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高职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传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缺失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价值实现路径,以期达到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自强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弘扬善文化、红色文化和传统节日文化等资源优势.高职院校要利用新媒体优势,开展网络教育;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知行合一;提升思政课教师引入传统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应用文写作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践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高职实用语文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用文写作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既要承担以往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等职业能力和通识素养的任务,又要在新时期尝试将厚植爱国情怀与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与匠人精神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同时挖掘德育元素,引入课程思政,将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4.
本篇文章针对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意义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实践路径,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整合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活化教学内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以及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赋予融入途径以多元化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很多政治思想来源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将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本文集中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几个方法和途径.从而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思政教育能力,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6.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需要,也是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现实需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育人机理的契合性、价值内涵的相合性以及理论内容的继承性,文章提出构建“三实一体、三堂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本文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在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途径,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试对此做一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和融入教育领域,更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以高职阶段思想政治教学为例,通过研究和分析,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教学相融的现实意义,并从解构课程目标、完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手段等不同角度,探索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旨在强化思政教学的文化育人成果,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2.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需要的双向互馈关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承创新。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趋向开放包容、转向以人为本、体现知行合一、重视内化体验、追求科学系统等逻辑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明德修身是其逻辑主线;中国精神是逻辑重点;家国情怀是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指导价值,激励大学生完成从“兴趣”到“信念”的过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力量,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也应不断增强自身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这便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对璀璨绚烂、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建立强烈的家国情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大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不断强化氛围营造这四种途径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以使高职学生能够成为心怀爱国情和强国志,并拥有报国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传扬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汉语言的独特之处,因此它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中文系专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而且还可以提高高等院校生的综合素质。为此,高职高专的古代汉语课程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美育资源,而实施美育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要想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软实力,不仅仅要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间接提高美育教育的水平,更好地树立高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基于美育教育视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根筑基。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高职表演艺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院团合一、学演结合”实践模式,从模式建构基础、主要原则、主要特点和后续展望等方面做了阐述。文章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既要重视理论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既要重视课程计划,也要突出市场导向;既要重视教学管理,也要发挥项目优势;既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打通学生就业渠道。文章对于改革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院团合一、学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更新文化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忽视了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一大忧患。为此,高职语文教学的定位应有别于本科,着眼于高职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高职语文教育应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担负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不仅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有效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视角下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审视可以进一步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也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校在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不断提升对于思政教育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以及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如何在"大学语文"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大学语文"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肩负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