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模糊性指语言所表现出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语言的模糊性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限界性、典型性、隶属度、交际性、实用性等特征。全世界所有语言都存在模糊性特点。正是由于语言具有模糊性,才使得语言具有弹性、生气,灵活多变;才能使语言使用显得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2.
精确性和模糊性都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语言的精确性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明确而贴切的词语清楚地表达一种现象或事物;而语言的模糊性则指词语表达的概念或范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一种自然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的模糊语义和精确语义可能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模糊性指语词所指范围的边界不确定的属性。从认识论和认识科学的视角而论,语言的模糊性不仅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也源于人们对客观对象认识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源于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4.
人类思维的模糊性是与生俱有的,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脑筋急转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创造题面的多元性和变幻性,使答案具有多种可能的选择性,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起源问题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受到课题难度、科学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语言起源问题曾一度被视为学术研究的禁区.受体验哲学的影响,语言学界在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新的思路,解开语言模糊性之谜也成为可能.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语言起源和语言的模糊性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语言的模糊性根源于人类语言对实践活动反映的片面性、不完备性,同时还受活动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主体的情感因素等方面原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决定了规约性语言分支的法律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从法哲学以及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法律语言的内在规律性:准确性、模糊性、权威性和逻辑性.我国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法律语言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模糊语言是指运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难以确定的词或短语进行表达的语言,借助模糊语言的简约性、相对性、模糊性以及义域部分重叠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增强语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语言符号的所指具有模糊性,它是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的体现。造成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模糊性的原因:一是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的无意识性造成寓意的模糊性;二是艺术符号的象征性造成儿童文学语言符号所指的模糊性;三是儿童文学符号的张力造成儿童文学语言所指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语境、语体与模糊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模糊语言,实际上是指语言表达式所呈现出的不精确现象,或指带有模糊性的自然语言。在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不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因为语境本身也常常受诸如语言、非语言、副语言、社会化以及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语言的模糊性。然而,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不会有碍语言的有效交际,相反,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使语方表达更为自然、得体,也更能表情达意,并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模糊性和口译概述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现存在的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1965年,美L.A.Zadeh教授发表的论文《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模糊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客观事物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紧缺规定的界限这一事实。语言的模糊性源自人类思维和人子的不确定性,包括认知的局限性,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口头语言的随机性和松散性。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  相似文献   

11.
一、模糊性的表现 语言符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在交际过程中,听读者要通过语言符号去反求被表示的客观对象,就会发现语言符号还具有一种模糊性。 语言模糊性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语言模糊性是指语言所指对象的范围边界不明确。比如“高”,到底多少米是高,我们无法确定它的边界,这就是说“高”这个词具有模糊性。 语言符号的模糊性在音、形、义上均有表现。 1.语音上的表现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结构系统,它是通过人们发音器官的各种活动发出的声音。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张勇 《文教资料》2011,(26):26-27
模糊是人类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某些局限性。语言模糊性主要指语义范畴的边界不确定性,是思维模糊的语言体现。了解语言模糊性的本质具有完善思维、深化认知、提升审美等重大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固有特点。“模糊”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语义外延界限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滥用”或“误解”。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四个:生理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语言符号本身的原因。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语义的多义性、语用的多义性、语境的多义性和人物形象的多义性。文学作品之所以广泛使用模糊语言,是因为模糊语言具有丰厚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变异语言,其模糊性是由言说客体的模糊性、言说主体的审美情趣的模糊性和接受者的审美能力及审美的模糊性决定的。艺术语言模糊性受传统思维方式影响至深,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是以神话思维的混沌性为基础的,心象思维作为艺术思维的一种具体形式,心象思维的模糊性就映射在艺术思维中,以艺术思维为底色的艺术语言必然带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如何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呢?朗读和背诵是重要的语言训练手段与形式。汉语言模糊性、混沌性较强,且  相似文献   

16.
语言同时存在着精确性与模糊性。法律语言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同样存在着这两种特性,即法律语言的二维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共同存在法律语言中,但两者并不是无差异地分布在所有法律语言中,而是存在倾向性。通过对立法语言的分析,发现精确性的法律语言更广泛地分布在程序法中,而模糊性的法律语言主要体现在实体法中。  相似文献   

17.
语感与美感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它是从整体上感受语言对象,进而体验出一种语言模式.这种语言模式具有模糊性、意象性,以一种"美"的状态存在.当触及具体语言对象时,主体便迅速调动原有的语言模式,并融入对新对象的感知、理解、想象和情感体验,充实和丰富着已有的表象体系,创造出新的意象.  相似文献   

18.
性别歧视性语言主要是指轻视妇女的语言。它把男性作为社会规范和中心,轻视、侮辱女性,认为她们是微不足道的、被动的。如何才能规避性别歧视性语言的使用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语言艺术——学,就其内容来讲是心灵世界的展现,就其形式来说是语言的审美组合。人的心灵世界正是在语言的审美组合下得以充分展现。学语言是审美性的、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人的内心世界,指向学世界自身。它不同于外指的、指称外在客观世界的科学语言,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学语言创造的是非实体的、虚拟的、想象的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学语言具有非艺术语言所不具有的形象性、虚拟性、模糊性、独创性、情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简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司法活动的载体,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现行法律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性.该文主要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模糊性及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消极影响,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除和准确性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