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新闻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孙阳 《新闻世界》2010,(11):62-63
民生新闻走过了人见人爱的亲民性初期,进入到过于琐碎化而屡被诟病的阶段,面临"生存危机"。民生新闻到底该向何处走才能走出一条"生路"、才能在"后民生"时代继续保持活力?本文将对民生新闻的现状、民生新闻的弊端、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等三个部分进行梳理,提出民生新闻"融入主流是必然趋势、强调策划是生存之本、舆论监督是制胜法宝、人文关怀是终极品格"的观点,以期能为民生新闻找到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湘潭日报社非常重视"走基层",特别是2013年,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不仅带头、而且带队"走基层"。"走基层"走出了成效,"记者走基层"、"百名记者城乡大体验"等好栏目受到市委领导和读者的高度肯定。综观"走基层"活动,笔者认为,地市党报记者要走好基层,有以下"五忌"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忌:走马观花,不深入因为"走基层"活动组织性比较强,很多记者是被县(市)区负责宣传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对话出现在国庆前夕央视播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中,本是牛唇不对马嘴的回答,却被网友们封为"2012年又一神一样回复",同时网友们吐槽,指责提问记者水平太低。自然也就影响了这档节目的公信力,如果继续上纲上线,那就挨上新闻"祸福论"的板子了。  相似文献   

4.
丁子洋 《新闻实践》2011,(10):38-3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现场。老新闻工作者有句名言,好新闻是走出来的。这个走,就是走基层,走现场。丽水日报从创办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引导记者走基层,到一线发现新闻,采写新闻。近年来,针对80后从业人员的增多,更是强调优良传统不能丢,让记者走基层成为常态化,而不是一个活动,或者一次作秀。坚持不懈地鼓励记者下基层,丽水日报社探索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做法,还是管用的。  相似文献   

5.
"殊"与"常":常规题材更需投入激情 激情是推动记者前行的强大动力。有了激情,才会有乐观、自信、激昂、好奇等记者的基本素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特殊题材时,更容易调动起肌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全力以赴奔赴第一线。"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你离现场不够近"。在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到的台风面前,温州日报的记者始终用这样一种理念驱动着自己。在抗击台风的日日夜夜,我们的记者就是这样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的激情透过文字、透过图片不断感染着读者,也为每年七八月份台风季时刚刚加入报社队伍的新记者们,上了职业生涯"第一课"。  相似文献   

6.
杨晓英 《新闻窗》2012,(2):15-1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编辑记者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改革开发前沿,深入到生产生活一线,深入到街头巷尾,车间厂房,田间地头与老百姓面对面零距离采访,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文风更加生动鲜活,回应群众关切,与群众心心相通,  相似文献   

7.
案例据齐鲁晚报3月3日报道,3月2日下午5点,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著名电视人倪萍悄悄来到报到点报到。一进门,她就被几位年轻记者围住:"倪老师,今年的提案你能透露一下吗?"倪萍摆摆手,大步流星地走向门口,"不说,不说,你们总是歪曲我的意思!"面对记者,经过"中国脊梁"风波的倪萍,从以前的滔滔不绝变得谨慎抗拒起来,让现场记者有些尴尬。  相似文献   

8.
你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焦点访谈》开播一周年访谈录高长力,王旭东,鹿敏3月31日晚,无数的电视观众在屏幕上看到了《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一个浩大的车队,载着几十名《焦点访谈》的记者,带着六七部摄像机,从北京沿国道一直"扫荡"到深圳,展示了一路上的好...  相似文献   

9.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11,(11):60-61
人接地气文冒热气 近一时期以来,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浓墨重彩刊发记者在基层一线的现场见闻。我们《前卫报》也大张旗鼓地推出"走基层·我在现场我报道"专栏,陆续刊发记者的亲历式见闻。一篇篇稿件像带着露珠的鲜花清新感人,深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22日—1月29日,江西省"两会"在南昌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两会",江西首次安排了省直新闻单位官方微博的记者作为"两会"注册记者入会报道,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微博22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秋、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推出了假日特别调查"你幸福吗"(下称"幸福调查"),派出记者在全国范围内(也有海外的中国籍务工人员与游客),向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其实就创意而言,类似的节庆报道策划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电视宣传报道中的"经典"套路。但老的套路,在新的传媒形势下,却可能实现不了它预期的传播效果。本文试对其做一析论。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柯仙炉 《今传媒》2013,(1):78-79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各地新闻记者扎基层,接"灵气",走出新意、改出特色,采访报道的新闻成为主打新闻。新闻媒体与记者将如何站在高度,着眼长远,推动"走转改"常态化,提升新闻报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韩洪雷 《新闻窗》2014,(5):73-74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于各级播音员主持人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省级广电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笔者认为,采取走基层与走顶层、走下去与走出去、走出来与走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全方位地激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去年,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时候,鄂州日报正式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暨第十次"记者夜宿农家"活动。30名编辑记者又一次深入农村,再摸农家情,再写农家人,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火热的田间,在静谧的乡村,记者与农民朋友的手再次紧紧相牵。2011年"夜宿农家"活动的主题是"探访家庭农场促进都市农业",  相似文献   

17.
随着走基层活动的深入开展,报纸版面上许多百姓成了新闻主角,很多文章少了浮躁、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也更加懂得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作为一名地市报记者,笔者长期坚持走基层,从百姓中获取新闻线索。新闻富矿在基层每次下基层,笔者都收获良多。2014年,笔者接到报社领导安排的任务,到安  相似文献   

18.
施慧 《新闻世界》2012,(7):119-121
行业报如何改变以往人们印象中的宣传报道枯燥乏味、千人一面的生硬面孔?"走转改"的实践表明,鲜活的新闻沉在基层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记者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生动的好新闻就会源源不断地跃然纸上,行业报"走转改"就会"走"出实效,"走"出特色。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的记者相较上级大报,优势在基层,劣势也在基层。优势在于记者与基层群众贴得更近,劣势在于常常处于基层往往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怨身在此山中”。今年初,我们嘉兴日报社平湖分社率浙江县市报之先,策划开展了“记者蹲点村社区”活动,让记者在走基层中走出新意、走出新作。  相似文献   

20.
坚持"走转改",就是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利益贯穿到新闻采编传播的全过程。"走基层"是"转作风、改文风"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作品,抓到活鱼写出精品。"转作风"是活动的本质求。对记者来说,重的是树立"实事求是、雷厉风行、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改文风"是"走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