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想,学画并无固定的模式,学习中国画有书法的基础。是一条捷径,所谓书画同源,说的就是彼此之间互补的关系。容铁的山水画实践是以书印入画,把书法篆刻方面的学养融入绘画创作之中。从他的画面上看,运用了印章的构成,书法的节奏。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稚拙、雅逸的格调。  相似文献   

2.
<正>山水画自魏晋发端以来,历经隋唐,到了五代和北宋,迎接来第一个群峰耸立的时期。范宽,这个陕西汉子就这样横空出世了。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虽然关于他的生卒史料上并无准确的记载,但是他活跃在9、10世纪之交的年代却是研究者们的共识。对于范宽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任何赞誉都是不过分的,这不仅是因为他所构建的一整套艺术形式语言,将北方山水的  相似文献   

3.
印章故事     
印章,通称篆刻艺术,是指以篆书和雕刻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因其文字大都用篆文,亦称篆刻。  相似文献   

4.
在李可染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我们回顾一世纪来艺术的长河,真可谓千帆竞发。而于中国山水画史上,有两艘锦缆宝筏——李可染和傅抱石,已然被公认为黄宾虹以后不争的伟大存在。而且他们风格奇特,不可端睨,中国现代山水画史没有这两位大师,将会是黯然的。“信宿渔人还泛泛”的小舟再多也无清于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印章起源较早。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用泥做成印范,剔出印文,浇铸铜液,待冷却后打掉印范,制成印章。元代赵孟頫首开用石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画画科之一,山水画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山水画创作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涉足山水画的画家群体庞大,仅《明画录》中记载的山水画家就达400多人,其中不乏名家巨匠。武汉博物馆历代山水画馆藏丰富,其中尤以明代画家作品数量最为庞大,异彩纷呈,本文对其中一幅明末画家关思的山水画作品进行赏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这枚普通的水晶印章是钱之光同志1938年在武汉担任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处长时使用过的,印章长5.6cm、宽1.4cm,印面为正方形,上刻有"钱之光"三个字,印章配有一金属皮面制成的精致印盒。1984年,武汉"八办"纪念馆工作人员到北京访问钱之光同志时,经本人同意,由其夫人刘昂捐赠给纪念馆作为馆藏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曹念山水画见得不多。曹念以超人的坚韧执著地耕耘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园中,屡屡因其宏篇巨制的西部山水画作获誉于画界,曹念风格独立的作品引起世人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在经济大潮和流行文化的;中击下,国粹之一的中国山水画也一度显得脆弱。  相似文献   

9.
赵珩 《世界文化》2011,(6):36-38
印章是中国文人特有的一种符号标志,在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文牍、典籍、信札、书画上,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印章,不但印文各异,印体的材质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门,它们不仅是一种个性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24日,应中国政府邀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访华一周。当代名书法篆刻家容铁专门刻制“奥运门”印章一枚,赠与萨马兰奇先生。在北京举行的赠送仪式上,萨马兰奇愉快地接受该印章并高度称赞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为此,记专访了容铁先生。  相似文献   

11.
苏轼以其高瞻远瞩的洞察和高屋见瓴的智慧,开创文人画美学思想,推动着中国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引领自宋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方向。他的山水画美学思想,对开拓当代中国山水画新境界,具有启示性意义。笔者试图对苏轼绘画美学思想进行再挖掘和重新认识,与巴蜀同仁共享苏轼美学思想的成果,以期为当代巴蜀山水画风的建构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问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在哪里,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山水画是写意的,西方风景画是写实的",同时,大凡画画的人也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画中画的是哪里啊?"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切中了中西绘画差异性的要点,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  相似文献   

13.
邸永君 《寻根》2004,(6):85-88
所谓篆刻艺术,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故而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无比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联性发展,二者的关联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协调性和一体性两大特点。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结构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构建二者关联性发展的三维结构立方体,并系统从三个维度,逐层分析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间关联发展所具备的协调性和一体性特征,并指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不可分割,且在艺术创作中应体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当时的话来说 ,就是“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诗·齐风·南山》)在人们的印象中 ,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唯一媒介 ,“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下》) ,为中国古代的通例。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 ,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 :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曲礼》) “男女无媒不交。” (《坊记》) “处女无媒 ,老且不嫁。” (《战国策·燕策》)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氓》)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历癸巳新春佳节之际,当代中国杰出画家樊洲《韵律山水》展在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省中国美术会美术馆举行了剪彩典礼。该展作品将山水画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于西方观众面前,使他们在律动的线条、笔墨的意蕴中,深刻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中国文化魅力。很多外国观众惊叹第一次看懂了中国山水画。樊洲是韵律山水画的开创者,他极具个性的绘画,体现了博大玄妙的中国精神。著名评论家彭德曾这样评论其艺术:“樊洲山水画分三型,皆具人文意味:一是寓意山水,二是书写山水,三是乐律山水。其中,寓意山水和以行书笔法入画的书写山水,具有明显中国意味,与传统山水画保持文脉联系的同时,又在表现方式上与后者迥异。而以乐律入画的乐律山水,则既体现文脉又超越文脉,使得那些即使不谙中国文化的欧美画家也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凡·高的荣耀》一书的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娜塔利·海恩希前不久发表了她的新作《女性状态——西方小说中的女性身份》。她在该书中分析了250多篇文学作品,以此探索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论著从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长篇小说《简·爱》切入。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经历了女性生活的各种可能的境遇,艰难地寻找自己正当的身份:从一位准备沦为老处女的出身贫寒的年轻姑娘,到受雇前往一座贵族城堡充任家庭教师;从渴望成为合法的第一夫人,到拒绝接受作为男主人的无名分的情妇;直到最终成为男主人合法的第二任妻子。不…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专生     
清晨,依窗眺望,远处那熟悉的青山又跃入眼帘.青山披着的雾渐渐被揭开,一棵棵缀满晶莹露珠的树枝从山腰上冒出来. 我站在窗前,出神地想:这无名的小树竟也能将青山装点得如此灵秀,而自己却不如一棵小树.默默地期待,希望很快开学,离开这孤远的山村.等待,这烦人的等待已将我折磨得躁动不安,满心的怨气不敢发泄.耳边又响起了邻居婶婶那刺心的话语:"现在的中专生可真是命苦,国家又不分配,以后还是农民,与我们这些文盲有什么两样,只不过白费父母的血汗钱混三年罢了,倒不如像××家盖了新房……"我捂住耳朵、痛苦的使劲儿摇头,心里在大声的叫着:"够了,够了,我不要再听到这可怕的声音了."  相似文献   

19.
冯立 《华夏文化》2002,(4):41-43
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历史久远,它真正成为独立画科的年代约在东晋到南朝期间。虽然描绘山水形象的画远在西周就已经出现,但在整个造型艺术领域里,当时绘画与装饰区别不大,仍属工艺美术的范围。汉代山水画已见端倪。  相似文献   

20.
李骏虎 《东方文化》2000,(5):119-119,41
书店的古籍类架子上赫然摆着新版的《金瓶梅》,硬精装本上下两册,都跟新版《新华词典》一样厚重而气派。我目测了一下书的厚度,估计可能是原本,便拿下来翻了翻,并选了有代表性的一个章节读了读,结果上气不接下气,许多情节不知从何发展而来,看了看注解,都是“上删×字”、“下删×字”,明白了还是洁本,就放回了架子上。我知道某些古籍出洁本是替读着想,但我还是不想买“截”了的本子,觉得重新编辑过的古籍不能叫做古籍。再就是我认为《金瓶梅》写的是“食色性也”的“性”,把“性”都删去后,里面连“食”的内容也没有,当然引不起饮食男女如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