地远  相似文献   

18.
刘毅 《对外大传播》2014,(10):44-46
正1930年,15岁的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进入《京津泰晤士报》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75年的新闻生涯。也从此,他把自己融入到历史汹涌的浪潮中,开始了一段见证中国的历程。爱泼斯坦一生的新闻事业大致可以1951年为分界线。1951年以前,他受雇于美国合众社、《纽约时报》及《时代》等外国报刊社,以战地记者身份报道中国的最新情况。1951年以后,他定居中国,受宋庆龄之邀参与创  相似文献   

19.
1951年的盛夏时节,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建设》杂志编委会副主任陈翰笙和张彦一起,去北京前门火车站迎接爱泼斯坦和邱茉莉夫妇。他们是受宋庆龄之邀,从美国回中国参加杂志的创办工作的。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爱泼斯坦夫妇克服了重重阻力,绕道波兰等国,几经周折才回到中国。没想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爱泼斯坦再也没有离开过他所热爱的中国,并成为一位专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特别中国公民。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与非洲》创办以来,已经有6个年头了。明年,这本杂志如同小学生跨进学校,不再那么幼稚,将进入成长的阶段。回想以往,一群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