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在处理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的时候,长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中国的外交就一直奉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并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与中共外交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共外交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本文通过对我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了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2.
邹洁 《大观周刊》2011,(31):25-25,33
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40年,对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影响极大。海内外学者对他的评价也是分歧很大,褒贬不一。本文拟通过历史人物评价的普遍性法则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志鹏 《大观周刊》2012,(2):13-13,6
联合其他国家,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外交、内政的互动,成本、代价的分摊,利益、结果的均沾,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联合体强制外交的现实特点和常态。在对国际政治中联合强制现象进行个案分析和抽象概括后,笔者认为可以从"利益相容性"和"成员国相互依赖程度"以及"涉及利益大小"三个维度来考察其内部动力结构,将联合体分为四种类型:霸权型、凝聚型、协调型和漂移型。文章还对影响联合体内部动力的因素及作用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变化,也导致外交档案发生变化。一、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的外交文书鸦片战争前,清朝与外往来过程中一些行文没有外交文书的特点。因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了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仍以天朝大国自居。清朝在与外来往过程中,以天朝对臣邦来行文。与清朝往来的外国有两类:一类有朝贡义务的“属国”,主要指在中国周围的亚洲小国,被看作清属国;另一类与清有通商往来关系,称“外国”,主要指欧洲国家。对这两类国家行文,对属国行文,有进行分封赠和谕诰权力,则用国内皇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媒体外交日益受到重视,实践日益增多。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以媒体为外交行动者进行的外交实践,提炼媒体外交定义与特征认为,媒体外交是媒体行业作为国家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在国家外交战略下以自身为行动主体进行的外交活动,具有外交性强、主动性强与规格高的特征。以媒体为行动主体的媒体外交是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民心相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有力支撑与补充。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务院关于中国内政事务的文件缩微复制集》由拉尔夫·赫斯先生复制,于1973年出版,共二百二十七卷,为第329号缩微复制集。内容涉及1910年至1929年期间中国的内政事务,主要是美国国务院给外交官员和驻华使领馆人员的指示与外交和使领馆人员发出的公文信件(包括外交照会、小册子、画片和剪报等)。还有美国国务院与驻美外交官员之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外交话语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备受瞩目。通过对2004-2022年外交话语研究的487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政治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是其分布的三大主要学科,主要热点包括:外交话语的语言特征研究、外交话语权与外交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外交话语的意义建构研究。目前我国外交话语研究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以突破的方向,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9.
叶钦 《兰台世界》2013,(12):87-88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10.
外交在国际政治学大师汉斯·摩根索眼中永远只属于国家核心政治人物的特殊范畴,普通百姓没有资格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改变汉斯·摩根索的观点,互联网使外交走下传统政治的神坛,外交大有成为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大众行为之势.如今不管是国内问题还是国外问题,基本上都与互联网发生了或者即将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外交的空间,更是改变了外交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互联网对外交的影响正在渐渐靠近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70年加中建交为例,深入解读加拿大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吴明  胡蝶 《出版参考》2005,(11):30-31
在中国外交史上,除了像周恩来、陈毅、乔冠华那样优秀的男外交家,还有一大批闻名中外的外交官夫人。她们或本身就是外交官员,或身为外交官的夫人,通过自己的各种优势与努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传统外交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西方国家在清政府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传统的朝贡管理机构礼部和理藩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清政府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体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创设了专门针对西方国家外交的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由皇帝任命并被派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和通商事务。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基于国家对外传播=国家(对外)行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这一框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及舆论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正是其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16.
"传媒外交"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媒外交 ,作为外交概念和传媒概念的交叉 ,被媒体和外交界广泛应用 ,但对其准确的含义 ,仍众说纷纭。本文借用传播学理论 ,从传者、传播渠道、传媒效果三个方面对传媒外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莉 《黑龙江档案》2013,(1):103-103
机关档案指由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形成的各种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管理国家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文件。机关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指在收集、核实、整理、归纳机关档案的时候,严格按照明文规定执行工作,不得有所耽搁、疏忽,导致档案外传、损坏甚至丢失。  相似文献   

18.
朝鲜转向     
在完成一系列外交与内政的调整之后。朝鲜的注意力已经开始转向了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外交看国家对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国际关系角度,从政治文化外交、宗教文化外交、大众文化外交等方面,解析了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文化外交本质上是一种思想外交、观念外交,它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而是一种完整的价值观.文化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却极其有用的软力量资源,它往往不求物质回报,只要对方听之信之服之.其透过价值观的输送,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以价值观的改变带动对方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改变.正由于文化的这种柔软性、吸引力和摧眠术,使文化外交较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刚性外交,更易为目标国受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公共外交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外交形式,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公共外交的形式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俄罗斯在公共外交领域应当说基本上是刚刚开始。作为一个"新手"或"后来者",近年来俄政府也开始学习西方一些国家经验,重视公共外交。在这个过程中,以"今日俄罗斯"为首的多语种电视频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电视为载体,利用多语种的优势,向国外民众传递外交信息,拓宽外交渠道,从而达到媒体公共外交实现的目的。本文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为例,探讨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俄罗斯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以期归纳总结出一些经验供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