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首歌曲(或乐曲)除了具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表现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要素,那就是调式。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结构和风格,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明辨旋律的调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视唱练耳听觉训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调式调性的听觉训练,本文主要论述如何结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选用该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听觉训练的素材,进行调式调性的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调式调性的听觉分析能力,增加他们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的了解,丰富音乐阅历.  相似文献   

3.
音阶、调式、调性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在本质上有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建立调性实际上是确立调式和主音的音高位置,不能以常见的几种调式来代替调式的整体,不能脱离活的音乐运动来看待调式调性。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视唱练耳的教学体系中,调性训练历来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好调性训练首先在基本练习中就要进行系统训练。基本练习中的调性训练一般可从调式音阶训练、调式音程训练、倾向性训练和调式和弦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结合灵活的节奏组合、音程组合方式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王琳琳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82-83,90
由于高职学生们对一些复杂的调式调性掌握欠佳,其演奏质量就显得粗糙、生硬,没有深度和广度,更谈不上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和体现音乐的扩张力了。就音乐理论“大小调式分析”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章阐述了高校乐理教学中“调式”“调性”“调号”“调”的特性以及相互作用关系。寻找出对大学生比较实惠而形象的解释方法,设计出最佳方案,使学生思路清晰,起到“兴一反三,融汇贯通,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德彪西是印象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和声序进虽然打破了传统的功能进行,但德彪西作品中的调式调性却清晰可辨。增三和弦在德彪西作品中一方面加强和声的色彩性,另一方面构成隐伏的半音和全音音列,极力使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模糊化。贝尔格《钢琴奏呜曲》Op.1不但是一首高度的半音音列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调式是由主音联系起来的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在人类烟波浩淼的乐海中,中国民族调式独树一帜,不仅有其深厚的东方音乐文化底蕴,还因其形式、种类、内容、风格的丰富多彩。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对高师音乐教学民族音乐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偏音与正音的关系,角调式少见的原因,商调式的调性色彩等问题,从音乐理论上作了剖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调包括主音和调式两个要素,识别乐段的调关键在于识别调式。而识别调式,在多数情况下仅仅依据音阶的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调式,它们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这时还需要以旋律的进行特点为依据来区分调式的两大类别,若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则要依据对偏音用法的合理性的分析,才能识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曲结构,调式调性与声技法入手,对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前奏曲》的创作风格作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化的钢琴曲创作中,通过有机运用五声纵合性的和声手法,就能够发挥出与西洋音乐和声手法体系相似的和声功能,从而帮助歌曲来确立或转换调式,明确或模糊调性.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著名钢琴作曲家的经典创作案例,来探析在民族化钢琴曲创作领域五声性和声进行手法中的调式调性变换方法及其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民族调式是基本乐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难点课题。本文阐述了调号产生的规律,同宫系统调与同主音调的区别、调式与调性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3.
乐队歌曲《舍赫拉查德》(Shéhérazade)是拉威尔的早期作品,总共有三首歌曲组成,分别为《亚细亚》(Asie)、《魔笛》(La flǖte enchantée)、《陌生的人》(L'indifférent).本文将从和声分析的角度,对作品在调式与调性运用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总结拉威尔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调式与调性运用方面的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调式与调性、和弦材料、和声语汇入手来分析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来探究乐曲的和声语言与逻辑,并管窥贝多芬早期作品的和声语言与和声风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郭祖荣不同时期的三首艺术歌曲的伴奏音乐,探究其和声语汇、调式调性和伴奏织体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轨迹,为今天的伴奏音乐创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对作品中所使用的音阶调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作品中所使用的中国汉族传统雅乐音阶和清乐音阶,西方自然大小调音阶和多调性发展手法的运用.第二部份主要涉及对作品的和声进行分析,包括不同结构的和弦运用和线性和声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对作品的音阶调式和和声分析来应正金湘所提出的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研究格里格的代表作--<抒情小品>,从调式与调性、和声、旋律等音乐创作中有创新的技术手段入手,尝试证明格里格对二十世纪音乐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前,调作为音乐作品明确而有力的控制力量是一首音乐作品必不可少的.但是在1900年左右,调性体系被半音体系和创新的愿望所冲击,使得调性在20世纪以各种新的方式出现在音乐作品中.本文就20世纪调性音乐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9.
《c小调幻想曲》kv475是莫扎特全部钢琴音乐中最具先锋性的创作之一。本文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调式调性和戏剧性四个方面来阐述介绍,加以总结使之更好的感受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贝拉·巴托克的《献给孩子们》儿童钢琴曲集是他用匈牙利等东欧地区民歌风格编曲的一部钢琴曲集。他在写作过程当中,将这些民歌旋律基本不动,并用和声变奏的形式重复。巴托克在努力探求与民歌旋律相适应的民歌语言。这部曲集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价值,在钢琴教学中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调式和声”是本曲集和声语言最贴切的概括,其中最为典型的调式交替现象,包括同主音和同音列两种方式。而同主音交替和同音列交替的进一步发展,都可能形成叠置。本曲集的和声现象,正是多调式和声的初级状态,也正是他所谓“调式半音体系”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