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院50周年。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代表教育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向人民大学新闻学院50周年华诞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人大新闻学院50年来为自身的发展奋力拼搏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同时还要祝贺人大新闻学院50年来为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50年来,人大新闻学院认真贯彻执行了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是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50周年,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莫斯科大学现在有1500多个中国的留学生,莫斯科大学新闻学院有200多个中国的留学生。现在没有时间具体地介绍我们学校的情况,我只能说:欢迎到莫斯科来。我们新闻学院之间有不少共同的特点。第一,我们的学院去年也搞了成立50周年的庆典。第二,我们在文化方面有不少共同的特点,比方说现在很多俄罗斯年轻的学生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学习汉语,我问他为什么。他们说,第一,非常喜欢学汉语,因为这是非常好的一种语言;第二,中国的发展很快,我们想适应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3.
人物介绍     
丁淦林(1932年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  相似文献   

4.
我代表迪安·米尔斯(Dean,Mills)院长,代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真诚祝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院50周年。我们很高兴,高钢院长上个月访问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时候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签署了姊妹学院协议。这个协议将使我们已经开始的合作更加正规化。和人民大学一样,我们和全世界的大学合作,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学习环境。密苏里新闻学院创立于1908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院。强调动手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密苏里赢得了声誉。在学院创立之初,学生就与教授一道为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地区的读者创办了一份日报。近百年来…  相似文献   

5.
我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50周年庆典上发表讲话,深感荣幸。作为在美国农场长大的人,这是非常非常不寻常的一种经验。对于我们与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倍感自豪,并期待这种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密切。前天,我们两个学院签署了建立姊妹学院的协议,对此我更感欢心。我们两个伟大的大学如此携手合作,以及美国的其他大学和中国数百所新闻教育院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意义不同寻常,对整个人类的今天和明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美国的主要大学都在向海外,特别是向中国伸出友谊之手,建立新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次庆典上我期待着聆听各位新…  相似文献   

6.
传媒名家     
丁淦林:1932年出生,江西南昌人。195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主讲《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与中国社会》等课程,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多种教材,主持《新闻媒介与上海工人》等多项研究课题,有多种论著。历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处科研组组长、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现任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新闻…  相似文献   

7.
1993年秋,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广告学教授,美国斯诺基金会主席、长年从事中美新闻事业交流活动的张元镐博士访问北京。在全国记协礼堂,他与中国记者畅谈了美国报业现状及对未来新闻事业的预测,给中国新闻界带来了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8.
3月26日,成舍我与民国新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人大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参加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史论教学研究部副主任王润泽副教授、博士生孟鹏在研讨会上作了演讲,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方汉奇教授回顾了成舍我早年从事新闻活动的情况以及和北京大学的渊源。他特别指出,成舍我先生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新闻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办报时间最长,创办的报刊最多,从事新闻教育时间最长,他所主持的《立报》曾创下旧中国报纸发行量之最。方汉奇高度肯定了研讨会的意义,并  相似文献   

9.
我主张加强中学新闻教学。其理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事业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技术不断提高,阅读、收听和收看新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需要,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突出地表现出来了。在这样一个新闻社会化的时代里,我们的学校,尤其是中学,加强新闻教学,培养具有较强新闻写作能力的中学毕业生,以适应进人社会生活后的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强调在中学里加强新闻教学,除了适应时代的特点以外,我以为还有这样几点理由:一、新闻写作主要靠抽象思维(当  相似文献   

10.
普利策管理的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美国报业巨头普利策逝世,他的员工们非常怀念他,称赞普利策对员工的关心如同慈父.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也赞扬他:"一位美国和国际新闻界的杰出人物,是美国的报业巨匠;新式新闻事业的领袖,美国新闻理论的创始人."普利策创建了美国第10所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设立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在美国新闻界普利策享有很高的威望,为国家利益他当年甚至敢批评罗斯福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浙江省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闻事业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报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年之前,各大报纸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笔者依据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对北京市报纸市场的  相似文献   

12.
夏振彬 《青年记者》2017,(13):34-35
民国报人邵飘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余百无一嗜,唯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读书的时候,对这句名人名言情有独钟,立志追随邵飘萍的脚步,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 如今毕业4年,也在传统媒体待了4年,我深切地感受到,想为新闻事业奋斗终身并不容易.新闻事业对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选择了这个行业,就选择了无休止地学习、提高,就选择了不停奔跑.  相似文献   

13.
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 (下简称《纲要》 ),论述我国新闻事业迄今为止的历史,并以其发展脉络为基础,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发展厘定了可资借鉴的轨迹。这主要表现在对我国当代新闻史的深入研究和严谨表述上,而有关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及其经验教训,而且探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少数民族报刊的创办经过和发展道路,描述了其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新时期理论新闻学的发展过程。   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闻学院之教师或集体或个人所著的《中国新闻事业史》和《通史》里关于“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4.
去年10月9日,中国新闻学院的西部省区新闻专业证书班开学了!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学院院长郭超人的陪同下出席了开学仪式,并且向来自新、蒙、宁、云、贵、藏、甘、青、闽九个省区的27名在职新闻工作者说:你们要下苦功夫,为将来促进西部新闻事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郭超人是他任院长后第一次来院发表讲话,他提出:要把中国新闻学院办成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的高等新闻学府。  相似文献   

15.
我已考上了中国新闻学院,可是我仍坚持西北新闻刊授学院的学习。三月初,我收到了刊院邮来的考试合格通知书。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够被录用为记者,并能顺利的考上中国新闻学院,是同我参加西北刊院的学习分不开的。我是一名河南地质部门的工会干事,去年报考西北新闻刊授学院后,接到学院邮来的教材,就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学完了几门必修课和新闻专业课,并在学习中采写有关稿件,仅上半年就被市以上报刊、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前体操世界冠军莫慧兰,在北京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荣获学士学位,结束了过宿舍、食堂和教室三点一线的枯燥校园生活。这年她刚满22周岁。不久,莫慧兰将正式加盟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的旨在展示中国奥运风采的大型特别节目“走近2008———三星中国奥运行”。在新闻发布会上,一脸笑容的莫慧兰对到场的记者说:“虽然我已经是退役多年的老运动员了,但我一直想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再做点什么。今天,凤凰卫视给了我这个机会,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一名称职的主持人!”当有记者问她为什么选择香港凤凰卫视的时候,莫慧兰依然笑答:“因为机会好呀!凤凰卫视里…  相似文献   

17.
崛起中的中国网络媒体——现代传播评论圆桌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0年以来 ,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迅猛 ,整个网络媒体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政府高层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网络宣传媒体建设 ,以在互联网上积极应变 ,掌握主动。 9月 1 5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现代传播评论探讨会上 ,国内研究新闻传播的教授和媒界人士对我国新闻传播和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说 ,在新媒体时代 ,传统新闻学在转型 ,各种理论在转型 ,各种媒体在转型 ,我们研究新闻学的模式也要转型。美国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模式 ,就像复旦大学、人民大学一样 ,…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朋友们: 我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会——研究一个从事新闻工作半个多世纪的、一直到现在还在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老干部、老同志、老朋友的会,很有必要。 不久前,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发表了长篇讲话,详细地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过去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事业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光辉的著作、意义重大的讲话发表之后来开这个会是特别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重庆新闻学院是1943年10月创办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文化合作计划中的一个项目,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合办。目的是为国民党培养国际宣传和新闻方面的人才。一共办了两期,每期招收学生30人。我是该院第一期毕业生之一,故回忆的主要是第一期的情况。时隔30多年,加上有的情况当时也不大清楚,故内容可能有错误之处,希望了解情况的同志补正。  相似文献   

20.
和书的缘份大约是在十四五岁时结下的,那时候我是人民大学附中的学生。或许是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政治上比较松动,学校图书馆那间只为教员开放的阅览室,居然对学生敞开了大门。每天下午例行的体育锻炼一完成,我就一头扎进了那四壁满布书架,中间也立着一排排书架的大厅。那时我觉得,让我走进这么一个地方,又赋予我在这里东翻西翻的权利,就跟把我放进了天堂一样。是的,我过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更没有这样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