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闵锋 《华章》2011,(21)
群众观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的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执政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群众工作是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执政党的根本性工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和领会,坚定自觉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各项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靠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智慧。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以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与创新党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执政党和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之间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55年执政积累的成功经验中,包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说,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的话,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则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于执政党的要求和期望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给执政能力增添新的内容和要求,执政党必须通过变革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执政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几点思考易希文一、历史的经验教训密切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曾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①的著名论断。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②江...  相似文献   

5.
从市民社会发展与国家社会建设的角度考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或许能给我们提供理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思路。清末至近代以来,市民社会出现并成为一种独立于国家权力以外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这种力量在蛰伏之后,再次出现并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其实,市民社会与政党有着天然的联系且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加强执政党整合功能建设,可以在合法性再造、意识形态认同、执政党组织资源及制度保障方面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是党领导下的国家审判机关,是党通过司法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力量,是党通过司法途径加强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问题。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其司法水平如何,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法治形象,直接影响着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着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党的先进性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就是司法为民,就是公正与效率,具体就是“十看十度”。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实践主体和认识主体,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的物质力量,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之源和力量之源。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工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通过“查、谈、问、看、访”的方法,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推进“职工维权热线”活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层组织。成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实现党的领导首先要靠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则要靠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来保证,最终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的大量组织工作。使之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在一个社会基层单位中。不仅有党支部。还有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等,而党支部和这些组织的性质是不同的。它不能包揽和代替  相似文献   

10.
本人认为组织和群体的行动需要指挥和领导,而领导的主要职能则是发动和推动组织和群体的成员行动。可见,社会动员能力是领导者实现领导的重要能力,同时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综合体现。执政党要始终重视对群众的思想领导和社会动员。  相似文献   

11.
徐锋 《红领巾》2004,(1):36-39
执政党正确制定政策的前提是正确的利益认定,后者关系执政党政策成败和政治前景,有着重大的政策、政治意义.为保证利益认定的正确性,必须让群众自己来表达自己的利益,又必须明确界定市民社会利益与执政党利益的异同.惟其如此,才能达成执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执政党也才能够更好地代表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可以说,执政党的作风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被提到了无以复加的战略高度。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定要抓住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  相似文献   

13.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主体的多元化,利于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力量,能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向前发展。近年来,滁州市通过创新活动组织模式,创建具有滁州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升滁州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文章结合滁州实践,梳理了社会力量参与下的"出彩滁州人演出季"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创新实践,对社会力量参与演出季品牌活动所产生的成效进行全面的总结。通过对社会力量参与滁州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建设现状描述和分析,提出应在已有的创新实践基础上,从健全管理标准、培育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供给、打造文化联动平台等方面思考,构架社会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长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权威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机制,是集体行动的高度认同,是执政党维护执政安全、夯实执政之基的政治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其执政权威本质上是一种人民权威,是人民发自内心的信服和尊崇。生态文明建设中党的执政权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相应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更有利于升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执政党的权威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执政党自身的性质宗旨、执政绩效等与人民群众的自愿认同、高度认同相互建构的结果,其生成逻辑表现为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魂”、优良的执政作风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本”、坚实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权威的生成之“根”。  相似文献   

15.
理论建设对执政党治党治国至为重要,理论是指导、是灵魂、是方向。而执政党的理论建设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社会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着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又成为引导实践和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选择具有不同的方式,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具有历史的合法性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认同需要更新资源。从世界范围政党执政的通例来看,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是始终保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方针,坚持执政为民,最大限度地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执政权力的支持。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过程中,都对保持和巩固执政党地位问题有清醒的警觉,并作了深刻的阐述,是指导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周恩来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恩来的和合理念强调社会主义中国健康、协调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根本利益;强调执政党自身的团结即党内和谐对于社会的发展、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强调执政党要善于团结各阶层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促进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周恩来的和合理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中有些思想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已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人民时评《用教育公平撬动社会的未来》,文中指出:教育公平,既是一种价值追求,也具有重大现实力量。公平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撑。新学年伊始,则再次强调了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切实保障每个人平等接受教育,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多样、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是塑造大城市发展模式的三种基本力量。经济力量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力量是重要推动力;政治力量则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正是这三种力量的结合、互动和博弈塑造了大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和谐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推进理论创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定地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中心,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稳步前进”、“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事业不断发展;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推动革命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