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特殊的句子,是指文段中具有特殊作用、特殊含义的句子,对它的分析直接影响文章核心内容的理解,学会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有助于我们真正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阅读分析能力。分析特殊句子的特殊含义,具体地说,就是要能将较为抽象与概括的语句形象而具体的意思分析表达出来,要能将较为含蓄的语句中隐晦、曲折的意思揭示解说出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些呢? (一)理解抽象性语句的含义所谓“抽象”是与“具体”相对而言的,抽象的也就是概括的。“抽象”、“概括”的特点就是“虚”,理解的过程就是要“阐发”,就是要化虚为实,化“抽象”、“概括”为具体。这个过程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 1.品味语言的表现力抽象性语句往往是以极为简省的笔墨去表达具体丰  相似文献   

2.
一、虚实相生,别开生面——画笔手法的运用。曹雪芹写人深得绘画之妙法,常常通过他人之口说、耳听、眼看、心想,远伏近铺,层层皴染,塑造富有立体感的鲜明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虽未谋面,但在实写黛玉的同时,“得间便入”,虚写宝玉。作者首先通过别人之口“说蛊玉”,通过黛玉之耳听宝玉。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去招惹他。  相似文献   

3.
【技法】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一般说来,同学们要写好读后感,须掌握如下“三要”。一要顾名思义,读后感,即写读后的感想。“感”由“读”而来,若要“感”在点子上,深刻动人,论其要领,即要细读原文,对原文的要旨须读懂、读通,并力求读“破”。怎样才能读懂、读通,乃至读“破”原文呢?这就是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写好读后感的一大要领!二要古往今来,多少奇篇巨制内容丰富多彩,读后委实令人“百感交集”。要把这“感”写好,成功的经验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两点、三点未尝不可,但对我们初学写作的同学们来说则以一点为宜),正是“纵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此外,这一点,既可从文章的思想方面提取,亦可从文章的艺术形式等方面来着笔。总之,结合实际写好一点,委实是同学们初学写读后感的要诀!三要读后感有别于一般的议论文,就其运用的主要思维方式而言,善于展开“联想”,是写好读后感的要着!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  相似文献   

4.
一、虚实相生,别开生面——画笔手法的运用曹雪芹写人深得绘画之妙法,常常通过他人之口说、耳听、眼看、心想,远伏近铺,层层皴染,塑造富有立体感的鲜明形象,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林黛玉进贾府后,宝、黛虽未谋面,但在实写黛玉的同时,“得间便入”,虚写宝玉。作者首先通过别人之口“说宝玉”,通过黛玉之耳听宝玉。王夫人向黛玉介绍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不要去招惹他。林黛玉又自然联想到母亲生前所说的“二舅母生的表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如此先入为主、欲扬先抑之法,给读者造成强烈悬念,难怪林黛玉疑…  相似文献   

5.
《安塞腰鼓》是一篇通过描绘“地域风情”来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和时代精神的抒情散文。它气势磅礴而又短小精悍,艺术手法丰富多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其中两相对应、相辅相成的表现技巧。一、虚与实如果实是指具体、客观,虚指抽象、主观,那么《安塞腰鼓》是一个虚实相生的范例。它以实的描写给人以最强悍、直观的视听冲击,又把读者带入一种虚的境界:“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是写现场感受,写安塞腰鼓的强大震撼力;“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这是写鼓声,鼓声引发出主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又以“思索…  相似文献   

6.
所谓“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里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来之笔”。比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林黛玉神伤绝世时的语言,“宝玉!宝玉!你好……”就是作家巧妙利用“空白”艺术的范例。语文教材中不少文学作品也有类似的艺术“空白”,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训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形成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知识点概述]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所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有三种情况:①词语在本文的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这种含义既与词的基本义有联系,又是在特定语境中有所变化的。要理解它,一要对文章全局有整体把握,二要联系上下文。②指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要理解它,也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要理解它,要联系文体、中心、作意、上下文来加以体会。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主要指:①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②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语句;③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的语句;④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语句。要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首先要从本句  相似文献   

8.
所谓“空白”,这里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像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神来之笔”。比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写女主角林黛玉神伤绝世时的语言,“宝玉!宝玉!你好……”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被举人老爷...  相似文献   

9.
“特犯不犯”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指作家写了相类似人物或事件,但又写得各有千秋,毫无重复。“晴为黛影”,宝玉对黛玉、晴雯二人的爱恋,便分别通过“纯真”三境界:“天真、情真、笃真”和“洁白”三境界:“晶洁、高洁、永洁”来表达宝黛、宝晴两对爱情的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0.
含蓄的语句是与直露的语句相比较而言的。在阅读中,它的含义不容易理解,解释清楚也比较困难一些。因为含蓄的语句或寓意深。或隐含的信息不明,或牵涉到语境各方面的相关因素,或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要把文中含蓄的语句解释清楚,必须深入分析,仔细琢磨。 解释文中含蓄的语句。是语文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为正确理解句意,是理解段和篇的基础,只有把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续)程红兵五、解释含蓄语句11从比喻还原开窍〔开窍门路〕高考现代文阅读要求考生能够对含蓄的语句加以解释,含蓄的语句多在用文学手段来描述的句子、段落之中,而用比喻的手法又占了其中的大多数,要揭示含蓄语句里的隐含信息,离不开对语句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含蓄语句的理解,近年来,屡见于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这类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的语句,着实让考生们望而生畏。如何消灭这个“拦路虎”呢?下面试给大家介绍几法: 一、扣住题意,层层分析法有些含蓄的句子,往往不是一层含义,应试时宜扣住题意,逐层搞清所要解答文句的含义。例如: 再没有比人那么不宜于交际而又善于交际的了。前者因为他的恶,后者因为他的天性。我觉得安提斯典并没有圆满答复那责备他好交往小人的人。他说:“医生得经常生活在病人当中。”人的天性被花环笼罩着的事这样发生着。这些事件的基础无疑是说诳和虚伪。倘若像真理一样,虚伪只有副面孔,我们还好办,可是真理的背后有千万副面孔和无限的田地——圣丁认为:“我们和一只相识的狗作伴比和一个虚伪的人作伴更好。”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3.
高考作文题有实有虚,实题指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实物,比如“水”、“门”、“路”“牛”“窗前”“玉兰花”等。虚题指主观的、抽象的,含蓄的意义,比如“美”、“奉献”、“追求”、“温馨”、“暖流”,“幸福”、“苦难”等。遇到实题,如果仅仅就物写物,那样的文章是缺乏深度的,唯有采取化实为虚之法,在描写实物时,  相似文献   

14.
一、训练目标解释含蓄的内容是阅读理解的难点。解释含蓄的内容,首要的一关是感知句子所蕴含的深义。含蓄的语句多存在于文章中重要语句、疑难语句、有言外意的语句中。重要语句,为文眼句、警策句、精彩句、主旨句、接样句等。疑难语句,如矛盾、易混、深奥、生疏、隐晦等不易理解处,其中往往蕴含着深义。有言外意的语句,常用委婉、反语、暗示、影射、比喻、潜省、双关、象征等手法,使语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解释含蓄的内容,途径与第二节所述相同0’‘立足主旨,不离其宗”是基本的一条。单就文章的重要语句而言,它们与主旨…  相似文献   

15.
一、仿写VS抄袭说到仿写,很多老师都摇头,有的甚至将仿写等同于抄袭。《现代汉语词典》上“抄袭”的含义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仿写”的含义是:照别人作品或语句的样子学着写。“抄袭”和“仿写”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宋代诗人林逋的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诗句都是流传千古的好作品,但却是分别模仿了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世人绝不会因为这些作品是仿写的而不予认同,也绝不会判其为“抄袭”…  相似文献   

16.
“你就写我是一个举止文雅,腼腆含蓄的淑女好了。” 在得知我要写关于她的文章时,麦子装出一副害羞模样,温声细语地对我说。我干笑了两声,答道:“会的,会的,你就放心吧!”  相似文献   

17.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干巴巴地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所谓将心情物化,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篇章教学的重点是落实字词句。尤以字词为关键。要弄清每个词在一句话里的具体的确切的含义,即一个词当什么讲,内容是什么,只有识别词在特定语句中的含义,才能很好地阅读和翻译文章。落实字词含义,主要是搞清字词在句中的特定含义。本文所说的特定含义,不是指古汉语专门词汇的含义,如“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中国”指中原,还如“太子、走狗,爪牙”等专门意义,而是指一个词在特定语句中的确切、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关键语句有几层含义:一指表现文章中心或暗示写作用意的语句;二指表现段意或层意的语句;三指暗示作者心境或社会背景的语句.学会快速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对于提高阅读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年高考的阅读分析题对此都有涉及.1997年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问“两重械梏” 的含义是什  相似文献   

20.
某校四年级学生写一篇观察作文——《我爱×××》,一位差生写的是《我爱小白兔》,这篇文章写的都是他的亲身经历,因此,语句通顺,体会深刻。老师大吃一惊,便下结论:抄来的!于是在批语中醒目地写上:“作文要自己想,自己做,不要乱抄乱套!”这样,这个学生刚萌发的学习积极性被一扫而光。与此相反,一位教师发现一个留级生在一篇观察作文中写自己玩小乌龟的事,写了怎样把乌龟仰过来,看它怎样翻身。又把小乌龟终于翻过来的动作做了细致的描写,最后写道:“别看它那样傻,只要努力,也终于翻过身来了。”老师认为这是很有感触的话,便在批语中热情鼓励:“……事实证明,‘只要努力’,最终能取得好成绩!”不仅给了好评语好成绩,还在讲评时当众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