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9年6月27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第一期在东五楼302室举行。跨学科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共同承办。本次论坛议题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发展》,论坛主讲人为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学者副教授黄栋,主持人是经济学院宋德勇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柳朝晖教授及公共管理学院王冰副教授担当了本次论坛点评人。校长李培根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校党委副书记、学报主编欧阳康教授,能源专家郑楚光教授,人文社科处处长刘建平教授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哲学系、公管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学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控系等单位的近30名教师学生参与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联合在东五楼会议室召开了题为“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的跨学科高层论坛。本次活动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主持,参会者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金玲教授。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0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和华中科技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沙龙联合研讨活动在东五楼《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会议室举行。研讨主题是《社会公正视野下的性别问题》。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本次活动由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担纲主持。参与者包括哲学系、法学院、社会学系、中文系、历史所、外语学院、  相似文献   

4.
2010年11月26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在东五楼302室进行第八次跨学科论坛"非实体实在论",主讲人为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陈刚教授,论坛还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副书  相似文献   

5.
2010年9月9日上午,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组委会、《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张培刚基金。会、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期跨学科论坛《科学谋划低碳之路——低碳经济热潮中的冷静思考》在校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15日至17日,"网络舆情与社会安全"全国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在武汉举行。此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公共管理学院举办,华中科技大学舆情信息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政治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政治学研究》副主编杨海蛟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鲍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包括着哲学社会科学界广大学者的密切关注。 2 0 0 2年 10月 2 5日至 2 7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主办“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高层学术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为此次论坛发来贺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秦毅总编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樊明武院士致欢迎辞。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研究员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等做了精彩报告。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8.
第八层‘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于2008年3月20—22日在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活动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共目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东北大学“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出资联合承办:山西大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和《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参与协办。担任本次大会主席的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哲学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2011年6月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性别中心东五楼302室,由华中科技大学跨学科论坛、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妇女胜别学科发展网"性别与传媒"子网络主办了一场跨学科的论坛。论坛主题为《女性主义研究中的空间转向》,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副编审强乃社,主持人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廷国教授,参加研讨的有来自哲学系、中文系、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院系的老师和硕士博士生。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8日至23日,以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为组长、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为副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3人,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规范》要求,对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进行了为期六天的现场考察。  相似文献   

11.
邓郎:教授您好!中国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委托我做一个关于您的访谈。您的大作《金融帝国》已于2008年8月在中国出版,反响十分强烈。祝贺您!您对此有何评论吗?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1-12日,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在中国经济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的背景下,论坛以"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为主题展开了研讨,包括哈佛大学Perkins教授、李实、卢锋、张军等获奖者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作专题报告。来自  相似文献   

13.
《远程教育杂志》2010,28(3):106-106
5月14Et,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系主任ElizabethBoling教授应邀在华东师范大学做了主题为“为人而设计——从感知到绩效(Designingfor People--Perception to Performance)”的学术报告。Boling教授参加了《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和《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AECT’05定义)等撰写工作,并在国际教育技术期刊和论坛上发表多篇论文。  相似文献   

14.
“克隆转忆人”是韩东屏教授在其新著《克隆转忆人:供人类思考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中所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2005年9月1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由湖北省伦理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承办的“克隆转忆人专题论辩会”即是针对这一具体命题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15.
学者风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F0002-F0002
李国春,1962年生,湖南郴州人。1985年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1988年至1990年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学位班,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晋升教授。现任湖南省美学学会理事、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湖南省美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郴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国春教授自1985年起从事美学、文艺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讲授过《艺术概论》、《文学概论》、《关学原理》、《马列文论》、《古代文论》等课程。2003年以来在《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文学研究》、《江汉论坛》、《求索》、《武汉…  相似文献   

16.
李红梅  魏伟  胡莹 《教学与研究》2005,12(12):90-91
2005年11月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杂志社协办的第四届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单位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教授到会致辞,大会执行主席、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雷声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致辞,并对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会议的主题内容作了简要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教授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5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经济学动态》和《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协办。会议的主题是:“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参加会议的有首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等各界学者和新闻媒体记者60多人。首都经济学界专家学者齐集一堂,共同探讨经济发展与公平正义问题。会议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的刘永佶教授和论坛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毛立言教授主持。会议的执行主席、首都师范大学的董正平教授代表首都师范…  相似文献   

18.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5):F0002-F0002
屈少华教授屈少华,1961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襄樊学院人事处处长、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198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199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襄樊学院大学物理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物理系党总支书记。2006年被聘为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现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大学物理》课程负责人。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7日至18日,应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的诚挚邀请,台湾大学林火旺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于百忙之中先后来到哲学系,开展了以《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精彩的授课与讲座。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中国自己创建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能成为今日之研究型、综合性的国家重点大学,老校长朱九思先生有奠基、引领、开拓、创新之功,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朱先生也是值得好好书写的有标志意义的人物。王炯华教授所作《朱九思评传》即将问世,本刊先行奉上朱先生之挚友与华中科技大学现任校长为该书所作序文,以及王炯华教授的“《朱九思评传》卷首语”,与读者分享,以表达对九思先生的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