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舍的小说中塑造最成功的有两类人物:一类是以个体劳动者为主的下层市民,《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时下的农民最关心什么?最牵挂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除了增收之外,最多的回答莫过于“让小孩受好的教育”。其实,不仅农民如此,我们的政府领导人也是如此。在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谈到他放心不下的三件事也是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他还强调,“现在,农村的情况让我们关注,农村的教育让我们关注,农村的孩子能否上好学,更让我们关注。”与此相同的是,笔者在一次与湖北省主管教育的辜胜祖副省长的座谈中,他也谈到,他最关心的是“农村的草根教育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很少有像现在这样受到…  相似文献   

3.
龚国平 《文教资料》2005,(35):155-156
老舍抗战的力作《四世同堂》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从独特的文化心理学视角切入,以沦陷中的北平的一条胡同的居民群表现了旧北平在困境中灵魂的挣扎和觉醒,通过他们从“惶惑”、“偷生”逐步走向觉醒和抗争民心理历程,形象地展现了一部八年抗战史。《四世同堂》创作于抗战相持阶段,当时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代呼唤民族的觉醒和奋起。老舍笔下的旧北平市民麻木、不觉醒,他们惶惑偷生,因循苟且,敷衍保守,显示了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由传统文化的“精神负累”造成的民族弱点,同时,…  相似文献   

4.
《四世同堂》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蕴含为多种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品文化意义的阐释,完成对作品的再评价。一老舍创作《四世同堂》的时候具有自觉的文化意识,这是无须证明的,只要看一看作品中许多关于“文化”的议论就可以明白。问题在于:文化意识在《四世同堂》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笔者认为:文化问题是《四  相似文献   

5.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在四十年代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芦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时期小羊圈胡同里几户人家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日寇铁蹄下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揭示了愚昧的顺从、麻木的忍让只能任人宰割,用血和泪反抗才有出路这一血写的道理,批判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北平文化中丑恶、麻木、愚昧、忍让等方面对民众的毒害,歌颂了慷慨救世精神高扬下人们为维护民族自尊而血沃沙尘的人格魅力,体现了作者对抗战时期国民精神特点的审视和思考。小说通过几类人在外敌入侵时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结局,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价值批  相似文献   

6.
以老舍《四世同堂》和《茶馆》为例,本文试图阐释老舍小说和戏剧的贯通性:即结构的简单化、自然化(人像展览结构等);表现手法上的小说戏剧化、戏剧小说化;主题上的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品格的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对“三味书屋”的回忆体现出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家庭要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要告知儿童从家庭到学校的原因以及学校生活的乐趣及益处,让儿童有一个接受心理。要注意保护、引导儿童的好奇心理和朴素的求知欲望。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提倡开明包容的教育环境、温和科学的教育手段、和谐互敬的师生关系,反对以打骂为主的粗暴教育。  相似文献   

8.
张韡烨  方兴 《考试周刊》2012,(47):16-18
简·奥斯汀是英国18-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家喻户晓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以清新睿智的文字,描绘出英国的人情世故,表达了特殊的道德关怀。本文通过分析在《傲慢与偏见》中频繁出现的两个词语——"教养"与"礼仪",结合英国18—19世纪的社会语境,说明奥斯汀呼唤理性与道德的约束,认为良好教养来自内心的良善,而非出身与地位的高贵。  相似文献   

9.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女性文学在关注女界生存境况的同时,也向男性世界投去温馨而深情的一瞥,成为一次未经周密策划的集体大行动。仅就中短篇小说而言,涉及此类母题的便有赵玫的《偿还》、张欣的《爱又如何》、岭生有约》、地莉的《午夜起舞》、王。J、妮的《很疼入股慧芬的《纪念》,甚至铁凝的《何咪)L寻爱记》等一个匕优秀作品。这批多由40岁左右的女性作家集中推出的作品,不是偶然的巧合,而与女性所拥有的独特性征母性有关。女性主义批评却有意无意忽略了这批作品和这类母题,或许这正表明它们具有特殊的文化功用。这些女性作家的创作行为和这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战争中市民家庭离乱兴衰的描写,老舍传达了对中国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深邃思考.其中,维护传统家庭的延续是老舍的基本策略,这体现了老舍继承传统文化的一方面.但同时,他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暴露了难以弥和的矛盾,因而必须加以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的巨匠大师们中间,老舍是一种文化型的作家。在老舍的文学世界里,他执着而细腻地描写着的似乎是最常见的社会风习、民俗、时尚、思维习惯、行为模式、日常生活相,即使是反映抗战期间北平沦陷生活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也不例外。抗战时期在时代氛围的感召下,表现抗战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有着一个大体相同的艺术框架,即着重描写抗日的手段与效果,表现抗日英雄们的勇敢与坚毅,歌颂他们的爱国激情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四世同堂》表现了普通中国人在抗战中的惶惑、偷生、苟安的社会心态与觉醒抗争的精神风貌,在正反两种文化人格类型的比照中寻找建构足以复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理想人格的类型,以强化民族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四世同堂》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反省,对民族国民性弱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进行了由这种国民性弱点所引发的痛苦和深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日益显现的环境危机迫切要求人们重新思考怎样生活,并作出相应的改变。在这一问题上,人们的观点经历了从以人类自身为中心的人类中心论到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中心论的转变。这种观点的转变是在人类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在自然界中所处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恰当关系,并把伦理视野从人扩展到更宽广的大自然,使人类既对自己的同类负有环境义务,也对其他生命物种负有环境义务,这样人们才会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迄今为止没有离开过世界舞台的古希腊悲剧,由于女主人公美狄亚"杀子惩夫"的复仇之举,"巫女"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然而这与作者的本意是相悖的。事实上剧作者正是借这一惨烈的复仇之举,撩开社会文明的面纱反映妇女遭遇压迫的生活现实,赞美女性生命的光彩,为女性作辩;以人的幸福为价值取向,为"爱情至上"张本,表现了作者纯净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艺术史表明,对那些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学大师。对那些在自己的时代,吮吸着民族文化的丰润乳浆,开出独特的花,结出硕大的果,成长为民族文化高枝大树的巨匠们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这是因为大师巨匠们的深刻、丰富;也是因为时代的局  相似文献   

19.
1945年7月16日,随着第一次蘑菇云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上升腾起,核武器正式诞生,从些人类便进入核恐怖时代。  相似文献   

20.
学校道德教育的突围:从道德旁观者到道德参与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旁观者是在道德场所选择不作为,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事外的道德主体。模拟情境下认识与行为在时空上的分离,模拟情境与真实情境的脱节,电视等媒体产生的旁观效应,是形成道德旁观者的主要原因。要促使道德旁观者向道德参与者转变,教育部门既要挖掘模拟情境的闪光点,加强对行动型道德主体的培养,又要具有积极的“媒体意识”,形成道德教育合理利用媒体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