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线无战事》的战争叙事与叙事视角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线无战事》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名著,它以普通士兵的叙事视角颠覆了非正义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它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极限状态下生命被扭曲时所体现出的虚无。这一叙事典范深刻地揭示了侵略战争给人所带来的毁灭感。  相似文献   

2.
小说《西线无战事》以逼真的白描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令人触目惊心的悲惨场景,表现了人在死亡和灾难面前痛苦的心理过程,形象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罪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及否定。  相似文献   

3.
韩宏丽 《考试周刊》2011,(31):21-22
德国作家雷马克的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是世界战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在小说中巧妙运用回忆性叙事手法自然引入主人公参军前的生活,插入对前线战争场面的自然主义描述中,使今昔之场景和人物心境形成强烈对比。回忆性叙事凸显了小说"回不去的过去"这一主题,不仅揭示了战争虚伪残酷的本质,而且展示出在一战炮火洗礼下的一代青年迷惘情绪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葛萌 《海外英语》2012,(24):195-196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作,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鲜明深刻地将"迷惘的一代"的两个主题表现出来:即迷惘与厌战。它一方面将青年士兵的迷惘情绪深刻地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根据年龄等因素对青年迷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小说还对战争的残酷状况进行了描绘,阐明了帝国主义战争是十分不合理的,在极度的厌战情绪中夹杂着对战争的迷惘。  相似文献   

5.
简单     
邹立寅 《现代语文》2005,(12):10-11
又一个难得的星期天,枫早早地起了身,趴在床上,准备给家里写信。学校里又要收费了,而且数目不小。校服、校鞋、秋游,再加上这个月的伙食费,总额达到600元。笔握在手里,却颤得厉害。枫知道,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来说,每一封家书就是一次告急,无奈啊!当初把儿子送到这所县重点学校已经是奢侈中的奢侈,他们苦苦地在地里干啊干,为的就是凑齐学费,但现在又……  相似文献   

6.
种树老人     
杨旭辉 《现代语文》2005,(12):12-12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相似文献   

7.
一节题外课     
那天,本来我是要继续上正课的,可是前一天晚上看到我班一位女同学的日记。我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183;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9.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一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呀,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  相似文献   

10.
寒风吹彻     
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第二…  相似文献   

11.
佚名 《现代语文》2005,(11):11-11
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当死亡一步步逼近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远处有一所破旧的茅屋,没有窗户,也没有屋顶。他艰难地走到那里,在茅屋快要坍塌的墙壁旁有限的一点阴凉处,躲避着高温和沙漠中灼热的阳光。他环顾四周,欣喜地看到一个生了锈的泵压水井。他拖着沉重的身躯靠近水井,拿起手柄,开始用力往下压,一下,又一下,然而他失望地看到一滴水都没有打上来。他绝望了,一下子倒在地上。忽然,他又发现在他的旁边有一个瓶子,他抹去上面的尘土,看到有个字条写道:我亲爱的朋友,要想使用水泵,你必须首先把这个瓶中的水灌入井中,然后请在离开前再将水瓶…  相似文献   

12.
陆锡增 《现代语文》2005,(11):12-12
威廉·大卫是我到美国后认识的第一位美国朋友,那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识的。我到美国后住在SENDERA社区,这是一个有近千座庭院别墅的居民小区,住在这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三百平方米以上的洋房和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的院子,家家户户的大门总是关着,从没有人串门,住在一起几年,也不一定知道邻居来自哪个国家,操何种语言,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职业。来美国两个月后的一个星期日上午,我从汽车库里将垃圾桶推到门口的马路边上。这时,正巧马路对面洋房里一个老头也推了垃圾桶出来。他大概看出我是中国人,向我走了过来,友善地望了望我,问:“Arey…  相似文献   

13.
《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2期发表了裘永红先生《几个常被误用的词语》一,拜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的一条似有可商榷之处,这便是: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妈妈买了一口袋丑柑回来。我一听到“丑柑”这个名字,就想,“丑柑”一定很难吃,不然的话,怎么会叫丑柑呢?可是当我看见妈妈津津有味地吃着丑柑的样子,我的嘴也馋了。于是,禁不住好奇,拿了一个丑柑观察起来。  相似文献   

15.
查一路 《现代语文》2005,(12):11-11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它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乖张的行为,我们大惑不解,我大姐翻着白眼:“我们没有追兔子呀?”我二姐挠挠头说:“何况我又不是将军!”我们姐弟三人都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意思。后来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楚王打猎的故事。在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但身在异乡的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  相似文献   

17.
细节     
将最后一集剧本交到导演手中的时候,我们都轻松地舒了口气。要知道,为了这个剧本,我和导演以及整个剧组在这个鬼地方都耗了一个多月了。写过剧本的人知道,一个本子改个三五遍是常事,如果遇到没主见的导演和自以为是的制片人,支使编剧改个十遍八遍都不奇怪。  相似文献   

18.
渗渗泉     
佚名 《现代语文》2005,(12):11-11
《古兰经》典籍中有一个著名的关于渗渗泉的故事。 温柔善良的女子哈吉尔一个人带着幼小的儿子伊斯玛仪留在了麦加山谷。当时的麦加山谷是个渺无人烟的荒芜之地,没有草木、粮食和水源,几天之后哈吉尔母子耗尽了有限的食品和清水。起先哈吉尔还能用奶汁哺养儿子,用眼泪滋润儿子干裂的嘴唇,后来奶汁干了,连眼泪也哭干了,母子俩已经濒临绝境。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相似文献   

20.
大火燃烧之后的圆明园,残留的不仅仅是石块、石柱、石雕,还有那穿越时空、萦绕华夏大地的令人心揪的哭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