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门向后代进行教育的内容——历史课程在中国起源很早。魏晋南北朝以前。历史课程并不是单独设置,而是和文学、经学联系在一起,即所谓“文史不分”、“六经皆史”。魏晋以后,历史才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历史课程占有相当的份量。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当权者。亦特别重视历史课程。明朝规定,国史学必设“史学”课程。清代书院也规定学生需学“史学”,作日记,由学长评阅指点。然而,历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从近代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开始的。具体说来,我国近代普通中学历史课程的研究首先涉及的就是洋务学堂和维新学堂的历史课程设置。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初中分流的提出1987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推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农村学校分流便是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普通中学也要分别不同情况,适当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1996年《职业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普通中学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的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以下简称劳技课),是改革中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在加强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以下简称劳技教育)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目前在劳技教育中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与科学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的历程同时也是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引发我们对科学教育的反思,找到科学教育中某些问题的历史根源,从而进一步改进当前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我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借鉴了日本、德国、美国等中学的历史课程模式,多次调整和修订历史课程的标准,历史课程内容随之发生变化,历史课程编撰体例也较清末有所创新,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其思想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教育民族化突出地反映了科举制废除后传统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的遗留,如"新学"课程设置、学堂奖励出身和存古学堂等。  相似文献   

7.
一、前奏:普通中学增设第二部和分科选科制的风行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进行的初步的资产阶级改革,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这种改革,还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普通中学的学制和课程方  相似文献   

8.
一教育的发展从来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管人们认识不认识,教育的发展变化都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近百年历史上,中小学教育和课程四次比较大的改革和变化,都是当时社会发展、经济变化的反映。第一次教育上较大的变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戊戌变法的改良,影响到学校教育有一次很大的变化,无论从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上,都有些新的内容。1903年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和《初等小学堂章程》中列进了带有维新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 2 0年来 ,我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历史课程设置呈“螺旋式”排列 ;历史课时数的分配日趋合理 ;在设置历史必修课的基础上增设历史选修课 ;历史课程内容的编写呈多样化趋势 ,体现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要求 ;进行了历史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验。这些改革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历史课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并对 2 1世纪中学历史课程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发展看初中理科课程的改革浙江省温州市教委教研室余自强一、我国初中理科教育的历史回顾我国中学近代理科教育始于19世纪中叶外国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当时课程名称为“格物”。19世纪后半期,各地的洋务学堂均开设格致课。“格致”这一名称在晚清流行,这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秋季江苏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全省各普通中学进入了新课程实验阶段。这一举措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适应了知识经济社会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摈弃其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病。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旨在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改进历史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最终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实现课程现代化,是我国建设面向21世纪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普通中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世界现代化潮流而开展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社会工程。我们要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客观规律,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立足于普通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博采中外古今各家课程理论之精华,正确确定普通中学课程改革和发展方向、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及课程管理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通中学课程理论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历史教育的百年进程中,民国学校历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学校历史教育是对清末新式学堂历史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数次改革,都可以从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找到踪迹和例证。然而,对民国学校历史教育史的研究在整个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还处于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普通中学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所谓系统,也就是整体。整体效应的产生,不仅决定于组成整体的各个元素,而且决定于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也即组合结构。之所以说普通中学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是从下列几层含义理解的:(一)普通中学的课程结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二)普通中学的课程编订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浩繁的工作。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学历史课程经历了十多次改革,历史教育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做出了贡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同人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造和完善,为不断提高我国的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做出努力。本文仅谈谈对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设想,恳请历史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课程教材评价 推动课程教材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课程教材评价推动课程教材建设*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张传燧一、中国课程教材评价的历史发展及特点我国是教育评价制度的发源地。据《礼记·学记》记载,早在西周时就有了教育评价制度的萌芽。课程教材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教材管理的重要方面。我国最早...  相似文献   

17.
学科课程是世界各国普通生物教育课程设计中的一种基本课程类型,在我国普通中学生物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的演变和发展,它显示了自身特有的功能,也暴露出某些弱点.分析这种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找出其利弊,将有助于改进我国普通生物教育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社会科改革中主要出现了三种课程类型,即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中心、以学科综合为中心和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类型。这些课程类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将历史教育作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可以说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使其成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美国在社会科教育中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实现了历史教育的核心地位。从中也可以为我国中学社会科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朝晖 《现代教学》2010,(7):149-150
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中学教育除了教学和管理外,亟须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是我国当前普通中学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中在向大众化转型和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应在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各方资源,采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推进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近代安徽高等教育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之后兴办的求是学堂,安徽高等外语教育也是在求是学堂阶段起步的,在安徽大学堂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外语课程设置,特别是在严复执掌安徽高等学堂时,安徽高等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安徽高等外语教育在启蒙阶段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生源、师资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发展并不令人满意;但安徽高等外语教育还是继承并发扬了历史上桐城派"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安徽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