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斐尔前派运动是一场从绘画领域扩展和延伸到文学领域的文化思潮运动。拉斐尔前派运动原是绘画上的一种革新运动,该派艺术的特征是描绘自然,感情真挚。后来,拉斐尔前派运动将绘画主张逐渐延伸到诗歌领域,其诗歌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唯美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拉斐尔前派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开端和奠基石,本文旨在阐述它对唯美主义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国拉斐尔前派绘画在欧洲美术史上最早反映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困惑与危机,传达出知识分子阶层企图改良社会现实却无能为力、对待社会革命徘徊忧郁的心理状态.这种敏感而脆弱的心理使他们最终走向唯美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精神象牙塔."伤感"成为拉斐尔前派青年艺术家们共同的精神气质,也成为他们艺术作品中典型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4.
向萌 《考试周刊》2014,(21):16-17
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坛上耀眼的明星,而他的影响并不止于文学界,而是涉及整个西方文学和艺术领域。他的诗集《新生》描绘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与思念,其中独特的写作风格对他之后的欧洲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极大影响。文章通过分析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但丁·加百利·罗赛蒂的绘画风格,对其创作灵感、象征手法和对传统规则的突破等进行探讨和说明。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拉斐尔前派作家的生活或作品使其受益匪浅,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王尔德早期的生活和创作之中。拉斐尔前派启发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强化了其唯美主义生活观,而王尔德则继承了拉斐尔前派肉灵合致、崇拜纯形式及其诗画结合的特点,并使其诗歌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特色,而且其诗具有拉斐尔前派仿古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1848年发起的拉斐尔前派是英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派之一.拉斐尔前派反对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僵化呆板的绘画模式,力求寻找与学院派作品相反的艺术审美感受的突破点,主要采用"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来摆脱学院派绘画程式的束缚,成为西方近代"古典主义"美术向现代艺术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当今的角度看,自然主义的选择使得拉斐尔前派具有反对传统的革新意义,但其选择的古典题材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显得与革新格格不入,体现出在工业社会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生活的眷恋,具有浓重的避世色彩和轻微的消极抵抗情绪.  相似文献   

7.
拉斐尔前派是美术史上文艺复兴前绘画精神和象征主义精神得到发扬光大的重要流派,象征维多利亚时代固步自封保守意识的瓦解,也对当今新表现主义等诸多画家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8.
"灵肉一元"文化观是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主题之一,亦是该派诗歌"爱情"主题的具体表现。前派诗人罗塞蒂兄妹、梅瑞狄斯等在其诗歌中追求"灵肉一元"的终极爱情,即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达到完美的极致;追求"身"(肉体)"心"(精神)合一,即精神和肉体和谐一致的完美结合。拉斐尔前派诗歌具体表现为:一方已经"升天成仙",是天上的灵与地上的肉的一元化,或者精神上幻想的爱恋,是基于"现世死亡与来世复活"(生死轮回)等死亡意识之上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9.
拉斐尔前派源自于欧洲19世纪诸种文化思潮相互吸收、相互消解的生成语境之中,其理论缘起和生成机制与19世纪欧洲文化思潮渊源深厚,先后接受了康德美学思想、拿撒勒派、浪漫主义、牛津运动及宪章运动的影响,同时对后期唯美主义、颓废主义以及象征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48年兴起于英国的拉斐尔前派,迅速由绘画流派发展为一股影响波及全社会的审美潮流,帮助促成了世纪末的唯美主义运动。作为深受拉斐尔前派影响的一位艺术家,叶芝在梦境之美和象征之美两个方面深受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成熟诗歌美学。结合拉斐尔前派的浪漫主义起源以及叶芝文学创作中的拉斐尔前派成分来考量,我们可以确定叶芝归属于传统浪漫主义诗人而非现代主义诗人的身份定位。  相似文献   

11.
狄金森诗歌中具有极强的戏剧色彩。她诗歌中的戏剧性主要包括戏剧对话、戏剧独白、戏剧场景、戏剧冲突以及戏剧情境等。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戏剧效果,突出了诗歌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英诗中玫瑰的象征源远流长。玫瑰象征女性的美丽或甜蜜的爱情,时间的短暂以及美好的事物。此外,玫瑰还有政治和宗教的象征意义。狄金森在其诗歌中不仅继承了传统英诗中玫瑰的象征意义,而且进一步地开拓了玫瑰的象征意义。在诗人的笔下,玫瑰象征美丽的女性、青春的短暂、女性主义视野下弱小的女性、自己的一生、诗人不朽的诗作、卓尔不群的品格和季节等。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再现玫瑰的形象与其亲近花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传奇女诗人狄金森作品内容广泛,角度新颖、意蕴深远,倡导一种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打破了人与非人的有界性,从其诗作可以发现万紫千红的自然跳跃之美,可以捕捉动静结合的协调之美,可以体会物我两忘的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狄金森诗歌中的主要艺术手法之一。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主要包括比喻意象、象征意象、具体意象、抽象意象、动觉意象、视觉意象等。狄金森诗歌中的意象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意蕴,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意象使狄金森的诗歌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效果,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情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陌生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爱米莉·狄金森的死亡诗歌,探讨她的死亡诗歌主题与创作手法的陌生化效应。在狄金森看来,永恒可以通过诗歌的艺术美实现,而她的艺术美也超前体现了现代文学中的解构主义、陌生化效应的应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对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8.
葛亮  程娟 《文教资料》2007,(16):104-106
死亡的主题在常人看来是伤感凄凉的,而狄金森凭借对死亡的浓厚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把死亡描述得有血有肉,有形有体。她将死亡看作是“回归”、“超脱”和“永恒”,给死亡赋予了至美的意味,反映了其对生死问题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她一生创作一千七百多首诗,却未能活着看到自己的成功,她的诗具有惊人的完整和独创性。她一生遭受多次打击却不屈从于命运摆布,她性格孤僻,深居简出,但观察敏锐、细腻和独特,“大自然”、“死亡”、“永恒”是她所喜爱的主题。本文主要分为下列三个部分:一、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及其局限性;二、艾米莉诗歌的写作特点:三、对艾米莉几首诗歌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虽然出身名门却一生过着隐逸的生活,只是早年诗人在阿姆赫斯特学院度过两年的学习生涯,并且在回归故里之前曾来往于霍利克山女子学院,尽管她被当地人认为是很古怪的人,但她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喜欢身着白衣、回避访客,最终足不出户的奇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就更加吸引人们对其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