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查考字书、系联文献用例、方言求佐等方法,考释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中的"(齿)"及相关字词,认为"(齿)"本是个吴方言字,借到粤语里使用,跟方言音变有关."(齿)"与"(啙)""者""宁""贮""箸""著"都能记录表示"贮藏""盛物于器"义的{贮}词,其中"宁""者"为初文本字,"贮"为"宁"的本义分化字,"(啙)""(齿)"为"者"之变形分化字,"(齿)"又可看作是"(啙)"的增义符异构字.本义为"筷子"的"箸"及其俗写异体"著1"在表示"贮藏、盛放"义时为"(齿)""(啙)"的借用.而表示草木义的"著2"则与{贮}词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齿牙)(齿可)新妇文>有"(齿牙)(齿可)"一词,虽经众家解释,但终无确诂.本文试图从同源词的角度来解释这一词语.  相似文献   

3.
"(尚)"在甲金文及其它先秦传世典籍里难觅踪影,而在楚简里则大量使用.对楚简里"(尚)"的构形造意进行考察,有利于我们构想"(尚)"在早期的使用形态,揭示"(尚)"、"敝"、"幣"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尸从]”字在中原官话区秦陇片的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很高。“[尸从]”可以放在人的名字、称谓前;也可以和其它一些名词形成固定搭配;还可以作动词的宾语;做后缀多构成詈词。  相似文献   

5.
湘乡方言的非组字令读为双唇音或舌根音,但相关文献的记录却有不同,有的记有双唇擦音,有的却没有。这种差异并不是语音发展变化的反映。而是不同记音人因不同感悟作出的具有差异的不同判断,事实上,湘乡方言非组字读为舌根音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现代方言可以考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此即所谓方言证古.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今天陇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词汇.本文利用陇右方言考证了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说明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以此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岗秦简277号简中对“[户攵米]”字的认定与解释都存在有较大分歧。本文从字形入手,结合词义考察和原文推定等方法对“[户攵米]”字再考定,认为“[户攵米]”字即“棨”,“盗棨椟”就是偷盗装棨信的匣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本文以陕北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十几条词语进行了考证,以此为敦煌文献的整理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语言学界提倡文献语言与现实语言二者的结合研究。基于此,本文穷尽性列举了近代西北方志文献中的代词部分,分析了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构成情况及其特点。最后与现实方言作了比较,认为绝大多数代词还存留在口语中。  相似文献   

10.
以活方言或用文献中的方言“证古”,是学界普遍认同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西北方言文献资料考证了“阿跌多”与“阿得脂”的关系,指出“东干人”的“东干”就是“东边”,进一步申说了西北方言文献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维强 《家教指南》2005,(1):103-107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本文利用陕北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十几条词语进行考证,以此为敦煌文献的整理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以前西洋传教士文献在方言研究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从《从西洋传教士文献看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演变》一书来看,西洋传教士文献在方言研究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第一手方言历史语料的发掘和利用两方面,从而起到填补当代台州方言以及吴语研究的空白,构建其方言演变的发展轨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言现象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归纳整理了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甘肃、宁夏方志文献中所记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并结合李蓝先生《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一文,进一步讨论这些复数形式的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梅方言中有些口语词在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中可见其用例。以黄梅方言中的词语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既可见黄梅方言之特色,亦可为辞书相关条目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活的、具有代表性的方言材料,采用从分不从合的原则,通过比较研究归纳出一个"最小公倍数",作为现代汉语方言的共同音系,以反映现今方言的音类分合。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的构拟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切韵》音类为基础,系统地去除现代汉语方言没有的音类和特征,重新整理音系的分类,使之与现代汉语方言音类相一致;二是立足现代方言,通过比较进行回溯式归纳和构建。罗杰瑞《汉语方言通音》采用第一种方法,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理论上,两种方法应该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本文比较《通音》与我们构拟的共同音系,分析不同途径构拟的音系的异同,并对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专门辑录甘肃方言的文献最早见于清代,计有专书一种,地方志十种。现对专书《秦音》的体例、词条及涉猎的著述作了统计分析,对地方志中的方言文献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类方言文献的文献学价值与语言学价值给予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古文字中的"(麇)",即古文献中所说的麒麟,单称麟或麐.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和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这也是古人之所以称之为"麐"(麇)或"麟"的原因.麒麟头顶部只有一只角,古人认为其与鹿属动物相似.根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可知其原型实为印度犀牛.麒麟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其特点与印度犀牛的生活习性有关.麒麟虽为庞然大物,但不好斗,故被视为"仁兽".在古代,印度犀牛因气候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南移,中原已很少见到,偶尔来到中原,便被认为是因圣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圣化为灵兽的重要原由.  相似文献   

19.
阮咏梅教授《从西洋传教士文献看台州方言百余年来的演变》一书中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传教士对汉语方言的认知和学习情况;台州土白圣经译本的译者、形式和效果;台州土白的语音面貌及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语音变化;台州土白词汇的构成;台州土白的语法特征及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语法演变.  相似文献   

20.
平利话表否定的词语及相关的否定格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特别是与否定副词“不”所构成的固定格式,表义极富有地域特色且使用频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