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爱心 《海外英语》2013,(15):126-127
选择合适的翻译主题是做好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对外传播河南文化,翻译主题的选择要遵循"贴近河南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河南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反映河南文化特色"四原则。  相似文献   

2.
选择合适的翻译主题是做好文化对外传播翻译工作的第一步。对外传播河南文化,翻译主题的选择要遵循“贴近河南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河南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反映河南文化特色”四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志芳 《考试周刊》2007,(48):68-69
本文以传播学的理论作为宏观的指导,借助语言学的视角和中英文化的对比,详细阐述旅游资料翻译过程中的各个基本的要素,如受众、文本、译者、噪音、反馈等。本文指出,旅游资料与其他文体不同之处在于其强调对于受众的传播效果。离开了受众的接受,传播效果就不能得以实现。因此,译者应该在翻译过程当中把对译文受众接受能力的考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采取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策略,做好受众分析。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将汉语文本信息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有效传播是外宣翻译的终极目标,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转播。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应厘清汉英文化的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掌握并顺应外宣翻译的特点:严肃性、准确性、平和性、简明性等,同时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一些极具盛名的中小城市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前来观光交流,但相应的景点介绍英译本还比较缺乏。根据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莱斯所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旅游文本翻译应分析其文本特点及语言功能,景点介绍要根据其文本类型和功能采取得当的翻译策略,以提高旅游文本的英译质量,促进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极大影响了一国的文化传播。从文化传播视角探讨跨文化翻译策略,并通过大量实例得出:要实现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目的、受众对象,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及其各城市门户网站在塑造和传播海南国际形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文昌市五个门户网站(英文版)的特征,探讨了影响城市门户网站文本翻译的三大因素:翻译目的、文本类型和受众,归纳了城市门户网站文本翻译策略:平行文本比较翻译、语用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编译、释译等,以期对海南城市门户网站文本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陶瓷文化旅游文本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的研究仍限于对陶瓷术语和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以及陶瓷文本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的随感式的经验总结,亟需系统宏观理论的指导.选取跨文化传播学这一新的视角,研究陶瓷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传播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及关系,构建一个有效的陶瓷文化旅游外宣文本翻译传播模式,对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处理文化承载词的对外英译问题,需要同时考虑原文功能与翻译目的。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例,运用文本类型理论和目的论探讨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表达性、祈使性、信息性和审美性文本中的英译策略,指出在不同类型的文本下,译者应根据文本类型的特点及原文与译文的目的,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英译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华章》2013,(32)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试图在推进我国外宣翻译研究、促进对外文化传播上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文本翻译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旅游者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其翻译质量和适应对外传播的潮流直接影响陶瓷文化的传播。通过实例分析及提出对应措施,让陶瓷民俗文化旅游文本翻译适应文化走出去的潮流,提升瓷都国际化形象。  相似文献   

12.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翻译质量影响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翻译对文化对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河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对外传播的丰富资源优势。然而,与河南文化资源自身的内涵与厚度相比,目前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该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分析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在翻译层面上存在的问题,阐述翻译对河南文化资源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方法,在数字赋能视域下研究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路径。数字赋能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途径有:创新多元化传播方式;构建多元化传播平台;联合多元化传播媒介。当前,我国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存在的困境有:传播体系、内容与目标受众需求存在偏差;对外传播主体话语权有待加强;传播模式单一,覆盖面有限;传播内容的多样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不足;传播渠道局限,海外受众对我国数字文化的认同感有待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基于此,提出了加强龙狮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策略:加强龙狮文化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良好互动关系;构建创新传播模式;形成“治理体系”+“文本框架”;促进“精品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内外游客钟情的旅游目的地。陕西旅游文本的外宣翻译主要存在重语义轻信息、文化缺省、语言表达误差等问题。对此,译者应充分考虑跨文化交际的要求,立足源文众与译文受众之间的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恰当地处理文化信息、充分尊重目的语受众需求与习惯。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播交流的国际化背景下,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不仅影响信息传播的流量和走向,更是沟通文化的桥梁。为了确保对外宣传的传播效果,翻译工作者要坚持以传播文化和传达信息为己任,发挥传播者在信息选择、观点表达、流量控制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受者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把受众"可接受性"置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吴含 《英语辅导》2014,(4):172-176
基于翻译全球本土化的考量,具有文化特色的公示语的译写应该跟其他类型公示语有所区别,以彰显公示语的文化承载功能与效用,实现目标受众与翻译文本之间的深层互动与文化交流。岭南特色公示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曲艺、民俗、建筑、手工艺及饮食文化等方面,这些文本的英译分析展示了此类特色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及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唐燕 《文教资料》2014,(25):26-2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中国外宣翻译有时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华夏文化因之未能得到有效传播。为了更好地传播华夏文化,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文本内容、受众对象等,合理选择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外宣翻译实现“通”、“传”、“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文本翻译受社会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无论从译者的翻译策略选取方面,还是在文本翻译目的确立方面,都体现出了更多的翻译诗学性质。从翻译诗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的翻译策略,在增强文化强国和文化自信视野下,可为探索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时政文本翻译与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黄石博物馆矿冶类文本的现有英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类型文本翻译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对博物馆解说文字误译对应分析,以期望引起译者对外宣文本英译规范性与学术性的关注,努力保持相对统一的外宣表述形式,以译出更符合国际文化传播规范要求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