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国内外理论文献梳理和研究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通过问卷对该区域76个自然村2000个样本进行调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一些特征和问题,最后通过四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郭佳 《科技广场》2014,(7):226-230
经济发展必然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如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方面的关系,涉及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众多,但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样本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史丙仑 《科技广场》2011,(4):139-14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首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规划,保障区域性的生态质量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生态质量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建立鄱阳湖经济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模型,对区域内的九个地级市的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该区域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区域性战略规划。《规划》中特别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教育功能的角度,阐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二者的相互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站在科学发展观高度提出的战略构想,对带动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上世纪80年代,江西省科学院在建院初期就牵头组织了历史上最为浩大的鄱阳湖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为全面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鄱阳湖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从实际出发,就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万安国  饶华 《科技广场》2013,(6):157-160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必然要走以低碳经济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而对低碳经济立法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低碳城镇化道路的制度保证。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加速城镇化建设阶段,转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建设现状以及推行低碳城镇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城镇化发展对策,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城镇化建设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生态化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和生态经济两方面的有效互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加快江西在中部的崛起,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县域产业结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德安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6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综合指标层、评价指标层、考核指标层三个层次构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获取相应的指标值,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借助粗糙集中的知识分类思想和指标约简原理提取关键指标,并对其进行重要度的计算来确定权重,从而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特征,本文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1个县(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水平总体评价结果由2006年的"临界可持续性"等级(II)提升至2010年的"可持续性较好"等级(III)。但在空间差异上,2010年与2006年相比,处于土地利用不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完全消失,处于可持续利用阶段的由1个增加至5个。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从作者、机构、期刊、时间、主题内容等方面,分析了2008年以来有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研究论文,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理论研究的特点,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是鄱阳湖经济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要素进行现状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民营企业的内涵,介绍了江西民营企业的总体概况,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翊泉 《科技广场》2011,(8):145-148
生态农业作为能够较好克服"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渐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这将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鄱阳湖地区应当抓住国家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好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将空间布局和其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拘于自身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和模式选择,敢于创新并探索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节能减排现状,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能源—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科技创新是支撑和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和目标保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基础和国务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本文从"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理念、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水平、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三方面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内部是制约城乡经济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最主要的深层约束。采取多元化转吸纳策略,加快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水平,提高农外转移的稳定程度和集聚程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经济发育的主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按照区位优势的原理,树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确立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教育体系。政府对该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调控措施可包括:优化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者的相互关系;提升示范专业和示范院校的扩展效应;强化各级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营建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社会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鄱阳湖经济区建设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难点在于保证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给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论指导。在发展生态产业、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同时,还需要在湖区内营造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此外,通过配套政策、法规的引导,让人民共享湖区的建设成果。最终,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一个经济与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国性示范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