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7):138-139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影响其人际关系处理,进而影响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高校教育应改变"重知识技能轻道德人格"的现状,把学生的人格培养当做重要任务。以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为借鉴,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是构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君子人格是兼容多端、最具备和谐精神的典型人格,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结构而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3.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老古董",依然具有极高的现代价值。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传承传统文化,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塑造大学生的"君子"人格,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深刻的内涵,实质上彰显了"君子"仁、义、礼、知、信的基本品质。在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当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人格之塑造亟待汲取"君子"人格思想之养分:理性博爱——开启和谐人格的"窗口";崇尚道义——践履高尚人格的"阶梯";重礼守信——塑造健全人格的两大品质;自觉内省——人格养成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从中共中央到地方高校都再三强调辅导员班主任是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笔者认为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追求幸福人生的权利,辅导员的君子人格和学校对辅导员工作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更好地确保辅导员班主任成为大学生幸福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深层次、最关键的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进行准确定义是培养其理想人格的前提,而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君子”人格结构所提出的一系列“君子”培养路径,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所认同和遵行。  相似文献   

8.
以苏州、南京两地高校36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自编君子人格特质评定问卷为研究工具,调查了当今大学生心目中的君子观。君子人格包含“礼、仁、智、义、忠恕”五种根源特质。然而,在判断君子各条标准的重要性排序上,与传统的“仁、义、礼、智”不同,当代大学生的君子观表现为“礼、仁、智、义”。因此,以礼仪教育作为切入点,强调智慧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孔子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而非超凡脱俗的"圣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人格的主要内容包括"仁、知、勇"的君子之道、"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儒家理想人格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意蕴,符合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要义,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塑造理想人格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从更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道德情感,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正视个体差异,德育、"心育"相结合;协调社会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实现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历代推崇的正面人格,在当今又加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部进行中的活教材,蕴含着生命、信念、道德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在君子文化视域观照疫情下进行微思政开发,可以运用五大策略:疫情为教材,培育君子家国大义;家庭为学校,铸牢"仁爱"之基;学科融思政,培育君子当代视野;劳动养习惯,劳谦君子朝乾夕惕;抗疫见行动,引导君子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1.
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格,也是历代儒家推崇并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中的“仁”、“义”、“礼”、“信”、“学”等内容寓有深刻的人格教育内涵,研究“君子人格”对当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儒家君子人格是儒家先贤给后世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是中华民族在生命格调和行为规范上的共同默契。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君子人格早已耳濡目染,其影响早已深入骨髓,新时期要修炼共产党员"心学",不能忽视君子人格对我们的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的"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应当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具备重义轻利的品质、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诚信的价值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能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完善国民的人格,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君子道德与君子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其主要理念包括乐道、弘毅、善良和尊贵.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重任,应将君子之道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5.
君子、真人和菩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它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的构成至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君子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关怀他人、重情守信、文质彬彬等品格;真人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宽容、豁达等品格;菩萨人格可以使大学生在人格构成上具有智慧、悲悯、愿望、意志等品格.  相似文献   

16.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生存能力培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其君子人格的养成、文质并重的发展、重视人际的情感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方面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非常崇尚君子人格塑造。有人统计,《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了107次,而且孔子不轻易以"君子"许人。那么,什么是君子?君子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我们需要仔细研判,从中也可以得出君子人格的培养途径。在古代,君子是对统治者、贵族男子或者地位高的人的统称,后来衍化为人格高尚的人。这里探讨的是后者。君子固穷这是君子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19.
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思想。在《论语》中,孔子所言的君子是身份君子和德性君子的统一。在立足君子人格"德位一致"的基础上,在德性视野中,从仁义礼智信"五德"角度,孔子确立了君子人格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君子人格就是以仁爱心为根本,表现出的有容量、有坦诚、有责任、有荣辱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风格。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描述与界定,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以"三知"引导学生阅读,以"三省"引发学生反思,以"三行"引领学生实践是培养学生君子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