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加以整合,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生,促进基础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激活少数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现状不容乐观,突出地表现为课程目标趋向功利,课程内容民族性弱化,课程实施表层化,课程评价单一化。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整合,必须树立多元文化课程理念,追求课程目标的一体化,加强课程内容的统整化,实现课程实施的深度化,完善课程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如何传承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元素的冲击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成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不是文化的同质化,而是文化的一种和谐生存状态。在传承的路径选择上,民族地区重视少数民族自身、民族节日,以及家庭、牡会、学校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多元文化课程体系是民族院校突出其办学特色、提升竞争力、培养具有跨文化素质的民族人才的有效途径。利用有效的多元文化资源,开发数量充足的多元文化课程,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质的教师,是多元文化课程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教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地方课程是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安顿各民族文化的理想栖身之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地方课程开发应秉持“一”与“多”、“他文化”与“我文化”、正式与非正式、继承与创新、统一与差异并重等基本原则,以达成“多元一体,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与自觉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多元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多元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冲击两个方面,进而提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走向是要学会在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去构建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发扬本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莉 《现代企业教育》2014,(10):352-353
多元文化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对幼儿发展具有实际价值的内容,并对其加于有效的组织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体现园本课程生活化,凸显办园特色,同时也是提升幼儿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扎根于幼儿的心中,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新文化的发展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课程文化值得所有教育关注者深思。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在构建时应以课程目标、课程主体、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价值四个方面为着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生课程文化、借鉴国际课程文化,从而推进课程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的安定少不了民族的团结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年来我国汉族人民与少数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荣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汉族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发展问题。少数民族未来的发展的接班人归根结底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准确的理解,才能带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保驾护航。因此,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在以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地检视我国民族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和多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课程,可以发现其存在着偏狭的课程目标、汉化的课程内容、功利化的课程实施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多元文化的课程理念,复归课程民族文化的品性,加强课程实施环节,重视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是民族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围绕民族服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民族服饰化的多元特征进行剖析,以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对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城市化进程影响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传承面临困境。从教育传承机制的角度对该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首先,政府层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重新体认,建立文化创新和发展机制;其次,强化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协调机制;最后,乡村少数民族成员逐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转型能力,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 另一个是以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发展,民族才能强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让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从而进一步实现文化传承,激发大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培养其在多元文化冲突下的文化自信是当前亟需解决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的挑战与大学教师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文化是影响教师观念以及教学行为的隐含性因素。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大学教师文化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表现出内在的冲突与困惑。因此,为了适应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大学教师文化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元文化课程构建中的目标、特点、内容、方法与评价,从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即课程目标上多元与整合的价值追求、课程特点上领悟与解读的民族意识、课程方法上对话与交流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上感受与生活的知识构建、课程评价上独特与多维的文化检视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党员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学生党员自身的政治忠诚,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多元文化冲突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文化自觉状况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校文化自觉培养内容缺乏吸引力、文化自觉培养形式让人乏味、部分高校教师未能与时俱进、学生党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因此,高校必须从深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文化自觉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学生党员文化自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多文化共生的地域。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虽然带来新疆文化繁荣的景象,但是也对新疆的安全和稳定带来一些隐患。7·5事件之后,文化认同的危机问题在当下新疆显得尤为关键。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以文化认同凝聚国家认同,是消解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安全威胁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校发展本质上是深层的文化演变,而文化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精髓。多元文化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如何发展并经营多元文化学校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组织文化的更新和环境的建构已经成为多元文化学校发展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青海东部一个民族乡的纠纷解决为素材进行实证研究,着重描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纠纷解决状况,总结出当下纠纷解决机制中政府力量在解纷机制中作用的弱化、基层组织在纠纷调解中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民族宗教习俗在纠纷解决中的正当性有待明确等方面的缺陷,同时,提出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