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唐代文学发展中,元稹、白居易曾以其现实主义精神的“新乐府”诗歌创作影响当世,并赢得后人重视。而当人们细溯其源,便又认识到:新乐府的创作既是一种文学表现,同时也是一个文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二方面: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就后者言;陈子昂、李白、杜甫等就已经开始,但他们都还未提及新乐府之名。正式提出写  相似文献   

2.
陆机主要采用拟篇的方法创作乐府诗,在主题、用语和结构三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拟篇特色。陆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创立了兼顾因循和创新的拟乐府创作模式,建构了特定的拟篇程序,确立了拟乐府的文本形式,从而将拟篇上升为一种普世的创作方法。该创作模式为后世文人效仿,对拟乐府体式结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结是我国八世纪的重要诗人之一。 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这里显然指出元结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体现了“复见比兴体制”的现实主义精神。此后千余年来,评价元诗大多都从反映社会的现实性着眼,很少有人触接他的山水诗。直至现在,才偶见一、二人提及,但也只三言两语,未作详细剖析。我们从元结的全部诗篇看,他的山水诗占有相当的比重,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元结诗的真正价值就不可能为读者所知。  相似文献   

4.
元结,字次山,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卒子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公元七七二),享年五十四岁。元结生活的年代,正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的年代。这个转  相似文献   

5.
南朝边塞乐府是中国古代边塞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南朝文人拟乐府盛行和诗坛重情尚变等时代背景下,"赋题法"的创作模式和横吹曲的音乐特质,促进了边塞乐府创作的繁荣.南朝诗人模拟横吹曲的主题和题材,为唐代边塞诗创作所继承和开拓.在绮丽柔婉的文风影响下,南朝边塞乐府虽然还存在诸如"宫体诗"的情调及地名方位不合等不足,但却为唐边塞...  相似文献   

6.
元结在永州的创作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结在永州工作生活近十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在永州创作的补察时政诗歌和开拓性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代的采诗形式有两种:乐府机构的采诗和政府官员观风俗的采诗,二者的采集对象、采诗目的和关注点不同。汉代政府官吏观风俗的采诗制度促进了汉代民歌创作的兴盛和题材的集中,促进了诗歌写实性和叙事性的增强,导致了诗歌叙事详于重心而略于枝叶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大唐中兴颂》是元结晚年的一篇雄文,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然对其创作意图的评价,自宋以来颇有分歧,或以其高简古雅,得雅颂之遗,或以其暗寓讥讽,承春秋笔法。本文通过梳理宋人的相关议论,并结合元结仕历及其政治、诗学思想加以考索,认为元结撰写此颂的真实意图在于对肃宗盛德大业的由衷赞颂。  相似文献   

10.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诗歌史上,特别是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叫做"乐府".从殷代的瞽宗、周代的大司乐、秦代的乐府来说,乐府是一个音乐官署的名称;而且按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篇里所说的内容来看,"乐府"是专指那些入乐的诗歌.在本篇里,刘勰关于乐府的含义、起源,从汉代庙堂乐府的特点到三国魏晋乐府的特点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涉及到乐府总体的特征,即乐与辞的关系、雅咏与新声、协律与不入乐,把乐府作为一种独立文体论述的原因,等等.所以说,刘勰的<乐府>篇是一篇乐府文体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1.
杨慎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乐府诗的著作,但其著述中有多处文字论及乐府,在明代的乐府研究中独具特色。他推崇六朝乐府,重视民间歌谣,反对酷拟之风。以其博学,他对乐府诗的曲调来源及名称进行考释,对乐府诗的文本进行考辨、校订与补遗,解读乐府诗时努力挖掘其中的讽谕之意,追求乐府诗书写的真实性。杨慎的乐府研究形成了一种新的重比兴、重考据的范式,对后世的乐府诗研究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冬梅 《学语文》2010,(6):34-35
刘禹锡的乐府诗序共六篇.分别为《竹枝词引》、《插田歌引》、《泰娘歌引》、《九华山歌引》、《采菱行序》、《淮阴行五首引》。这六篇诗序内容不同,可以看作是刘禹锡乐府创作的理论指导。将这六篇诗序的内容综合,归纳,可以看出刘禹锡大量创作乐府诗歌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3.
南朝乐府民歌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抒发了南朝畸形都市生活里下层女性的心声和情感。缠绵婉转,感情纯真,语言鲜丽活泼而富于生活气息的民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创作。  相似文献   

14.
论元结及《箧中集》诗人的人生态度、文学思想与创作倾向许总与杜甫共同构成唐诗史时代性特征扭变的是元结及其所编选的《箧中集》中诸诗人。《箧中集》收入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7人诗24首。7人诗作,除《箧中集》所收,只有沈千运另...  相似文献   

15.
元结是盛、中唐转折时期一位较有名气的诗人。他似乎受到山水诗派的影响,写了不少山水诗,但又不以山水诗人称世;他似乎很愿意过隐逸生活,但又不能忘记现实,因而写了一些颇有现实性的作品,被称为杜甫的同调;他似乎较为孤僻,很少与当时文  相似文献   

16.
元结之文,有揭露官同盗贼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针贬时俗淡薄的,还有描绘山水景色的,但究其实质,都是对当代社会道德堕落的一种批判,对道德建设的一种呼吁。元结总是以健笔行文,在文中处处表现出对当今时事的不满、对帝王将相的讽谕和批判,他在文中不仅显现出自己的行为标准与处世态度,同时也在告诫世人该如何去做,该怎样为人。  相似文献   

17.
四基于世界观积极的一面,元结对文艺工作也有进步的主张。他上继王勃、陈子昂而起,坏与杜甫并肩努力,后为白居易、元稹等的新乐府运动开路,不失为一个有胆有识的文艺战士。元结的前辈王勃、陈子昂起于初唐,曾大声疾呼:“天下之文靡不坏矣”(王勃《上吏部裴侍郎  相似文献   

18.
七绝与乐府在魏晋至盛唐期间的离合关系,表现为七绝起源时曾具民间乐府的性质(未入乐)。梁末定型后至初唐与乐府脱离,至唐开、天之际二再次结合(大量入乐)。七绝的乐府化对七绝诗体的演变、数量的激增和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色等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汉书》,是汉代最具影响的两部史书,其中有关乐府诗的述论,成为司马迁与班固乐府观的直接反映。司马迁的乐府观,主要表现为对"前乐府"功能的注重、对"古者诗"与"诗三百"的称美、对"前乐府"文本整理的重视三个方面。班固的乐府观,则重点表现为首次对乐府诗进行了概念方面的定义,并由此勾勒出了乐府诗原生态的民歌特性,确立了其文学地位与文学价值。尤其是其中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八字,更是成为后人衡量与检验乐府诗的一条准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杨维桢是元季明初的咏史大家,而乐府体是杨维桢最喜欢使用的体式之一。将杨维桢的乐府体咏史按其内容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杨维桢乐府体咏史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反思历史,品评各类人物;"理""性"结合,褒扬忠孝节义;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借以表达妇女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