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召欣 《青年记者》2009,(20):43-44
2009年4月14日,一条题为“成都男子爬树偷窥女邻居被判强奸罪获刑一年”的报道出现在某报纸版面:“去年,成都男子李某,夜里趁邻居刘某丈夫不在家,翻墙进入其院中。当他准备进入客厅时,发现刘正在看电视,于是爬上院中的一棵树‘窥视’,在树上度过4个多小时后,突遇电闪雷鸣,李某被发现,随后逃回家中。  相似文献   

2.
突发灾难事件无疑是吸引受众的大新闻.但是如果媒体报道视角错位.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本次印度洋海啸地震灾难报道中.一些媒体就出现了报道视角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宗鹭 《青年记者》2007,(16):65-66
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尚不十分成熟,这与新闻从业者没有深入分析受众心理,以及固守传统报道"报喜不报忧"的报道方式有关。这就造  相似文献   

4.
陈昊 《传媒》2010,(4):67-68
正毋庸置疑,CNN开创了一个时代。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媒介网络,成为新闻报道时效性、客观性最忠实的执行者,引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闻报道的风潮。但  相似文献   

5.
以前,电视新闻报道都是以条来计数的,一条一个内容,如果内容多了,一条消息放不下,便可做成新闻专题。现在的电视新闻不同了,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时采用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这就是以一条主线围绕事件或人物,采制若干条新闻安排在一起,在同一时间内播出,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向受众介绍新闻的现实情况,分析事件的原因、背景、意义及其发展趋势,使观众全面了解事件的全貌,是一个主题的新闻有多种形式的多条新闻来表现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反复报道是指对同类新闻事实多次重复的报道,一般认为,这是新闻媒介主体出于某种宣传动机采用的一种灌输性的报道方式。(1)一方面,这种报道形式由于其重复性强、覆盖面大,被承担着宣传职能的国内媒体广泛使用,同时也因为其传播形式单调、机械、重复,与新闻追求的"新鲜"存在矛盾而受到专业新闻理论的排斥。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平民化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翼青 《新闻知识》2003,(4):26-27,18
世界范围内平民化报道思潮的兴起无疑是当下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强调精英文化的媒体不同,强调平民化报道的媒体主张新闻应贴近受众,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平民化报道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新闻价值理论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对接近性做出新阐释的报道思潮。传统的接近性,指  相似文献   

8.
"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的概念来自西方新闻理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概念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新闻事件是"新近发生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①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透视新闻人物的心路历  相似文献   

10.
郑岩 《当代传播》2013,(1):106-107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登山遇难事件出现多发性,引起社会较大关注.然而媒体在报道这一特殊群体时存在偏颇.为此本文从观点偏激,缺乏理性,人文关怀缺失;是非不辨,缺乏共识,缺乏社会责任;报道失衡,预判不准,报道手段不足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山难报道进行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1.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8,(11):82-84
以下是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道的经验总结,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预测性报道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资源竞争的加剧,预测性报道受到媒体的日益重视。所谓预测性报道,就是对某些能够引起读者关心的新闻事件的发展结果或新闻现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试析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海燕 《新闻知识》2004,18(5):15-17
中国似乎自古以来就不乏典型:从《三字经》中的孟母、孔融到“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吴孟,可谓“江山代有‘典型’出”。然而作为我国新闻体裁的一个特殊品种,典型报道还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才诞生的。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有关模范劳动英雄吴满有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的首篇典型报道,它是在毛泽东的鼓励下发出的。  相似文献   

14.
15.
新闻报道中特定新闻框架的存在使得大众传媒在进行医疗报道时抱有偏见,有集中报道医疗纠纷、忽视科学妄下定论等明显失衡现象。本文在探讨造成医疗报道失衡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建构健康而理性的医疗报道领域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16.
王楠  余睿 《新闻记者》2005,(5):17-19
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然而,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表明,33%的受众担心“报道没有好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所关注的‘两会’内容没有通过好的形式介绍出去”;其次是担心“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占29%。可见,“两会”报道的可读性还有待加强,需要从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加以努力,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为报纸争取到更多的读者,同时实现媒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面对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形势,电视媒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这种独具特色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归纳、分析、解析、评价等加工的报道。它主要通过对电视特有的声音和画面等符号的综合运用,在对客观事实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事件实事或现象背后的真相和本质进行揭示,从而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以及为经济发展和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  相似文献   

19.
刘婷 《今传媒》2012,(5):42-43
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激励人们奋进的一种强化报道,它以教育、启迪为目的,以典型材料为内容,以感动人心,影响思想为宣传手段来发挥媒体的社会导向作用。但在中国,长久以来电视新闻正面典型报道处于一种"报道时感动,报道完冷漠"的尴尬局面。传者与受者之间存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使媒体无法完全有效地发挥正面典型报道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20.
戴畅 《记者摇篮》2010,(9):28-28
创新难不等于不需要创新,更不等于不能创新。领导政务性活动的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是当前尤其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正因其是新闻报道创新难的领域,才更需要创新,关键在于记者开阔政务报道思路,用创薪的体裁、创新的题目,针对新闻事件本身特点,采用最适合、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式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