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全新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思、自疑,教师指导的方式,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阅读课文,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提高语文素质。《语文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探究性阅  相似文献   

2.
万普阳 《宁夏教育》2011,(11):29-3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探究性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它借鉴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有关的阅读专题和信息,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反复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呢?一是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独特的人要发展学生个性,首先要摒弃那种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而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入手,把学生看成完整的、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创造发展学生个性的空间。二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阅读评价等,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4.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程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反复强调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1.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课堂中发展个性 学问学问,应该在问中学,学中问。充满问题的课堂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积极探索境界。教学《司马光》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格后,一学生问:“水缸那么大、那么硬,而司马光那么小、那么弱,为什么要用砸破水缸的办法来救小朋友呢?”学生的突然提问让我怔住了,但我随即想到课后思考题正好要求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这正是延伸讨论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死读书,读死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那么,在探究性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是最好的生长个性的土壤!”一位教育专家如是说。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应当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一、读出个性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语言修养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一个片段、一篇文章,如果老师是怎么读的,优秀学生是怎么读的,其他学生就怎么读,全班形成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要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一、发展个性,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林金榜 《云南教育》2002,(25):26-2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一、营造氛围,发展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老师允许学生插话,允许学生不必先举手就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个性"则是指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说,没有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鼓励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和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挖掘孩子的内在潜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阅读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倾听学生的疑惑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9.
蒋小红 《教育艺术》2003,(10):26-27
关于阅读,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阅读是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构建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的阶段目标首先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喜欢了,才会去学。因此,阅读教学应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充分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营造气氛、关注差异、尊重选择三方面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