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近年来,引入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整合治理已成为趋势,如何精准识别舆情发展阶段是舆情治理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文章依据网络舆情系统理论与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理论,聚焦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衰退期,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衰退期研判指标体系;通过Python爬虫技术获取数据,结合SKEP算法及RBF神经网络进行多案例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文章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衰退期研判指标体系,RBF神经网络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提出了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衰退期的引导策略。为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定位网络舆情关键节点、加速网络舆情衰退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已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时代崛起。在各类公共事件中,面对纷繁多变的网络舆情如何科学引导、有效解决,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网络舆情的特性,分析了在应对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毕翔  唐存琛 《图书馆》2020,(2):68-74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从潜伏期到平静期造成了远超事件本身的衍生效应。在事件趋于消散后的一段周期内,舆情仍对社会产生影响、构成风险。文章基于风险社会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对后舆情时期的事件与公众态度趋向、社会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政务舆情事件例证政府行为变革的模式,论证了在后舆情时期应对社会风险做出的组织与管理改良、制度与决策调整等方面行为的必要性及其可引导并控制舆情反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易引发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社会恐慌。新媒体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情环境,也给主流媒体对突发舆情的引导、处置带来了挑战。主流媒体在此类公共事件的舆情引导中应当坚守信息发布者、舆论引导者和利益维护者三重角色,切实保障受众的知情权,正确应对及引导网络舆情。2018年,我国"长生疫苗"事件所引发的大规模网络舆情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公众事件中舆情引导的作用。本文以此事件为分析对象,探讨主流媒体如何积极、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并为主流媒体如何正确把握舆情导向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社会不确定性增加.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为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网络社区、自媒体、社交媒体异常繁荣,这造成网络舆论呈井喷之势.几乎所有公共事件都受到网络舆情影响.从2003年非典爆发、孙志刚事件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16年山东爆发的疫苗案等大大小小突发公共事件,不断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为社会的舆情应对带来新的挑战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动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研究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对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播模式的形式再现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过程,体现了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网络媒体所处的传播系统内外部因素的构造、功能也被进一步阐释,这其中包括对系统外部噪音、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网络媒体组织和受众的作用方式及动因的解构。最后,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梳理故宫门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的应对得失入手,分析了事件中网络舆情应对的误区,阐述了自媒体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用网络进行意见和诉求表达,因此对网络舆情传播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媒体联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分析媒体联动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媒体联动促使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扩散、媒体联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并指出了媒体联动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动态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触点.本文通过对2007-2011年5年内的1420起影响较大的网络事件进行研究,从舆情的五要素及舆情的过程的角度提出了影响舆情演变的关键因素.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素分析与过程分析相结合,描述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内在机制,以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更好地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及公共政策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从信息源、监督与实施、局限性三方面对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网络舆情能够在公共政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黎 《大观周刊》2011,(5):99-100
网络舆情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点,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借助其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表达民众情绪,发表民众观点,将大众声音集中体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网络舆论力量。地方公共政策更加体现民意,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网络舆情对地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尤其在其制定时,网络舆情推动着政策制定的合法、民主、公平。同时,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因此,地方公共政策对待网络舆情的影响,合理利用,表达公民的利益,促进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会公共事件频发直接导致网络舆情压力持续攀升,应对网络舆情也成了处理公共事件的重要课题。但当政府在舆论场中形成了对固有回应范式的路径依赖时,是否存在可促进其范式重构的因素,以及如何建构,并以此实现综合高效治理,也成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网络舆情的走向主要表现为:舆情下沉,基层矛盾日益凸显;舆情扩散,真实干预网络事件;媒体联动,网络舆情"倒灌"传统媒体;官民互动,网络舆情影响公共决策;游戏人生,部分网络舆情走向娱乐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与现实事件的良好结合与互动,有助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实现。论文着眼于研究“南京绿评制度”形成的相关网络舆情在不同途径传播的特征,从公众网络信息行为的各要素出发,分析得出公众在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中与政府决策之间存在着倒逼机制,网络舆情对于公共决策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泽瑞 《今传媒》2023,(11):159-163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工作存在引导不及时引发信任危机,管控不彻底忽略非逻辑、非理性力量,以及统筹思维落实不到位危及健康传播生态构建等问题。大数据时代,舆情传播现实呼吁治理范式的再度转型,“黑天鹅”事件频发导致舆情风险加大,对网络舆情进行协同引导与管控能够较好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差序矛盾,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协同治理模式。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各地舆情管理者应优化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回应引导机制以及网络空间多元主体互动、共赢与问责机制,同时通过关系赋权和认同激励引导“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有效参与,旨在高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张兆年 《大观周刊》2011,(38):242-242,23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延续了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此起彼伏的状态,网民的表达意愿和参与意识持续高涨,踊跃发声建言,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上,“新意见阶层”进一步凸显出网络舆论的巨大能量,从而形成网络舆情。本文从网络舆情的概念出发,引出观点挖掘在网络舆情中的应用,基于本体构建了一个观点挖掘系统,提取网络舆情评论中的正面和负面评论,并进行比较。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传播的信道不断扩张,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介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张到公众个体层面,给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与应对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2009、2010年发生的132起国内影响较大舆情热点事件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源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及时应对;二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探索公共管理与网络信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优化信源管理,为信息传播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议题管理有效引导舆论,强化信息证实能力;五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