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如果说记叙是“画龙”,那么议论则是“点睛”。抓住了点睛之笔,主题便不难理解;不能抓住点睛之笔,对主题就理解不深,甚至可能理解误偏。中学语文课本里一般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较易读懂,点睛之笔也容易找。但鲁迅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学生就较难读懂,点晴之笔也较难找到。因此,抓住鲁迅这类作品的点睛之笔,启发和帮助学生领会它的含意,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甚至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豁然开朗。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2.
把握好一句话的意思,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这一环薄弱,整篇阅读能力就提不高,纵观历年的阅读测试题,很多都涉及到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所谓“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难以理解文章。例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两句话是对包括死难烈士在内的革命志士的热情讴歌。理解这一点,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记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下面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增强新课改理念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而分析则是在阅读活动中达到理解目的的手段之一。通俗地说理解就是“懂”的意思。阅读理解能力就是读懂文章的能力。有的文段仅从文字表面的意思读懂理解是不够的。还要能结合文段提供的语言环境,对蕴含于文字的深层含意进行合乎逻辑地分析、研究,以便准确把握。可见分析能力对阅读现代文至关重要。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呢?除了提高识记能力进行知识  相似文献   

5.
这组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阅读”和“作文”三部分。初看时,似乎仍是“三大块”的组合而已: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如果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粗线条”的理解教材是不到位的,那将如何去导练呢?所以我以为:一、中年级字词...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入手的 ,即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 ,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笔者就当前几种指导感情朗读之法 ,谈谈自己的一些新看法。一、“必先理解”新见感情朗读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 ,围绕课文中心逐步深入 ,朗读水平才能相应提高。这是众多实践者多年以来的共识 ,也正因为如此 ,越来越多的教师把“理解”看成了教学一篇篇课文的重要目标。课堂上 ,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说来说去 ,结果…  相似文献   

7.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同时注重课文的阅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作如下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阅读课文,障碍大多在不能正确、深入理解词语和句子上。因此,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理解词语呢? 一、从弄懂词素入手学生对词语不理解,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对其中某个词素的意思搞不清楚.我便引导学生从弄懂词素入手,琢磨、意会整个词语的意思。教《翠鸟》一文,我问学生:“疾飞”是什么意思?一位学生回答:“疾飞就是很快地飞”我肯定了他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1.逐字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 picked me up on my way home”中的“pick up”,按照上下文的具体情景,应为“顺便载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speak English quite well”“Oh.I justpicked it up。”中这两句对话中“pick up”应理解为“刚刚学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 up”是“把……捡起来”,就无可避免在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最普通最重要的学习行为 ,是学生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生活、提高智能的基本途径之一。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事理、感知形象、理解情感并达到应有的境界 ,而不仅仅是字面上那点意思 ,这就需要不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所谓“感悟”就是面对阅读材料这一客观事物反映到大脑中 ,经过自己的思维而领悟出道理、悟出情感、会意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过程。感悟越深刻、越鲜活 ,对文章的意蕴理解就越深厚 ,见解就越独到 ,体验就越独特。由此可见 ,阅读的优劣首先取决于阅读感悟能力的强弱。因此 ,阅读感悟能力需要…  相似文献   

11.
小语第八册第六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这一训练重点是第二组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继续和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还要熟读深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没有阅读理解,就没有更高层次的阅读;没有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没有阅读能力。理解是阅读的基础,而只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培养真正的阅读能力。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虚假或者浅层面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元认知技能的引领下,采取“明确阅读目标,监控目标达成;明确文本认知方式,监控认知行为;创建阅读活动,评价理解的发生”等阅读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习得“真正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古艳丽 《江西教育》2003,(13):25-25
1.注重课外积累。课外积累包括表达能力的积累和生活感悟的积累。一个人良好的表达能力,往往源自于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我们决不能期望学生读了几本书后,作文水平就一定会有提高。我们应该有超脱的作文观,也就是在学生读书的时候,大可不必每次让其体验写作特点。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获得一种为读者而写作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受潜意识支配而获得的。读者阅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正获得写作能力,也没有意识到获得写作能力的结果。”平时我会有选择地抄一些唐诗宋词让他们吟诵,并不强求去理解意思,因为我觉得理…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提高学生“四会”能力的同时,侧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近几年NMET阅读理解部分的信息量不断拓宽,要求考生在阅读中“既理解字面意思,也了解深层意思,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既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领悟文章的内在含义,确定作者的态度、观点,真正弄懂文中语言上没有明确表达却又隐含的意义,成为考生最难却又必须面对的课题,以下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验就如何挖掘文中的深层含义谈几点看法。一、抓文章的…  相似文献   

15.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教学领域里,常常要遇到需要鉴别的问题,无论是日常教学或考查测验,也无论是字的形、音、义,词的含义、构成、性质与用法,句子的句意与句法,篇章的安排与技巧,其同其异,孰优孰劣,无不通过比较来判别,来认识,以开拓思维,加深印象,促进理解,增进记忆,达到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具体说,比较法有如下功用。一、用比较辨异同就词句的辨识而论,如“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但“熙熙攘攘”还反映心人如织”,都有人来人往,热闹拥挤的意思,这是同。…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语文课堂中各种读中得到积累,这对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阅读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没有基础阅读能力,就很难理解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作了简要阐述,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课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对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推动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提出了快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为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忠堂 《甘肃教育》2009,(10):49-49
有位语文教育家曾说:“语言学习积累重于理解。”这句话对英语教学同样适用。高考英语备考的第一阶段,学生的积累要在阅读、写作、纠错三个环节上形成能力。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库存,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在纠错中积累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20.
有位语文教育家曾说:“语言学习积累重于理解。”这句话对英语教学同样适用。高考英语备考的第一阶段,学生的积累要在阅读、写作、纠错三个环节上形成能力。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库存,在写作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在纠错中积累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