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课程道德教育的失衡。德育途径是德育实施的重要选择。德育课程(即道德教育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高校,它对大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力才艺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校工作中一直处于首要地位。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是德育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五”期间的重点研究课题,是学校德育改革的难点,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 ,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的社会形势也给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 ,德育概念的内涵并未得到明确 ,德育课程和德育管理也不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德育的“假、大、空”现象急需矫正。本文还从德育内容的明确、德育课程改革、德育管理的趋势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欲借此为构建素质教育下的德育理念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蒋乃平该书执行主编,特级教师,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的主笔人。他长期从事职教教学工作,曾讲授德育、职业道德、职业指导课,被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授予德育学术带头人。“九五”期间主持北京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关系研究”,主持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CNFVCA)“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研究(国家级课题子课题)。2000年4月参加《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师师…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国际上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多元价值观念的并行,现在的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充分发挥“潜课程”的育人作用,成为现阶段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积极开展德育及素质教育,是目前高等学校中的两大重要课题,也是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要求。认真理解高校中“德育”及“素质教育”的内在涵义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育与素质教育———高校中的两大重要课题德育研究方兴未...  相似文献   

7.
本文设想将德育电视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成立Talent show栏目,采用“一式22线三步走”的操作策略,栏目通过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师生反馈、监督完善等手段,深入细致地研究德育电视课程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使德育电视节目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形成校园德育电视课程化的电教特色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德育课程,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更加的重视。近年来,德育课程教材改革上了“快车道”,从教育观念,到教学内容,到教材组织的形式和格局,都发生了不可小视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切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校申报了由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总课题组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良好习惯养成”,并成为实验学校。两年来,我校以《德育》读本和《成长册》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想、新途径,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适应时代特色的德育目标、管理、课程、环境的保障体系,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法制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等为主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德育为首,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探寻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96年开始承担省教科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使我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把德育学科课程与德育活动课程统一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丰富...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其核心意义而言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样,学校德育无疑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位置.这是教育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注重德育,正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口号震天,“学生争分数,教师比名次,领导看(升学)个数”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德育工作依然被忽视、受排斥,不仅内容和时间难以保证,而且作为“应试”的工具,德育方式也被扭曲。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3.
蒋从容  黄云 《广西教育》2014,(1):4-5,14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的第三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以来,学校更多的是将德育当成一门课程来进行来传授,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忽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社会实践;过分注重共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证明,这样的德育不符合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规律,实效性差。  相似文献   

14.
德育课程建设作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内容。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文化哲思理路为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不同的路径经验,“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哲学思路,决定了双方在高等教育德育课程设置上的分野。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把教化功能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实现了知性与德性的完美融合。这种传统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式微,最终导致传统文化德育职能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缺失。进入新时代,高校面对德育存在的种种困境,应重回“天人合一”的思考方式,实现德育课程向课程德育的转变,构建课程德育体系,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德育缺失现象,并对德育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阐述,从而提出了一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改变德育缺失现象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陈桂生 《中国德育》2007,2(1):96-96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课程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处于频繁的社会变动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道德课程的价值取向不同。这一课程总的演变趋势是:第一,从原先自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到仅在中学开设,再到今天中小学各年级普遍开设;第二,从以政治教育为主,到兼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道德成分逐渐增加;第三,从无视学生需要与能力,到适当关注学生的积极需要。这种频繁变动证明我们对现时代的“德育”与“德育课程”缺少专业理论支撑,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德育”一味追求短期效应,“德育课程”只是追求时髦,那么“德育”与“德育课程”的频繁变动便不可避免,甚至也很难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德育经验”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在以科技力、经济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荣辱兴衰。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较高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素质教育中,必须要把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本就“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容”、“德育面临的问题”、“加强德育工作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加强德育教育符合时代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加强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德育》2012,(5):81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在深化素质教育道路上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品牌:家长委员会建设,德育生活化教育,“多彩大课堂”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成长激励”综合评价,“目标与希望”教育研究,五环节全程育人模式,教师成长与团队发展考核办法。邓淇校长连续三年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做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直接保证。本文试图以“素质中心课程论”为指导,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构建历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一、对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界定的理解“素质中心课程论”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任务的课程理论。八八年以来,上海进行了课程教材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作为课程教材编制的指导思想。又提出了一个培养目标是:“中小学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