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历史文化街区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逐渐被破坏,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对城市的文化延续与保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句法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能为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几何结构提供客观的量化结果,从而为其更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以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的技术方法,结合实际现状,从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3个方面分析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征,进一步探究其空间形态特征与业态分布及历史文化要素分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舟山定海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性建筑是人们进行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以相对固定的形态和无声的表达,陈述着历史,体现着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人民生活的历史与现实情况,对当下和未来产生着影响。该文以惠山古镇为例,从建筑文化入手,分析文化建筑在无锡文化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挖掘其在当地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并探寻更好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昆明市老城区内重要的传统街区,是昆明老城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运用空间句法对文明街片区进行空间量化分析,并通过对句法分析结果与街区规划结构、商业分布现状及历史要素分布的关联分析,探索文明街片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为未来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进一步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街区的核心街道空间结构为“两横两纵”;街区整体呈现出“大街有序,小巷杂乱”的空间特征;街区商业空间分布与街道整合度呈现出正相关,商铺多聚集在整合度较高的街道中,且整合度越高的街道,其业态相对越丰富;街区内的历史要素相对集中且位于整合度较高的街道附近,但部分可达性较差甚至无法到达。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型旅游地的声环境治理和声景观保护开发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声景遗产的保护规划和优化设计迫在眉睫.应从声景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属性发掘无锡惠山古镇中具有地域特色的声景遗产加以保护,并从居民和游客的主客感知角度对惠山古镇的声景遗产进行感知评价和设计优化.古镇声景遗产的保护和优化,须从主客视听角度为古镇...  相似文献   

5.
厘清山地特征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影响,有助于城市绿地系统综合效益的发挥,强化其在城市特色塑造方面的特殊作用.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时70余年的13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件进行解读,梳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山地特征呈现脉络;对比规划实施与建设效果,讨论规划指导下山地特征在建设中实现的方式及路径;进而提...  相似文献   

6.
探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规划响应路径是提升非遗保护、管理与开发水平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前提。以绵阳市为样本,运用GIS工具探究其非遗空间格局特征,进而立足规划视角提出具体发展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非遗类型结构完善、数量不均衡,整体格局为“四核一带”的“C”形空间分布结构,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基于此,试图在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背景下将绵阳市非遗资源保护发展框架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机衔接,通过顶层设计与横向传导互促共进的方式完善绵阳市非遗保护发展规划体系。具体可通过构建连线成片空间结构、合理配置设施用地、显化高密度区功能价值,优化其非遗发展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规划实施评估作为城乡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作用日渐凸显,尤其对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估更为重要.其不仅能全面了解保护规划实施效果的真实情况,也利于摸清"家底",找准保护工作中的短板,进而在新一轮保护规划中,以此为要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和发展路径.以周庄古镇为例,将"人"的感受和作用纳入评估对象,坚持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旅游经济也在持续发展,在“康养+”视角下,旅游市场正在不断地创新,旨在培养出一个以康养为主题的旅游文创产品市场,达到健康旅游的目的。在“康养+”视角下,进行文创产品创新设计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度假、能让消费者积极享受的环境。该文就国内外对康养视角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展开讨论,以腾冲和顺古镇为例,分析“康养+”视角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瓶颈,进一步对康养旅游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中的自发性空间,既可以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风貌,又可以展现街区肌理的特点。以武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总结归纳等方法,对昙华林的自发性空间进行定点式调查、统计、拍照并总结分类,分析自发性空间的类型、种类、功能特点,以及与当地居民生活行为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得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中根据原住民生活行为需求而生成的自发性空间形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保存本地区原住民生活风貌,以及街道空间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斗殴是典型的城市社会安全事件,利用深圳市120接诊数据,分析斗殴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兴趣点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人口普查数据,构建空间滞后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索社区环境对斗殴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1)深圳市斗殴事件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其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三类区域,即商业购物区、城中村片区和中央商务区;(2)餐馆、...  相似文献   

11.
杨璇 《中国名城》2022,(7):73-81
当前许多历史城区已在历史和时代更新的大潮中受到破坏,未获得法定保护地位,无法满足城乡遗产整体性保护的要求。当此类历史城区迎来城市更新与旧改机遇时,主导规划往往在全面拆旧建立新商住组团和全面恢复历史盛景的文旅街区两种模式间游移。以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源”地段城市复兴规划研究为案例,试图提出历史城区阶梯式分级倡导规划的第三种保护更新模式。该方法来源于对城市发展历史真实演进图景的研究和历史性城市景观方法,以厘清城市空间历史价值要素、明确倡议保护对象、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梯度释放开发压力,在改善市政民生的同时重塑有根基、可溯源、能持续、容发展的城市魅力形象。整合从政府、市场到原住民和专家团体的各方力量,实现非法定历史城区的复兴,避免历史城区的假古城化,变真实历史图景为发展共同框架愿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城镇有机更新是当前政府加强历史城镇科学合理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旅游发展导向已成为我国许多历史城镇发展的重要类型。院落式旅游开发既能传承当地历史文化,又能回避引资难、政府投入不足、旅游市场不确定性等问题,可作为历史城镇有机更新的重要方式。在有机更新目标下,历史城镇院落式旅游开发不仅要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基因,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强历史城镇旅游规划,构建差异性旅游功能区,强化院落式旅游功能,谋划历史城镇院落式旅游开发项目库,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而且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评估院落有机更新门槛成本,寻求旅游开发利益相关主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宜居"从字面解释就是"宜于居住",基本内涵应当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富裕、社会安定、生活便捷、景观舒适、邻里和谐等方面.宜居和谐城镇就意味着应当以人为本,满足城市各阶层人群的居住、生活、工作、休憩、消费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能够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街区的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历史街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情况及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现状进行调研,总结街区内老年人户外活动特征和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老年友好理念为指导,针对街区内生活性街道边缘空间提出重构设计方法,推进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空间,建设“老年友好城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江西经济差异为主线,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江西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江西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江西北部内部的差异,而这个差异还在扩大,实际上江西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江西北部内部地市间差异的扩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分析——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帅军 《职业圈》2007,(10):14-15
文章以江西经济差异为主线,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江西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构成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江西区域经济差异主要表现为江西北部内部的差异,而这个差异还在扩大,实际上江西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主要是由于江西北部内部地市间差异的扩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吴越  戴宏杰  张平 《中国名城》2023,(11):81-87
传统村落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及传承意义的村落,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村落的发展、保护进程中,囿于诸多因素,大量的传统文化、建筑和村镇空间格局遭到破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基于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传统村落叙事要素,分析空间的叙事条件,把叙事方法融入空间设计的过程。通过叙事空间营造,让村落成为文化感知载体,形成文化场,保护传统文化,激活村落内部活力。以墨戎苗寨为例,整理村落的叙事要素,分析公共空间叙事性,从叙述者、受述者、叙述媒介和叙述内容4个方面,提出叙事空间营造方法,为当代传统村落的文脉延续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学工作流中的概念构思与沟通往往因扁平化的呈现方式而受阻。在厦门沙坡尾片区城市更新设计中,采用空间叙事性设计手段,借助混合现实软件,在设计前期将设计模型置入真实场景中进行评估调整,并基于此在宏观视角下对空间流线进行调整。整体规划设计遵循空间叙事原则,依托场地丰富的历史人文元素,以叙事学的“象征”“隐喻”等形式传递叙事信息,设计场地中的各个节点,并通过unity混合现实技术平台进行立体化信息传递,充分体现混合现实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三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全面研究其保护与更新路径可有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与活态传承,已成为当下保护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三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与单体历史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搭建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归纳分析,提出数字化适宜性更新策略和县域层面的系统性预防理念,实现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动态保护、动态管理和活态再生。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遗产旅游和“体验经济”的背景下,体验和参与成为人们旅居生活的新追求。梳理国内历史街区旅居空间保护与更新的相关研究与发展趋势,针对主客矛盾日益加重、开放空间消极局促、传统商业消沉衰退等问题,提出以“访客”为导向——集约化、体验性、共享式的空间模式,探讨其在特殊历史环境下的适用性、优势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文脉传承、空间叠合、市井留真、叙事体验等4个方面的设计策略,并以苏州大新桥巷25—27号地块设计为例,系统构建从“游”到“访”的空间体验,为本土历史街区旅居空间的转型提升提供新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