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进行语文阅读多思教学法过程中,我们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要思”、“会思”、“善思”,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要思要学生思考,首先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杜绝妨碍学生思考的种种弊端出现,把指导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做为首要问题来研究、备课。其次要让学生懂得思考的意义、价值,“学成于思”,“思”是开启知识闸门和开发智力、走向成功的钥匙。让学生知道,要学好语文,就要学会思考。再次,鼓励学生增强信心。“你对课文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征是求异性。即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不满足于惯见的一般现象或已有的结论 ,而是用分析的、批判的 ,甚至是怀疑的态度 ,多角度地去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和现象与本质间的不一致性。“求”则思 ,思而生疑 ,疑而再思 ,这种反复的思维过程就是一个求异的过程。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就是指人们在认识新事物、接收新信息时 ,如果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不相吻合 ,心理上就会不平衡 ,进而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 ,解决疑团的强烈愿望 ,这就是求知的动力 ,即求知的内在积极因素。学生学习上的进步 ,人类知识的更新 ,就是…  相似文献   

3.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可见,学习的真谛不仅仅在于知识的学习与累积,更应该注重启迪心智,培养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理解而教——小学数学智性学习思与行》一书是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刘爱东老师所著,他基于对新课改多年思考与实践而提出了“智性学习”的教学主张。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因疑惑而起,在解惑的过程中思、辨,让思维得到发展。辨,激发求知欲望;思,深化对问题的认知,让理性抽象的数学课堂成为高潮迭起的思维课堂。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课堂的欣赏者、信任者。教师要信任学生,退居课堂的“外围”,俯瞰课堂:分层设疑,以“矛”攻“盾”;以“退”为“推”,巧设“变式”;“思”“辨”合一,“思”“辨”有质。  相似文献   

5.
张熊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中明确指出:思维——取之不竭的能源。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最核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思维,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有限的知识中发展出“无限的”知识。思维加工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体现学习行为的主要标志,也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途径和保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摆脱旧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寻求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众望所归,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诱思探究”就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现在具体谈一下近几年来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此理论的一些体会。一、“诱思探究”的理论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启发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诱思”即诱导思维,“探究”即探索研究。它提出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为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马西科  曹立文 《教师》2012,(19):118-118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贵善思。”思,即思弩。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探求知识真谛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列举几例,以求触类旁通。一、质疑问难思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教学中的疑一般设在何处,这需要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下表所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要有效地提高中学议论文的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养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受制于教材。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学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之有序,只有通过“思”,学生才能“从‘道’解‘文””,掌握文章的语言,提高读写能力。为达到议论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在教学中必须把住“思维”这个核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激疑与促思是孪生兄弟。“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无“思”就不能释“疑”。激疑促思,不仅应是议论文教学的着力  相似文献   

10.
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探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内涵 “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课题。本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在他的理论影响下,全美展开了“如何指导儿童去思考”的新研究运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刺激儿童思考”,即要刺激儿童去“分析、批判,从多种因素中作出选择”、“作出解释”。60年代波兰教育家奥根提出要用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维教学论”替代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记忆教学论”。他从近代人类的教育活动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四种教法:讲述法;问题解决法;揭示各种价值的方法;实践法。他认为“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以某种方式促进儿童的思维”。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重视指导儿童如何思维的教学。他继承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行为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三个阶段。行为把握,是依靠动用手足去把握对象,处于经验思维阶段;图象把握,是以印象的方式把握对象,  相似文献   

11.
教思与引导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训练学生思维。目前,学生中反映出来的“会背不会想”的问题仍然很多。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思,在教学中注意研究教思,而不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教思要结合教材,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引导上多下功夫。 一、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 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好奇心和热情,使学生产生一种迫切要求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 如在学习复数概念时,学生对虚数的引入容易产生一种“玄虚”感,处理复数问题时往往囿于在学习实数时形成的思维定势而出错,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有的教师设计了演讲课、讨论课等课型,目的是放手让学生去思索。在上这类课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数学思维的教学。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靠语言表述,语言的训练又将促进思维的发展。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学生动口表述,实现以“说”反思、以“说”学思、以“说”促思。 一、动口表述,以“说”反思 以“说”反思,即通过学生动口表述及时准确地反馈其思维的状况:暴露思维结果的正误,反映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  相似文献   

14.
"诱思探究"即诱导思维,探索研究.其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诱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认真思考.通过“思”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发散思维一题多法  相似文献   

16.
“诱教学随感思”,即诱导思维。“诱”者,淳淳善诱,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思”者,独立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的主要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  相似文献   

17.
以境诱思     
学贵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以境诱思,以诱达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地方。本文初步探讨孔子的一些教学思维及其给我们语文教学的启示。一、学与思结合孔子没有孤立地谈思考,而是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孔子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要求学生“博学于文”(《雍也》),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把多闻、多见、多问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限于闻见,而必须在闻见的基础加以思之功,把闻见中所得来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切问而近思。”(《子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是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根本任务,而思维训练是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开启智力这一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语文课进行思维训练,要借助于语文的方法通过形象思维训练、逻辑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不断敲击学生思维的心扉,让学生爱思、会思、多思、深思。在思中形成良好思维心理品质,在思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最终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8)
"诱思探究"即诱导研究,"诱"者,循循善诱,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者;"思"者,独立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要经历"探索"和"研究"即"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