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岁朝图”本是世俗化绘画题材,却在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成为文人画盛行的题材类型。通过探讨“岁朝图”折射出的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画的表现形态和美学精神,对清中后期江南地区文人画的雅俗观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意象思想起源于<周易>,<易经>是儒、道文化的源头.道教典籍<道德真经>中"道"的体系与<易经>中"道"的体系是完全一致的;不论是对"道"的表述,还是对炼丹过程和内丹功法的阐释均用意象表达.文人画意象造型观来源于传统的道家哲学思想、道教理论学说.自然之道引申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就是绘画之道;文人画的绘画之道就是意象造型.  相似文献   

3.
4.
谈高校"两课"教学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和其他阶段的学生不同,他们拥有一定的财产处理权,这就产生了大学生的理财问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并不乐观,不善于理财的现象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作为“两课“教师,笔者从两课教学这一角度入手,提出一些加强大学生理财教育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5.
元明时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工”趋于“写”,由“收”趋于“放”;重笔法的同时注重墨法,为后继者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格调。  相似文献   

6.
丁楠 《华章》2011,(16)
以宋元文人画为例,通过讲述文人画的创作手法、形成因素、思想内涵,进而提出"气韵非师"这一绘画教育思想,以及这种思想的优点和弊端.  相似文献   

7.
梁红 《华章》2009,(24)
"三言"这部小说塑造了大量正面的商贾形象,表现了商贾对各种观念的独特理解和认识,本文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重点阐释了"三言"中的商贾的商业观念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继承,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发展。它充分揭示了科学实践观与时俱进的本性,丰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内涵,进一步凝聚了实践的主体性力量,为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村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逐渐由礼俗化趋向于功利化.以鹤峰县唐家村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走动视角切入,探讨村落社会中人情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洞悉人情往来的动机,提出从"礼"到"报"人情观变迁向度理念.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论述了中西方立"象"、取"象"的渊源和发展,对中西方关于"象"的认识论与美学范畴和命题,特别是对中西方关于言、意、象关系进行了认识比较,剖析了中西方在立"象"、取"象"上所追求的不同,提出了中西诗学对"象"的关注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侧重立象以写意,后者则侧重求象以写实,由此发展了求真、求实、求经验实证的真实再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而中国诗学立象的终极目的和理想是得道、明道,立言明道不足则立象.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清末实行的教育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基础。在以尊君尊孔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指引下,清末兴起的中学堂实施了以读经讲经为重点的德育课程,推行了以制度考核为手段的德育管理,体现出社会转型期新旧杂糅、中体西用的时代特色。清末中学堂德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未实现其拯救统治危机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一百多年前清末实行的教育改革奠定了我国近代中学教育的基础。在以尊君尊孔为核心的教育宗旨指引下,清末兴起的中学堂实施了以读经讲经为重点的德育课程,推行了以制度考核为手段的德育管理,体现出社会转型期新旧杂糅、中体西用的时代特色。清末中学堂德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未实现其拯救统治危机的初衰。  相似文献   

13.
皮锡瑞较早认识到国家富强的根本,不在选拔任用人才,而在大兴教育、培植人才,因此对八股取士制度十分不满, 对兴办新式教育生出浓厚兴趣。戌戊变法期间,他极力推动湘赣两省废除八股,改革书院;在清末新政中,他更积极参加湘中兴办新学,为湖南教育的近化代做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穿越小说是当下网络小说最热门题材的一种,比较优秀的大多是历史穿越小说。小说本是俗物,穿越小说中的俗是毫不避讳的;而穿越小说的高雅,在于小说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主人翁由于历史走向和对自身生存问题的思考碰撞而产生的种种想要改变历史的想法,都无疑使得作品在通俗的基础上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创新,至少在几部经典作品里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闽都福州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大规模涌入并开展了出版活动。传教士在福州开展的出版活动,具有非赢利性,前后期差异,世俗性等特点,它促成了中文印刷技术向近代化转型,同时也为福州培养了大批近代出版人才,从而促进了福州出版业的近代化。传教士在福州出版的大量西学图书和近代报刊,促进了"西学东渐";传教士也通过著述对晚清福州的政治、宗教、民俗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考察,开拓了闽都文化"西渐"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自清季赵尔丰经营川边、设立关外学务局开始,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机构,如关学师范的先导“四川藏文学堂”、关学师资的临时养成机关“关学师范传习所”、关学师资的长期养成机关“藏语专侈学堂”等相继开办起来,对川边康区教育与社会进步发挥了明显的先导与推动作用。清季川边教育与民族师范之所以得到推广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官吏提倡推动、政府拨款经营以及给予办学人员、学堂教师及关外师范生精神和物质优待等因素.其中宽裕的经费支持是聂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理论和实践中,“政治合法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政治与学术传统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两种进路与三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晚清的合法性危机。笔者的研究认为,在面对内外的挑战中清政权未能重建合法性是其最终崩溃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本文的探讨能有助于当今中国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叶开始就不时有人提出恢复古代的"乡官"制度,将国家职官体系延伸到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对其实施更为有效的控制。然而,"乡官"筹议始终停留在朝野话题的层面上,而未得到实施。时至晚清,随着西方地方自治思潮的传入,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将西式地方自治与传统的"乡官"制度嫁接起来,改善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20.
陈丽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44-146
赞助人是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文学系统的外部因素,赞助人对文学系统内的翻译活动有操控作用。从勒菲费尔德理论假说出发,考察赞助人对晚清译介的操控,可以看出赞助人的权威操纵着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使这一时期的翻译选材呈现功利性、多样性和随意性。同时,赞助人的因素亦可用以解释译作变形和文化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