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别,是人生亘古的话题。悠悠岁月里,离别诗是诗人们抒发离情别恨、离愁别绪的载体。教材里自然也有一定数量的离别诗。然而,学生  相似文献   

2.
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离别"的内容,其中既有关于个人境遇的离别,也有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古罗斯历史文化的离别。通过分析每种离别的具体含义以及诗人对离别的态度,可以更连贯深入地了解叶赛宁的一生,并从中发现他的诗歌精神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地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  相似文献   

4.
唐朝开阔的国土,开明的政治造就了唐人开朗的性格。因而,在面对离别的时候,他们少了几分离愁,而多了几分乐观。他们的离别有一种昂扬的姿态,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壮;他们的离别有一种忘我的精神,正是“宁可沙场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无畏;他们的离别也有一种出世的淡然,正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  相似文献   

5.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离别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大唐诗苑中,离别诗是光彩照人、夺人耳目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6.
咸淡皆坦然     
一位年轻人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悲悲切切,令人动容。 待他说完,我说:“人生有离别是好事呀!”  相似文献   

7.
罗娟 《现代语文》2007,(4):118-118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韵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强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离别     
曾经天真地以为日子一天天这样过来,也应当这样一天天过去,如小桥流水般平静,不会有离别,不会有感伤,不会有任何涟漪。直到你的离去,才让我如梦初醒,才让我害怕离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虽然都是离别,但离别的人不同,离别的原因不同,离别的时间不同,离别时的心境不同,离别后的处  相似文献   

11.
离别是一首歌一种情景一份等待。长亭外,古道边。蓝天碧草,晚风夕阳,笛声断续。离别是一种武器,叫做离别钩。既然是钩,为什么叫做离别?因为它残酷得和离别一样。  相似文献   

12.
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涛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3.
离别,让人心酸的词,但谁都知道,人生难免经历离别。《城南旧事》一书,共六个故事,以离别为主线,透过离别,我们看到故事的主人公小英子在一点一点地长大。最后,她终于明白了,离别并不是靠泪水来画句号的,如果可以,应该用一个无言的省略号。  相似文献   

14.
离别     
渐渐的,一扇门的关闭;快速的,一列列车的驶去;又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车祸……就在那一小时,一分钟,开始了,结束了一次离别,可能是一天,几个月,几年,乃至一生。 害怕离别,害怕那种由心底涌出的痛苦。对我而言,不管是谁,朋友也好,亲人也罢,或者是那个最爱的人,离别都是痛的。有人会说,离别有什么不好?这次的离别是为下次的相见。可能是吧,但自知我  相似文献   

15.
一、古代送别诗及其主要特点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  相似文献   

16.
陈潇 《鸡西大学学报》2014,(3):126-127,130
离别题材的诗篇由来已久,就萧统《文选》而言,其中虽未立"离别"类目,却存在着数量颇丰的离别诗。这些离别诗历经两汉、魏晋、南朝三个时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这一发展变化表现为:离别诗内容趋于丰富,创作手法趋于多样化,反映士大夫阶层的内在精神世界更趋细腻。究其原因,则与萧统的选诗观及离别诗题材的特殊性两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渴望离别     
我渴望离别。面对朝夕相处的朋友们,纵然有干言万语——只是挥了挥手,那是徐志摩离别康桥时的洒脱;或是举起盛满美酒的酒杯,吻一吻这醇  相似文献   

18.
离别,是酸的     
离别,是酸的。就好像你刚喝下一口甜甜的饮料还意犹未尽时,有人突然捂住你的嘴,禁止你再品味第二口那样。这时你的喉咙是酸的。离别亦是如此呵! 长这么大了,我经历过很多次离别,虽然也有因舍不得而彼此相拥而泣的时候,但  相似文献   

19.
蔡星灿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26-128,138
<诗经>是我国各种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离别诗在送别方式和抒情方式上都对后代离别诗有强烈的范式作用,送别方式包括送别怅望、送别赠物、祖饯赠诗三个方面;抒情方式包括营造特定情景抒写离情和铺叙渲染抒写离情两方面.这对后代离别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诗歌多有离别伤感之句,甚至用某些特定意象来传达离别之情,体现作者的离愁别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传统的离别文化,然而如何译出这些意象以及准确传达出作者当时的情感,译者就需要进行诸多考量。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古唐诗英译版本多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选取许渊冲的部分英译唐诗为例,从美学视角剖析唐诗的英译过程中离别文化的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