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维系着社会正常的运行和绵延,对家族成员价值观念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基督宗教传入中国后,各地教民多有基于血缘与婚姻关系而选择入教的行为,充分地显示了家族在中国教民心目中的分量,从而在全国各地都呈现出教民家族化的现象,这在滇东北基督教信徒中也不例外。以昭通近代颇具代表性的李氏家族为例,虽然因资料缺失而存在研究难度,但他们在地方教会中的突出贡献还是得到各方的共同认可,从而构成地方基督教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与中国东南的乡村社会--以近代福建美以美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建美以美会为个案,尝试勾勒出近代来华基督教与东南中国乡村社会的互动图景.文章发现,乡村教会是基督教的发展主体.教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与信仰态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宗教体系.在部分乡村,基督教会成为社区的生产、生活中心,一些乡村教会知识分子亦有较强的社会触觉,倾向改革.而在世局变迁中,乡村教会受多种社会势力影响.文章认为,乡村教会的历史研究,应放在本地社会结构与历史变迁中加以理解,将乡村教会视为地方宗教力量,较将其视作外来宗教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研究上,特别是在习俗教案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学界已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教案发生的"文化冲突论"、教民身处两难困境的原因、基督教的本土化以及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历史脉络等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是推动这一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王洪印 《华章》2008,(15):46-47
土耳其是典型的穆斯林国家,人口95%以上信奉伊斯兰教.而作为世界发达中心的欧洲对犹太基督教的信仰十分虔诚,基督教"底蕴"相当浓厚.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迥异,土耳其在融入欧洲的过程中踏上了不归路.究其根本便是双方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使教民的圣母崇拜在语言、仪式等方面与教义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教民的圣母崇拜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经由乡土传统的筛滤,中国教民的圣母崇拜往往无法呈现为其自身应该具备的清晰的图景,带有浓重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追根溯源,中世纪的宽容和不宽容,在终极意义上都与基督教有关。在那个“黑暗”时代,基督教信仰是人们寻求宽容和爱的唯一源泉,教会信仰专制,也是一切专制和暴虐的思想来源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教义表现为对上帝的信仰,古希腊哲学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它们是西方人精神世界中的两个基本特质,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表现为信仰与理性的碰撞。文章以基督教的发展历程为参照,考察古希腊哲学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结论是:基督教神学与古希腊哲学的关系在基督教发展历程中表现为神学对哲学的顺承、弘扬与反叛,具体表现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上是信仰与理性的基本对立、相互融合、最终决裂。  相似文献   

10.
许地山的小说《玉官》和林语堂的散文《信仰之旅》不约而同地反思了中国信徒在追求基督教信仰过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碍,以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互文性阅读有助于更透彻地把握两部作品思考的共同要点:教会教育对中国学生的正负面影响;中国信徒面临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尤其是“祭祖”传统)与基督教信仰冲突时的尴尬;我们需要怎样的宗教.  相似文献   

11.
面对黑死病疾风暴雨式的肆虐,为了维持与安定社会统治秩序,英国教俗两界权力组织都采取了诸多的应对措施。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基督教教会所拥有的社会感召力和控制力,使其在瘟疫降临之际首当其冲。以英王为首的世俗权力,在黑死病肆虐期间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其价值极其值得关注。英国政府在此期间的基本理念是“敬天命,尽人事”,积极地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精神生活     
Are people in the modern world losing their sense of spirituality? A hundred and fifty years ago in Britain the question may never have occurred to many people. Britain then was an almost entirely Christian nation. Virtually everybody attended church regularly. Christian faith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ves. But Brita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millennium is a very different place.  相似文献   

13.
REVIEW ESSA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holistic ecclesial vision that emerges from the academic, practical, and ecumenical work of Letty Russell, Professor of the Practice of Theology at 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This vision facilitates a systemic design (purpos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which promotes the church to be a transforming agency in post‐modern society. The discussion moves from an overview of a system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hurch through Russell's educational, the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se contributions into an organismic image. Finally, the article suggests a fluid theoretical model necessary for the church to be proactive in to days changing world.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宗教文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国的学校教育肇始于早期基督教的教会学校,巴黎大学这一高等教育组织便与主教座堂学校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在巴黎大学诞生前后,其发展常受到教会力量的干预,其精神特质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世纪后期,宗教领域的变化也波及了巴黎大学,新兴教会在教育方式上给了巴黎大学一定的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巴黎大学乃至法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本质是一种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基督教教会在传教同时,一直致力于发展教育。华文教育能提高华人文化素质,又是华人社会的基本需求,美国的基督教教会积极参与了华文教育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至40年代两个时间段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探讨美国基督教教会参与早期华文教育的活动和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教会在我国各地建立起多所宗教色彩浓厚的教会大学。教会在华创办的高等院校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但在客观上还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发展到今天.有必要对教会所办高校的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基督教教会大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教会背景使得它们对宗教教育有着天然的追求,但它们毕竞生存在中国的环境中。金陵大学作为基督教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一所A类大学,是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的重要代表。对它的宗教教育发展过程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督教教会大学在中国土地上的生存状态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欧洲近代宗教改革的直接诱因是基督教会的腐败,但是教会的腐败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根源于基督教的外在化。路德改教的宗旨就在于重建基督教的内在性。然而,时代精神的机缘,使得这一重建工作始料不及地催生了一种现代个人主体性品格,并因此成为西方现代性的历史开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Today deep theological differences threaten to divide Protestant denominations. In turn, these differences often mute church education and block mission. This article seeks to offer glimpses for addressing that theological controversy. It is an exercise in historical retrieval examining a generative period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religious education, that is, the theological conflict between the liberal religious education movement and neo-orthodoxy in the 1930s through 1950s. As Christian educators moved through this earlier conflict, underlying theological commitments and theological practices emerged that offered a faithful politics of hope calling the church to 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