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齐文化对中国传统宗教道教的影响方面 ,来窥探齐文化的丰富内涵及深远影响。齐文化对道教的影响 ,主要体现为 :齐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齐文化中的黄老之学是“道教的母体” ;齐文化中的方仙道是道教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老子同孔子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明星。老子学说思想的核心是“道”。在目前国内外研究道教热中,对道教祖师老子认识上的分岐,集中在于他的“道”如何理解。道本来是人走的道,经过引申而具有规律的意义。如“天道”,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讲是天象运行的规律;“人道”,则包括了人生吉凶祸福的规律的意义。道含有规律、规则的意义,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西崽”形象形成一个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西崽”的文化性格以洋气、土气、霸气和奴气为主要特征。其产生既受中国农商传统的制约,又有主奴根性的影响,还与西方个性主义和享乐主义有着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畸型儿。“西崽”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先锋性上。  相似文献   

6.
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梳理元代道教剧剧目的基础上,分析道教剧体现民间道教文化的内容、内涵以及成因。透过民间道教文化,可以理解中国民众深层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领悟中华文化。这也是从元代道教剧看民间道教文化的终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武当建筑文化是武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当道教建筑设计思想和施工技艺中所包含的等级观念继承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并在武当山建筑群中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和较为典型的实例.“数”、“质”、“文”、“位”四种列等方式在武当道教建筑实践中演化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的多个方面的等级表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艺术很讲究“气”字。作文章“最要气盛”;绘画要“气韵生动”;书法讲究“力实而气空”;歌唱中要求行腔“一口气”。这说明,对气的要求,是我国艺术创作中的一个传统,也是中国人欣赏艺术时一种习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道教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的民族宗教,它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反过来又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正是由于此种缘故,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道教的兴趣日益增强,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不断有新的成果在产生。  相似文献   

10.
道教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教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物我为一”的生态观、返朴归真的生活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环境文化.千百年来,道教徒基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教理,对保护物种、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娜 《文教资料》2010,(11):75-76
我‘国从远古以来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和对天帝鬼神的信仰,秦汉以来盛行黄老神仙方术和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东汉顺帝时.以黄老学说为基础.吸收传统的鬼神观念和迷信方术.正式形成道教。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民俗中的很多传统节日和民间信仰都有道教的影子。神鬼信仰是中国俗文化的根基所在,而道教则吸取了道家黄老思想和神仙家的方术,鬼神思想浓厚,对广大人民有一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汉魏六朝是道教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道教理论的草创期。刘勰虽然“崇佛抑道”,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道教理论。相反,由于借助了道教生命哲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刘勰洞察到文学创作与作家的“神”“气”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创造性地提出“养气”说,这是他对文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韵”的流变与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 ,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 ,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 ,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化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具有丰富的内容,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美学概念是中国古代文人思想的鲜活反映,是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遗产。随着学术多元化,文化全球化历程的推进,中国传统的美学概念在其世界表达层面往往失却其话语地位,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文化全球化非但没有使中国传统美学概念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学术西化反而使它的现代性传承也遇到了障碍。本文着重就“意境”“婉约”“气”三个美学概念探讨中国传统美学概念的世界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宁宜 《中国教师》2009,(Z1):3-3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湖南是中国的内陆省份,其道家、道教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道教与湖南是有地缘关系的,湖南独特的地理生态资源及丰富瑰奇的物产为道教在湖南的传入及衍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天然土壤。  相似文献   

17.
唐代女性诗人以其鲜明独特的风貌、敏捷的才思、直露的表达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究其原因,道教的力量功不可没。文章从“唐代对道教的推崇”、“道教对女性的宽松态度”、“道教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拓展”三个方面阐述了唐代女性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8.
论述沈从文创作的冷静、客观态度,及其在作品中的多方面表现和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阐明“气敛神藏”的艺术目的在于使作家的感情贮蓄深厚,“聚为渊潭”,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这种艺术风格在不同内容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冷漠”;有对强暴者、作恶者的“容忍”;更有着对正义与非正义、真善美与假丑恶之争的“中立”。这种艺术风格是与作家旷达的人生观分不开的,而在湘西艰难、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人们的生死莫测,作家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了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潜移默化的广泛影响,以及二十世纪初叶我国的客观主义创作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手法中的“留空白”等,是形成“气敛神藏”艺术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气在现今的物理学中可以机械地理解为“气体”(相对固体、液体的物质形态之一),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容,是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一个重要特色发展现点。 充分了解气对认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学、武术、兵学、中国书画艺术、中国传统道德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从字的结构上看,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含义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字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