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社会分层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内容,教育的职能除了需要满足知识经济带来的高涨的个人教育需求外,还要满足社会变迁带给学校教育的社会职能,即促进社会融合和减轻社会分层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构成社会变迁背景下教育的基本问题。本文从家庭教育支出行为和城市教育承载力两个方面为社会变迁中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事实,并指出解决这些教育问题实际上是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价值观的努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文庙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方教育机构。本文以江阴文庙为例,运用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对古代中国教育空间的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庙作为一个教育空间,其物理空间的生产实践是在国家制度、权力意志、经济资本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通过相关建筑物的命名与空间环境的营造,文庙空间有效地表征了儒家的教育理想与追求;并且通过官员谒庙、授业课试和定期祭祀等教化活动,文庙所表征的教育空间也得到了儒家知识分子与社会的广泛认同。以史为鉴,江阴文庙空间的生产也为现代教育空间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生态出发,以方言教育为理念,首先阐述我国当前方言生存状况堪忧,进而阐明方言教育的功能,让人们理解方言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最后提出方言教育相应的对策:引导家长澄清思想误区;把方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政策与时俱进,媒介保驾护航;方言培训机构常规化。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的推进对农村人口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职业理论素养、职业专门技能、持续学习观念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当前农村人口职业教育存在一系列的现实矛盾,采取多种有效对策,创新农村人口职业教育发展观念、发挥政府功能、加大职业教育院校自身建设、加强农村人口素质的系统化提升、开发农村人口职业教育资源,在解决这些矛盾和满足城镇化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人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体系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直接影响到人们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们价值观念和人格养成。通过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大学办学的公益性、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辅导员的人格感染力是引导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同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趋向于功利性、要求职业稳定性、看重职业就近性以及缺乏个体的创业性。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探讨了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的压力以及社会保障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针...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变迁中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在培养创新主体过程中,在化传播、传递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化的创新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教育在化变迁中所实现的化创新功能的分析,为进一步寻找在化变迁过程中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庙学合一"是东北地区古代传统教育的原生态格局,东北地区文庙客观地反映着东北地区文化和教育的演变历史,具有明显的政治教化、社会文化教育、劝学等传统教育功能,千百年来,一直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扩充中国教育历史的"活化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其教育遗产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只有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求,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合理对接,重构东北文庙教育遗产现代价值体系,才能使东北地区文庙深厚的文化和教育底蕴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以其复杂性、突发性与可变性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思考。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既是对当前风险社会的现实回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课题。面对学生责任意识较为淡薄、责任教育机制尚不完善、多元主体对责任意识培育协同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从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向度、体系、主体等维度发力,立足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观,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体系建设,促进多元协同推进责任意识培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一种历史悠久、流长源远的民族语言。它作为汉民族社会共同的交际工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汉语之所以富有表现力,在表义上,是因为它词汇形象生动,丰富多采,表意性强;在结构上,词语搭配灵活,言简意赅;在语音上,音节以元音占优势,声音铿锵、悦耳,抑扬顿挫的声调及其巧妙的搭配,更使语音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汉语这些特点,在汉语成语里,到得了充分的表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  相似文献   

11.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绵阳市两个村庄的实地调查,探讨西部农村大众传媒的现状以及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众传媒对农村的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效果。然而,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下,大众传媒的主流受众是城市人群,农民作为最大的社会群体,却被大众媒体排除在"目标受众"之外。这种受众定位,决定了大众传媒在农村的传播,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先城市后农村。同时,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农村,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传统的差序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多元化与社交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 ,社交语境中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交际的场合、时间、对象等因素 ,在表层字符词义的选择和深层语义的建构上 ,影响着交际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文化多元化进程的跨文化交际中要重视社交语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方圆20平方公里的侨乡和顺小镇,分散着八大姓氏的宗祠,这些宗祠成为和顺百姓开展祭祀祖先、倡办各种公益事业活动的公共空间,推进了和顺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5.
庙学研究     
庙学即文庙与学校的结合体,自两汉肇端、唐朝定制,至宋在“重文”政策引领下获得快速发展。通过文献梳理与考证,发现宋初因庙设学,北宋中后期庙、学并立,甚至部分书院“庙学”化,使得庙与学形成一个教化命运共同体,学因庙而得以拓展教学空间,庙因学而得以教化大众,可说是集政统、治统、道统与教统于一体,对元明清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变迁的实体在于社会及社会结构,真正的社会变迁总是要借助于人及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彰显。因此,对于社会变迁进行人本取向和文化视角的分析是学理的必然。"切割式"地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十分危险。调查点的选择对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的成败具有非常直接的意义。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时不可缺少的"认识姿态"。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的功能取决于不同社会时期的需要,对体育功能变迁的研究应建立在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体育功能的发展表现在固有功能的发展及原有功能与时代特征结合而产生出新的派生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伍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1-13,18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代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把云冈石窟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仅仅考察当时的"语境",同时也考察云冈石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审美现象,考察其在北魏时期以及当代社会里作为雕塑作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亦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自捐纳推行以来,买官之风日益渗入社会各领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风俗礼制、社会治安等影响颇深。时人出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买官,上任后捞回本钱的心理促使其加倍贪污。假官、借贷业也随之发展,利用人们权欲心理,有些人出售假官假印以谋取钱财;无钱者借高利贷捐官入仕,后贪污勒索偿还债务。捐纳的推行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观念遭到破坏,原本日渐奢靡的社会风气雪上加霜,僭越、买官、贪污现象泛滥不可止,社会风气日渐浮薄。反之,此社会风气之渐变也促使捐纳更加泛滥,加速明王朝之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