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剑 《新闻实践》2002,(5):23-24
去年10月,《华西都市报》荣获中国报业协会评选的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今年前四个月,《华西都市报》发行量增加近10万份,广告量增加30%。这些成果表明,经营模式创新是报纸持续超常发展的根本动力。那么《华西都市报》是如何进行经营模式创新的呢?一、“整合型媒介”理论《华西都市报》的每一次经营创新都与其理论的开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媒介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薛洪 《新闻界》2001,(1):44-45
2000年 1月 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实行连锁直销,一夜之间,市里大街小巷挂出了印有华西都市报统一标识的红报箱 1000个。到目前为止,这种红报箱在成都市已达 1万个,《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市的零售量由过去的 10万份左右,猛增到近 20万份。用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的话来说,报纸连锁直销是华西都市报继首创“敲门发行”后,报纸销售的又一场革命。 一   把连锁直销说成是报纸零售的一场革命似乎一点也不过分。这是因为连锁直销从根本上打破了报纸零售以报摊销售为主、卖跑报为辅的销售模式,给报纸销…  相似文献   

3.
新闻竞争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华西都市报新闻竞争中创造的立体策划,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一些震动。有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报纸数量增加,而总印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一张新办的报纸,要参与竞争,要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是挤占地太空间,重新划分市场。竞争近乎惨烈。1994年11月.华西都市报开始试刊的时候.当地邮局预测该报1995年的发行量为S000份;1995年元旦创刊时.华西都市报发到1万份左右;ig95年夏天.发行量增加到5万;1996年秋天.发行量扩大了2倍,达到15万份;1997年春,华西都市报的印数超过73O万份。…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两年多后的1997年8月,该报的发行量就突破了40万份,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报纸的广告收入也一路直线飙升,目前已经达到了上亿元;与此同时,该报在广大读者和各级党委领导中均获得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国许多省会城市创办了以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报。都市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抓住市民关注的新闻,并适时地引导百姓的生活。“当好市民生活参谋、关注社会公共事物、了解市…  相似文献   

5.
费德明 《新闻界》2003,(1):51-51,61
《南充日报》自1952年10月1日创刊以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从1952年4月4版周3刊小报发展到1996年扩为对开4版大报。1987年《南充日报》成为日报,2001年创办了子报《南充晚报》,实现了报纸跨越式发展。发行量也由创刊时的1.5万份上升到1986年的16万份,这一数字一直保持了10年。1996年改为大报后仍发行8.6万份。加入WTO后《南充日报》与全国市州报同行一样,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特别是广大农村推行费税改革后,,将使地市报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与压力。因此,唯有与时俱…  相似文献   

6.
1995年元旦,51岁的席举担纲的《华西都市报》创刊,犹如一匹黑马从四川盆地倏然飙出,乍一问世就显现出不可抗拒的魅力和超常发展的奇迹。到1997年12月,三年跨了三大步,创出发行量超过50万份、广告收入9000万元的业绩,1998年更是登上1.3亿元的台阶。一夜之间,都市报蜚声中国报业界,“一天开进一辆奥迪”,诱惑了众多报人和投资。空前的“都市报热”激活了报业市场,也引发了区域性报业大战的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7.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1):3-5
2001年10月,经中国报业协会评选,《华西都市报》荣获首届“中国报业创新奖”,这是对《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创立的一套引领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办报理论和报业经营模式的充分肯定。“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市场化报业前沿的核心理念。最近,《华西都市报》在传媒发展的新形势下,又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记者就此对《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进行了专访。记者:近两年来,席总相继提出了以“主流媒体”和“整合型媒介”为基本概…  相似文献   

8.
有个说法:“经济学就是把现实中行得通的东西,拿到理论上来行得通。”四川的《华西都市报》在国内首创“敲门发行”,发行员不是坐等读者来订报,而是深入市区的每个角落,敲开千家万户之门,去争取更多的订户:在重庆敲门4个月,发行4万份;在成都敲门4个月,增长近7万份;再对成渝周边城市“敲门”4个月,再增长4万份……这还只是它最初“敲门”的一批成果。一种看来非  相似文献   

9.
新闻竞争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华西都市报新闻竞争中创造的立体策划,在全国新闻界产生了一些震动。 有资料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报纸数量增加,而总印量却没有大的增加。一张新办的报纸,要参与竞争,要站稳脚跟,要发展壮大,唯一的出路是挤占他人空间,重新划分市场。竞争近乎惨烈。 1994年11月,华西都市报开始试刊的时候,当地邮局预测该报1995年的发行量为8000份;1995年元旦创刊时,华西都市报发到1万份左右;1995年夏天,发行量增加到5万;1996年秋天,发行量扩大了2倍,达到15万份;1997年  相似文献   

10.
黄斌 《声屏世界》2005,(9):57-58
据2005年5月18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当《超级女生》“选秀”到成都后,几天来.数万女生从四面八方涌来报名,现场几乎天天能看到两三公里的长队,记者随机调查发现,在前来报名的女生中.在校中小学生占了80%,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未得到学较的允许,是逃课前采报名的。  相似文献   

11.
华西都市报状告长春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学友 《传媒》1999,(3):42
1999年6月29日,长春晚报就其侵害华西都市报著作权一案在《华西都市报》刊发了《致谦声明》,并赔偿了因侵权给华西都市报造成的经济损失9.5万元。 今年一二月份,长春晚报无视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刊出的“版权所有,拒绝转载”的告示,擅自转载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版刊发的8篇文章(后又查明是十  相似文献   

12.
据资料表明,1995年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各类新闻媒体上网数量飞快增加,到1999年底,已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报道机构已达700多家。从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内地刊物上网之先河(www.shisa.edu.cn),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开内地报纸上网之先河(WWW.chinatradenews.com.cn),成为新闻媒体上网的先行者,到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网站(www,radioguanqdong.com)和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网站(ww…  相似文献   

13.
新闻追踪报道的成功范例──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追踪》李鹏1994年12月17日,华西都市报《新闻追踪》栏目的诞生,令读者耳自一新。特别是一批独家追踪报道,如“上海轻博会”、假“郭燕”事件、“大音棚”打人事件、“孩子回家行动”等等,被众多传播媒介转播转发...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15.
成都报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是从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的正式创刊开始的,到2000年底,刚好历经6年。其间,有两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95年——1997年,主要是《华西都市报》的市场办报意识与《成都晚报》的计划办报意识的竞争,这种竞争在1997年时以《华西都市报》的傲视群雄而告一段落。二是从1998年至今,《成都商报》迅速崛起,与《华西都市报》形成楚汉相争、其他报纸紧随其后的局面,这是两种市场办报意识之间的竞争。由于面对不同的竞  相似文献   

16.
成功:把握和满足读者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广东教育杂志杜,原来只办一个杂志叫《广东教育》。到了1984年,各省的教育期刊杜都从小到大,有的省的教育期刊数增加到了七八种,总发行数超过100万,而我们当时的《广东教育》杂志从原来曾经达到的20多万份下降到七八万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增办了一个杂志叫《第二课堂》。后来因为另有一个同样刊名的杂志,我们就加上“广东”二字,叫《广东第二课堂》。从1985年到1989年这5年中,《广东第二课堂》一直只有二三万的发行数,两个杂志加起来的月发行量才10万份左右,处境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7.
热点争鸣     
李鹏(华西都市报总编室主任):成都报纸的高同质化竞争,直接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动。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当年投资200万当年就盈利,从投入与产出角度看很划算,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就引得一大批企业家对报业市场很看好,并通过了各种办法加入进来。进入的方式就是模仿。1997年成都商报的最早模仿成功,更加大了其他报纸和企业家对这一块报业市场的看好,先后有《蜀报》,《商务早报》等模仿《华西都市报》,走市民报的路子。其次是成都报人的创造力不够,人才都是仓促上阵,能力还达不不到一定的要求。对《华西都市报》的模仿仅仅是简单的照搬。  相似文献   

18.
丁进 《当代传播》2002,(2):12-12
期刊作为新闻出版业中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发展迅速,品种数量已达8000多种。1999年,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评选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产生,其中社科类国家期刊奖49种,社科类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3种。解剖若干名牌期刊,可以为期刊业的质量提升提供借鉴。一、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中国青年》增经雄踞中国期刊界之首,期发行量高峰时期达400万份。但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青年》的发行量一路下滑,1990年跌破100万份大关,1994年跌进50万份以下的低谷,1995年末第一次面临亏损,已到了关门倒闭的…  相似文献   

19.
激情“扬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9月26日,扬子晚报的发行量达到2012816份(目前日发行量稳定在180万份以上),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10月15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李夫在中国晚协第17届年会的开幕式上,提议全体与会代表为扬子晚报最高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鼓掌。10月19日,扬子晚报第三届读者节在南京狮子山阅江楼隆重开幕,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涌来的读者使身临其境的我真切地感受到扬子人和千百万读者心心相印。扬子晚报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在激烈竞争中成长。从1986年元旦创刊时的日发行量5万份,至1995年9月7…  相似文献   

20.
评“万元重奖头条”高峡湖北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指南报》,在去年月19日头版头条位置发了《致读者》和《武汉广场杯万元重奖头条征文事项》。该报从1994年8月中旬到1995年6月中旬,开展头条写作有奖竞赛,对荣获一等奖者颁发万元奖金,对获二、三等奖者也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