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国幼稚园制度的确立,在上海、南京、杭州、天津、北京、青岛、汉口等地涌现出一大批公立、私立民办性质的幼稚园.本文力图通过对熊希龄先生在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以及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记述,进一步彰显他对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其亲历的具体事实记述了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建立缘起、发展规模、特点以及院长熊希龄的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说明了民国时期这所独具特色的平民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可资借鉴与启迪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理性慈善观和慈善教育同样匮乏的情况下,近代慈善之父熊希龄创办和主持香山慈幼院过程中所秉持的慈善教育思想,弥足珍贵。他推行贫富均等的教育,捍卫教育的公益性,开创了我国近代慈善教育事业;他以身许国,毁家兴学,奠定了我国慈善教育事业的思想基础;他创建了小家庭制教养方式,弘扬天伦之教的慈善教育传统;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宋亮 《教育》2011,(34):37-38
每年7月7日,是香山慈幼院(简称香慈)毕业生的"回家节"。这一节日始自1935年。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香慈毕业生参与"回家节"活动,让尘封于历史中的香山慈幼院回到人们的视线。值得留恋的青春年华2011年的"回家节",在北京香山公园内的多云亭,近百名从香慈毕业的学生齐聚、共庆"回家节"。这些人大多年过六旬,多为当年战乱时期的孤儿,被香山慈幼院收养并培育成长。香山慈幼院是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  相似文献   

5.
高阳 《教育评论》2014,(7):141-143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建立的唯一一所高等音乐学府——重庆国立音乐院,担负起为国家和民族培养音乐人才的重任,也承担起了宣传抗日的工作。虽然处在特殊时期,但这所学校在招生和教学等方面仍然严格、规范。它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水平,也改变了西部地区没有高等音乐学府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慈幼是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溺婴、弃子的现象和习俗,宋朝政府采取了预防性和辅助性等慈幼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挽救了一部分幼儿的生命,稳定了人口数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宋朝政府的慈幼措施在我国社会救济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突出特点表现为:慈幼范围较广,但水平不高;慈幼机构创新多,但大都维持不久;慈幼事业的运作趋于制度化,但人治色彩仍较明显;民间性慈幼措施相对滞后;基本上是一种富人事业或精英事业。尽管宋朝政府的慈幼措施尚有许多不足,但就其所处的历史阶段而言,仍然可以用“发达”一词来形容。究其缘由,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土地制度的促使、政府的重视以及民本主义、儒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熊希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赤诚的爱国者,一个怀有经国济世抱负的政治家和有志造福大众的社会活动家。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30年,他活跃于政治、经济、教育、慈善事业等领域。1937年熊希龄为青岛慈幼教育出谋划策,提出了与香山慈幼院合作的意向,但因“芦沟桥事变“和他1937年12月的突然离世而成为一段未圆之梦。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11-11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沦陷区教育工作。战教人员在艰苦与危险环境下利用各种灵活方式反对奴化教育,与日伪争夺教育权,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与牺牲。同时,基层战教人员配合各招致站将大批沦陷区失学失业的知识青年送赴后方学习、工作,国民政府为战区招致青年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业、就业保障。以教育部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机构推行的战区教育工作,在避免民族文化弦歌断绝、坚持持久抗战和维系沦陷区青年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记录与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虽然儿童节在各国的日期不尽相同,庆祝的方式也各有特色,却是比较普遍的世界性的节日。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人们不但承认儿童是区别于成人的一种异质存在,而且赋予了这种区别以肯定性意义,“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这通常被视为现代儿童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府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工作,向根据地妇女宣传中共政策,而妇救会的宣传动员工作在组织发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服务抗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40年5月中国泉币学社在经过古泉学社、中国古泉学会中途停顿后终于成立。中国泉币学社通过出版刊物、召开研究会、举行例会、开办寿泉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途径,致力于钱币真伪的鉴定及收藏、钱币知识传播及学术研究,成绩斐然。中国泉币学社为保存中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家庭婚姻等社会问题备受瞩目。对此,作为非常关注这一问题的《东方杂志》的主编,杜亚泉认为,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社会。但他所主张的改革是在不推翻原有制度习俗的基础上,吸收西方之"长",以补中国之"短"。杜亚泉的家庭婚姻改革观体现了他的中西调和思想,反映出其思想具有进步与保守共存的两面性,也极具代表性地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中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真共和",促进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杜亚泉力倡社会改革.他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的根本,要从国民性的改造着眼,推进教育普及和体制改革,培育自力、自治和具有"科学的劳动家"素养的现代新型国民.这种教育改革理念沿循"温和渐进"的路线,既不失为深邃的历史洞见,也未免有偏颇的思想成分,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可资借鉴与对照反思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杜亚泉是我国近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民国初建,政治问题非常突出。杜亚泉针对现实,主张法治,拥护共和;反对集权政治,主张调剂集权与分权;反对官僚政治,倡导减政主义。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贯穿"美的最高原则"、充满神秘与怪异、创造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以传统文艺为胚胎等特质。"美的最高准则"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追求人美、景美、文美、意境美。其作品中无数神秘怪异的场面将读者带入光怪陆离的世界。泉镜花的文学深深植根于以"草双纸"、"能乐"、"读本"、民间传说等为代表的传统文艺之中。泉镜花通过文体实现了散文作品的诗化美。  相似文献   

17.
18.
面孔     
■熊希龄:办香山慈幼院授孤贫儿童谋生技能中华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熊希龄被称为近代中国慈善之父。1917年,熊希龄在香山创办香山慈幼院,并自任院长。在他的主持下,香山慈  相似文献   

19.
杜亚泉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文化调和思想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开放心态、辩证分析和理性思考,在当时的"五四"思想界还是独树一帜的,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构建在谋划上以"2+8+N"的架构展开布局,该学校也以此拉开了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建设序幕。聚焦研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构建,有"以超前的眼光和思维布局专业群""以坚毅的心态和努力校企合作办学""以创新的理念和做法搭建各种载体平台"这三点谋划可供借鉴,有"用前沿技术将全校的专业群串联起来""用合作切入点与知名企业运作产教融合项目""用各种事业载体平台提供发展机遇"三点启示可供各高职院校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