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本文对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考证得声之由的“河”字,未究其语源的“寄”字等三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以“心”为核心的方位词语在汉民族语用习惯中的反复化及组合规则,反映了“心”在汉语化中的特殊地位,并由此折射出语言世界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孔子曾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学习《诗经》,并不仅仅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称,而且它们在诗中大多都承负着比兴、喻托之重任,所以我们更可以从鸟兽草木的各个具体个体特点、习性的认识基础上,进而深刻领会诗中的深意。单就鸟儿来讲,有的甚至已成为化积淀中的固定意象了,比如:鸳鸯、燕子、喜鹊、大雁、布谷等等。  相似文献   

6.
成语“仗义疏财”的“疏”当“分散”讲还是当“轻视”讲,尚无定论。本作搜集材料观察的结果:“疏”当轻视讲,不当分散讲;“仗 义疏财”是重义轻财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7.
“必以情”的“情”不该释为“实情”,“情理”和“诉讼之辞”,而应释为“诚”。  相似文献   

8.
我们先看三个例句: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②师傅,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明白,请您帮我指点指点。③自从她丈夫入狱以后,无论她做什么,总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这三个例句,分别使用了三个词指点、指点指点、指指点点。从词形和词性上看,“指点”一词是由两个单音节动词A和B组成的并列式动词,  相似文献   

9.
《论语》“巧言令色”中的“令”字,通常被训作“善”,但对于“令”字该词义的来源,学术界却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本文在研究分析了传统训诂对于“令”的词源的观点之基础上,结合先秦语言实际,认为,训为“善”的“令”字实际是一个“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其记录的词义确切地说是“形容人品貌,名望等的美好,或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敬称或对事物的美称,形容词。”同时,文章还辨析了可以训作“善”的“令”“ ”“灵”“良”几个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