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习作教学之表达的策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说”的表达——兴趣做催化剂:“想”的表达——素材为原料库:“写”的表达——习作成加工厂;“评”的表达——修正的试衣镜。在习作指导中,一定要明确小学生习作的新要义,掌握好指导的关键内容,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儿童习作规律的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勤于动笔,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笔触反映出来,展现一个最真的自我,让写作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怕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一大现象,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路,冲破旧观念,淡化各种“清规戒律”,让学生自由想像。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一、淡化命题,自由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结构安排和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扬个性、巧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3.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有“习作的信心”。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是作文课“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书香校园”遍地开花,炙手可热。创建“书香校园”成为很多学校的价值追求、办学目标和自觉行动。创建者认为,“书香校园”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快乐学习、合作学习;在书香的浸润中,学生不仅能学会观察、想象、思考和表达,还能丰富其思维,培养其语感,增强其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关爱之心、孝道之心。这种想法非常好,但是,笔者却认为,目前创建“书香校园”仍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陆天梦 《江苏教育》2022,(29):58-60
美,是人们一直的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字写规范是基本要求,把字写美是更高的标准。在书法教学中,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是教学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写好字、写美字的基础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然渗透,得到丰厚文化、丰富技法和丰盈形式的熏陶。学生感受的不仅是书法之美,更是人文之美、精神之美。在校本书法课《上善之美》的教学中,结合学校的“上善”办学理念和“公朴”精神,通过欣赏、讲解,让学生了解“善”字的起源和字体演变;通过图像识读引导和笔法、结构书写解析,让学生掌握“善”字的书写方法;通过“上善”书签创作和善文化的融入,让学生感悟书法作品章法之美、上善品格之美。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毫无疑问,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是,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教师也倍感头疼.作文难,难就难在“无米可炊”,“无源头活水”;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那么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的作文之源得到不断补充,不断更新,学生的作文之渠才能清澈见底,永不桔竭.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所以,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郎春花 《江苏教育》2023,(35):41-43+47
思辨性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针对教学中因过度理性而导致的无趣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聚焦问题之“趣”,强调学法之“趣”,重视表达之“趣”,让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学习方式新鲜有整体感,学习活动完整有参与感,学习成果迁移有实用感。在“理”与“趣”的有效统一中,让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理性精神得以培养。  相似文献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文言文,兴趣最重要。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看过来;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读起来;也可以将历史重演,让学生嗨起来,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索养的全面提高。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进演讲活动,切实开展讨论交流,讲究设问艺术,不失为有效的几招。一、巧设情境,引进演讲。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不仅表现在书面表达上,更体现在口头表达上,游离中心、缺乏气度、没有“声”势、层次混乱、不够流畅是常见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尽量多的机会,例如,加强朗读教学,提供发言机会。另一方面,应当创设语文表达活动,强化“表达”训练,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激发起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讲是这种表达活动中一项有效的活动。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情境,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心理课堂上,心理教师时常会使用绘画这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自知自觉,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部分学生在课上经常会出现看着画纸发呆、无从下笔的情况。对此,心理教师首先要读懂学生的潜台词,弄清学生不会画的背后是不想画、不敢画还是不知道怎么画,抑或“空白才是此刻的回答”。之后,通过建立温暖的互动关系、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绘画主题来激发学生的绘画动机;全然接纳,保持“空杯好奇”之心,降低学生的防御水平;分段分解绘画要求,让学生画得轻松;认识到无谓外显,修行自在个人,接受学生的每一种画卷。  相似文献   

13.
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是“差异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部分班级开展的“三分讲坛”活动,使教育有了一种神圣的“仪式感”,让学生在讲台上如星光般闪耀;它点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欲望,让语言的火花在教室上空绽放;它缩短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距离,让合作的力量融入教育的大范畴。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该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地方,却被老师“抢”去了。此类情况,实在令人为之惋惜。因为从表面和眼前看,教师“抢”去的是学生某次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但从根本和长远看,教师“抢”去的却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权衡利害,这种“抢”法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与这种“抢”法相反的是太原十中韩柔老师的“五让法”:书本让学生读;创见让学生讲;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其实“五让”也好,“十让”也好,可贵之处就在几个“让”字上。它同前面提及的“抢”字针锋相对;它击中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揽一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让学习可见,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习可见,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从“漠视氛围”转向“创设氛围”,激活“可见”的欲望;从“单一表达”转向“适宜表达”,拓展“可见”的方式;从“聚焦表层”转向“深度理解”,提升“可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存在表达不清楚、不完整、无序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搭建支架,让学生“能”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表扬鼓励,让学生“乐”说;提倡数学阅读,让学生“会”说。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知”,指导“行”。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路一、关注生活积累”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对学生而言,成长的过程就是无数次成功的过程。所以“一次成功的经历”对学生并不陌生,是紧贴学生生活的一个课题,易于学生动笔。我注重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给学生创设多次“说成功之事,抒心中真情”的机会,或个别表达,或伙伴交流,让学生有一个再现生活并重新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使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二、重情感激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要让学生“乐于表达”,首先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  相似文献   

19.
文言作品的言语形式增大了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难度。而引领学生与文言作品进行深层对话,生成自我的理解与感悟,又是文言文教学应有之义。《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经典的托物言志散文,如何让学生由作者所言的“莲”之象体会其所表达的“君子之志”,实现由“言”到“意”的转换,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教师在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品言归义,感知莲象;串联花象,由象悟意;融入情境,实现言意共生。  相似文献   

20.
犤设计意图犦1.教师是课程资源积极的开发者。教师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从五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全力开辟学生习作交际应用的舞台。2.从“需要”入手教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走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外,并将之写在纸上,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通过让学生给家长写感谢信,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绝好工具,并进一步增进与长辈的感情。犤教学流程犦我们全校各个班级每学年都要举行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