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空间的重要工具,也是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新教材中将传统教材中的"几何初步知识"改编成了"空间与图形",对几何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等四部分内容.几何内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大小、位置、形状变  相似文献   

2.
将较复杂的"空间与图形"问题转化为基本的三角形问题,是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基本策略,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转化思想.本文以各地的中考试题为例,讲解"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转化策略与方法.1 将相关的元素汇集到一个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的"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以往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几何"已经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把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加了位置确定、图形与变换等内容.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及其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图形变换和描述、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等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四个知识领域中的模块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几何学的入门知识.在小学阶段学好这些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 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它以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四条主线展开.这四条主线部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以认识与把握现实空间为目标,不仅着眼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强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我对"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需要"静"来等待或期待学生思维的形成,情感的勃发.  相似文献   

6.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存在较大的挑战,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文章首先概述了"空间与图形"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其次提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策略,即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巧设有趣的数学故事场景、挖掘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以及注重设计感知体验活动;最后提出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7.
一、新课标下空间与图形内容与分析 (一)新课标下的<空间与图形>与以往大纲教学目的的区别 1.凸显生活化和现实性.新课标将建国以来一直沿用的"几何"范畴拓展为"空间与图形",其目的是要加强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建立丰富表象、形成直觉思维,加强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空间与图形"课程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之后的"空间与图形"课程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提高"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空间与图形"的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提高小学"空间与图形"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看,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空间几何学习,被概括为"空间与图形","图形与位置"是"空间与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之.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要在小学里增加"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时,如何区分左右?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为什么要先"列"后"行"?图形与位置中的有些内容,科学课、品德与生活课中也有,为什么在数学课中也要学习这些知识?怎么处理"图形与位置"和其他学科相应内容学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空间与图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存在较大的困难,本文对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一、重视概念学习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及反映,它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学生进行计算、证明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学好概念是学好"空间与图形"的基础.1.增强直观性,形成感性认识"空间与图形"将逻辑性与概念性相结合,由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几何模型,抽象出教  相似文献   

11.
<正>"翻折问题"是指将平面图形按一定的规则翻折成立体图形,再对立体图形的位置、数量关系进行论证和计算的一类重要题型.它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搭建了桥梁,给静态的立体几何赋予了活力,加强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考察.平面图形经过翻折形成的立体图形更具有想象空间,更有灵活性、变化性.本文从概念,计算,证明三个方面探讨总结翻折问题的解法.一、翻折中的判断问题所谓翻折中的判断问题是指借助于平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小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找到了与新课程的交汇点,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目前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把"空间与图形"分为两个教学学段,以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版课标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对空间观念进行了再描述,明确提出了应注重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并对整体结构不协调、内容安排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图形与几何"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教学,更突出了几何学的本质。下面笔者以《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关注变化,提升能力。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注重反思和学习方法的提炼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顺应几何推理要求发生的变化,将以往的"几何"拓广到"空间与图形",增加了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从静态的图形转向动态的变化.图形与变换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以及图形的相似变换.前三种变换本质是保持两点间的距离不变,从而使变换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改变;而相似变换会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不改变形状.利用变换解决问题,关键就是利用变换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旋转"是课程标准新增的知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小学阶段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变换.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学习"空间与图形"的乐趣.王彦伟老师设计的"图形的旋转"一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关注学段衔接,基于学生需求,将多种活动有机结合,观察、操作、想象、思维并重.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之一,"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了很大比例,学生在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段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联系工作实际,从五个方面对小学低段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钱峰 《江西教育》2022,(14):29-31
"图形的运动"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好素材,如果学生能掌握每种图形运动的特征,理解图形运动的本质,那么他们的空间观念就会得到发展.教师要借助多媒体,为"空间与图形"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搭建阶梯,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表象的知识转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弥补学生...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34):80-81
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激发学生对于空间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上的学习效率。准备功课是学生学习中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的"空间与图形"中,探索以往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权。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小学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中数学中"空间和图形"任务的概念,分析如今小学"空间与图形"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前置性作业探索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