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中写女性人物的形貌,一是正面写:从作家的主观感受出发或重写女性的眼神,或重写人的动感体态,以突出人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以形写神"。二是侧面写:从读者角度出发用暗示的方法想象其美,或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角度出发,不直接写女人的美,而写这些看到她的人的反应中来显示出她的美。这是避其文字直观性之所短,用其文字间接性之所长,并以生活和想象作基础的高明的写人技巧。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无疑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纵观林黛玉的一生,不论是体态神貌、举止言行,还是吟诗作赋、赏花弄月,无不体现出诗人的气质,焕发出诗性的光芒。诗性之美,才是她的美之为美的根源。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林黛玉的诗化人生:首先,从林黛玉的待人处世等外在表现来看;其次,从林黛玉写的大量诗作中体现出的诗美来看;再次,从曹雪芹塑造这样一位诗化人物所寄托的审美追求来看。由此得出结论:林黛玉的诗化人生其实是曹雪芹诗美理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红颜祸水"是反映男权社会中男性把污水泼向美丽女性的范例,也是部分史家文人立足以男性为中心的史学观、社会观对女性搞性别歧视的佐证。《左传》就是以陈国小人物夏姬为例,以"红颜祸水"为主线对构建于封建女性观、历史观基础上的历史人物评价思想和文人潜意识中的人物评论观念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在《红楼梦》这部著作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总共有九百七十五人,史湘芸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史家-侯门千金属于金陵十二钗之正册人物。史湘芸无论是在气质性格方面,还是为人处世等方面与其他人物表现的截然不同,独具自己的美,体现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她是美的,无论品德、相貌还是性格,都可以用一个"美"字来概括,但就其命运来说,属于"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的"薄命司"人物,结局也是悲凉的。  相似文献   

5.
以拜厄特和沃特斯为首的当代英国女作家所创作的"新维多利亚小说"凸显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性别政治。"新维多利亚小说"从维多利亚女性的经济依附与性别话语权、"性别规范"下的"身体欲望"、通灵术与女性诉求这几个层面将女性的历史和身份重新概念化,在对历史的重述当中进行着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长恨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而敏感的笔触写出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上海"弄堂"中的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从而反衬出大上海的兴衰。作品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观照历史、文化的进程,跨越历史时空,使人物与作品都富有别具一格的美学韵味。作者试从作品的结构美、语言美、意象美、人物形象美四个方面,来阐述作品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学史中的"史才四长"理论同样适用于分析外国史家。无论是从历史知识、写史能力、对历史是非曲直的判断与鉴别能力,还是对于客观信史的坚持来看,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都是一位拥有"四长"之才的杰出史家。他的作品成为了拜占庭正史的典范,在拜占庭史学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他的三部风格迥异的作品也为相关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台湾女性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为切入点,阐释了这一文学现象凸显的原因,以及其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或叙事技巧上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化特征和美学风格,并深入分析了这种欲望书写的得与失,既从精神指向上肯定了其文化诉求与审美诉求具有深刻的历史合理性,同时,也指出其应处理好"理性"与"欲望"的关系,避免成为迎合消费社会阅读趣味的"媚俗式"写作,导致女性主义文学严肃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从总结历史经验、历史人物、历史编纂、史学批评等几个方面与比较研究之关系的角度,对中国古代史家历史撰述所用比较方法,如史事比较、人物比较、制度比较、政策比较、历史思想比较、史学思想比较、史家特点比较、史书编纂形式比较等进行论述,以揭示中国古代史家在比较研究方面的认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三恋"从创作内容来看具有很强的承继性,它们执着探索着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欲望之路。从创作方式来看叙述话语呈现出渐变态势,从俯首低眉到高歌猛进,对女性欲望的探讨在叙述策略的掩护下逐渐深入。王安忆在小说的叙述者、聚焦方式和叙事时间三个向度中调试着女性欲望的叙述方式,以不断变化的形式呼应着逐渐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史家化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中的题材选取方面:小说家在题材选取的审美观上,尽量向史家审美价值观靠近;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修史作风直接影响小说家的创作,导致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写实传统和以小说补史的小说功能观产生,从而使古代通俗小说题材选取方面出现演史、列传、账簿倾向;史家化为史家造就了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化地位,这使得古代通俗小说家自惭不如,导致其在创作上放弃史家所遵循的写崇高、“不语怪、力、乱、神”原则,而涉笔于平民世界和鬼怪神仙,这又造成了小说题材选取上的账簿、志异倾向。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近代最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其作品善于营造故事的整体氛围,同时又极其善于搅乱这种氛围,制造剧烈的矛盾。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层面来看,哈代清醒地认识到了时代与环境对于人物的命运的影响。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故事中的种种悲剧结局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与偶然性,但是若是身处于那个"世纪末"的环境与洪流之中,这样的"悲歌"绝非是一种偶然,它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理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站在历史的高度,从社会的角度,用文化的视野在《长恨歌》中对女性欲望问题进行了理性审视,通过王琦瑶写了一个女人的欲、情与梦想在都市幻灭的故事。王琦瑶的性别遭遇和心路历程揭示: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和象征秩序对女性的诱捕、限制和排斥,以及对女性欲望的压抑、扭曲和扼杀,旨在说明女性欲望只有脱离男性欲望的想象性表达方式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哈代,这位处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期交界线上的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从年轻时就深受希腊文学的影响。从哈代创作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也就是古希腊神话原型。本文试图从原型批评理论的视角,将哈代的代表作《苔丝》的主人公苔丝与其古希腊原型美狄亚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探讨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之源,揭示哈代小说中人物虽被毁灭但不可遏制的生存欲望和生命力。这些人物悲剧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其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中最能体现其理性美的重要一类,其理性美主要表现为"批判之美"和"关怀之美"."批判之美"体现在对反面事件和人物作真实客观的描述以及大量的议论之中."关怀之美"则既可从选择的关注对象看出--多为弱势群体,多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大事情;也可以从作品对弱势群体的感情倾向看出--一方面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去启蒙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的女性写作中,凌叔华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女性人物群体--"高门巨族"的女性.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这些女性身上传统与现代的矛盾融合,而凌叔华本人作为同样出身于"高门巨族"的女性,她对笔下人物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有理性的审视,又有本能的辩护,这注定了她批判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7.
春树作为80后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中多以表现放纵青春作为她的成长方式,对欲望的追求是她面对成年社会的一种恐惧宣泄,我们通过探讨她小说中的欲望主题来了解春树为代表的残酷青春小说。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说"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段话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评价历史人物或是事件,要尽量将之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  相似文献   

19.
在审美大众化时代,电视娱乐节目提供给观众的娱乐审美正逐渐被感官的体验快感所代替,艺术不再能承担起启蒙的重负,理性、深度和创意缺失。文学意味的注入使其在满足观众快乐消费欲望的同时,带给人们心灵的提升空间和精神成长的动力。娱乐节目中的文学意味主要体现在:1、抒情言志、寓教于乐;2、采用曲折生动的叙事方式;3、着力营造意境美。以此使观众从娱乐中发现"游戏"本质之"真",营造人情之"善",追求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20.
陈染执着于心目中的女性经验,从一位小说家的写作要求出发,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毫不避讳女性主义所反对的作为"他者"形象呈现的种种女性经验。她以成熟的女性作家之笔,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学艺术才情,在作品中饱含情感地独自诉说着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情感的渴求,行走在一条远离中心的女性私人化写作道路上。这种重在表达纯粹私人化的生活体验,个体的边缘性的经验在文本中被强化到了一个突出甚至极端的地位,这一切使陈染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女性经验密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