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期收入分配领域的利益表达失衡导致了强势和弱势群体对政府政策影响力的高度不对称和政策输出的利益倾向性,并直接影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效。这是造成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秩序混乱和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的主要原因。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规范强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行为,提高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能力,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利益表达的回应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能够容纳不同群体利益表达的均衡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民生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也是“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自然首先是基本生存问题,也就是所谓民生问题。但是,民生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一个收入问题,收入问题当然重要,收入是保障民生的最主要物质手段。目前我国还有数千万低收入者,他们的收入还不足以保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还没有能够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是,收入问题是整个民生问题中的浅层或表层问题,收入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恰恰是因为相关的其它民生问题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因此,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眼光不能仅仅盯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要统筹兼顾,要一揽子统筹解决。  相似文献   

3.
也许有人会说,政策出台的前提还用得着你说,不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吗?错。你说的是政策的前提。但再好的政策,群众再满意的政策,出台还有个前提:那就是这项政策涉及的利益链能否打破?这关系到这项政策能否实行。不能打破利益链,也就不能实行,该项政策就没有必要出台。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表现为预期目标被架空、预期目标被替换、预期目标减损性走样以及预期目标创生性拓展。课程改革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课程改革政策的决策主体、课程改革政策的执行过程等,无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要调控预期目标的偏离,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政策研究,有效控制政策偏差。为此,课程改革政策要尽量照顾各方利益,提升课程改革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保持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伊斯顿的政治系统理论,设若决策机制完善,那么输入就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偏好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力量悬殊,决定中国共产党不能实行西方被动式的政策输入模式,放任二者进行利益博弈,而应坚持“从群众中来”,深入群众,主动代表弱势群体利益,限制强势群体对政策的过大影响力,以获得自主性,使公共政策体现公共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改革现有政策输入机制.更好地实现“从群众中来”。  相似文献   

6.
任何改革,都是在一定的政策目标下进行的,从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和分配差距拉大的现状来看,我们应把收入目标和调节目标做为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设计的政策依据。在税收实践中,是收入优先,还是调节优先,不存在一个永衡的规则,这要依各税各自的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现状来加以选择。只要税制本身设计科学合理,这双重目标均可在同一税制下同时得以实现。基于此,我们应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征管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模式的科学与合理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减少未来政策执行的阻力,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8.
要历史、全面地看待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以下用□):几年前,学术界就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它忽视了社会公平,损害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校后勤改革的历程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谋取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推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学校后勤改革的很多成功做法,都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很多好的思路、好的政策,都是以群众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学校后勤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正确,不能用书本来衡量,而是要由实践来检验,要用事实来说话。  相似文献   

10.
话语     
《天津教育》2014,(19):3-3
2014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各地区各部门要狠抓工作落实。实施方案要抓到位,实施行动要抓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传引导要抓到位。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两会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呼声更加强烈。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举措。但是近些年来,城乡居民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造成部分群众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相似文献   

12.
刘波 《河南教育》2007,(3):12-13
2008年10月8日.海南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即,此项改革在我省正式启动。作为占据相当大数额的一个特殊的“事业群体”,教师不仅是改革的执行者.也是受益者。本期《政策看台》栏目特别对此次改革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以方便广大教师知晓政策。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解放了我国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但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现象的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合理、合法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也要清醒认识到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政策的滞后已成为当前阻滞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现阶段,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状况尤为明显。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现象,无论是在指令性政策领域,还是在指导性政策领域,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指令性政策滞后表现为督导政策滞后、奖励政策滞后和惩处政策滞后,指导性政策滞后表现为指导培训滞后、教学专业支持滞后和配套保障滞后。课程改革政策滞后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深层原因主要集中于决策模式、专业研究和利益博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并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可见,新课改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重大问题,集中表现为:精英决策模式造成核心利益相关者缺位:以及有关实验区设立、新课改进展评估的内容缺损。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课改政策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元户籍制作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模式的最终选择,虽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仍难免会因为其在实施过程中对旧制度下既得利益主体造成利益损失和压力而遇到来自利益受损群体的阻力,从而影响其可欲性。一元制户籍模式改革所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户籍制度改革所涉及到的一部分地方政府、市民和农民这三方利益主体。因此,要增强一元户籍制的可欲性,就要协调好三方利益,进一步完善有关户籍政策的相关法律,加强社会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调整城乡社会保障等政策。  相似文献   

17.
制定并完善合理的高校贫困生政策,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合理的社会政策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将医疗卫生改革的重点放在县级公立医院,主要将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医疗服务和财政补助这三大主流收入削减成主要依靠医疗服务和财政补助收入,由这两大收入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补偿,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通过调查中部H省P县人民医院2007年~2011年的收支数据,分析财政补助、医疗服务、药品销售等三方面的数据,分析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县级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现状,为县级人民医院的补偿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劳资关系是当代中国城镇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在一线劳动的工人、服务人员或进城务工人员是我们“人民”中的大多数。大多数的劳动者也主要是通过对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和用工单位的工资福利来感受社会制度的优劣。这部分群众的利益不能得到保护,怎么能谈得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指出:“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般认为,课程改革是人们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课程改革综合性更强、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它往往涉及有关课程的价值观念、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或方向性调整,因此,课程改革要对课程中许多根本性的问题进行变革,而在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最根本的利益关系,许多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简单道理被过度复杂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利益使然。如果我们采用一种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就会发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要对课程中的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进行重新“洗牌”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