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往往把“怎样做人”的道理贯穿于教材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方法,可使开课就引人入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授教学环节,明确教材所蕴涵的道理,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猜谜导入法 猜谜导入法是教师运用与新课相关的猜谜语的导入方法导入新课。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谜面:“一个矮胖子,绿衣绿裤子,敞开大肚子,吃饱薄饼子。”学生揭出谜底是:“邮筒”。教师引导提问;“像邮筒这样的设施是谁设置的?是为谁服务的?大家应该怎样做?”…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角度。选择最佳的切入点 问题的设计应注意角度新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例如:在讲“好奇与从众”时.我是这样设问的:你有“追星”的经历吗?你心目中的名星是谁?你是如何追星的?这一问。立刻就引起同学们浓厚兴趣,我便紧紧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十分自然地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采用恰当的课文导人方法可以算作一条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摸索了六种有关课文的导入方法:第一种是音乐导入法,第二种是图画导入法,第三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趣我用的是“故事导入法”: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对兄弟长得非常像:123.4和12.34,它们 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学生很容易地答出:123.4是哥哥,12.34是弟弟。不仅复习了小 数大小的比较,同时通过学生回答“为什么”使学生明白: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也不 同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直角、平角、周角。 1.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沿着长边对折,再沿着宽边对折,并用笔将折痕涂色。学生折后,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 2.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量折出的角,让学生认识所折的角刚好是90°。 教师指出:我们把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你的周围有哪些角是直角。 4.让学生把所折成直角的纸打开一半,并观察形成的一个新角,然后思考:它的两边成一条什么线?我们把这样的角叫做什么?能说说直角和平角的关系吗? 学生在…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导入才是好的课堂导入?如何才能使课堂导入恰到好处呢? 1.准。所谓准,是指课堂导人应紧扣教材的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例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及利用是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的主要内容,可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素菜和荤菜哪一类价格更高一些吗?你们是否知道这样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背后又包含着什么样的科学规律呢?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编故事的方法,会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2.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3.培养友爱互助的精神。教学重点:编故事的中间部分。教学难点:1.情节上:巧妙的构思、丰富的想象;2.语言上:准确、生动的表达。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图画、动物头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好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出来的。大人能编,小朋友们也能编,你们也想编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图编一个事,好不好?二、观察图画1.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几个可爱的动物,它们是谁呢?2.除了这4只…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如果学生缺乏兴趣而被动地学习语文.那么一定是一种痛苦。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这样一句精辟的论述:“教师如果说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就不认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导入新课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否得以激发。笔者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五种语文兴趣导入法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节物理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导入新课呢?通过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了物理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琳 《湖南教育》2006,(11):36-36,25
一、试探起点,认识人民币 1引出课题:同学们认识人民币吗?说说你们对它的了解.(板书:人民币) 评析:数学“直白”也是一种美,直接引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需要和参与学习的热情,揭示课题,导入简洁自然.  相似文献   

12.
储美琴 《广西教育》2010,(28):41-41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一些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发人深思。 一、在教学导入处徘徊 [案例]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将相和》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对联。想知道吗?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一、例文导入,提出写作要求1.例文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仔细听,想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展示P147猫的图画,师讲《肚子再也不疼了》的故事(读习作8中的例文)。2.指名说一说:①这个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谁?②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4.
激励唤醒鼓舞酒泉市北关小学殷秀玲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教学如不能呈现兴趣,是教学的失败。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做了以下尝试:1.导入新课引人入胜新课的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上舍得下功夫,将会收到...  相似文献   

15.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语言离不开大量有效的听说练习和实践活动。只有合理地设计有层次的训练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进行口语对话练习,学生的语言输出才能得以实现。案例:教学OxfordEnglish2A关于就餐的内容:A:Whatdoyouwant?B:Iwant…课堂活动如下开展:上课了,教师和个别学生在就餐情境中进行演示,教师:Let’sbeginourdinner.Ilikeacake.对一位同学说:Whatdoyoulike?S:Ilikeabanana.教师给了她一个香蕉。教师对另一位学生:Doyoulikeacake?S:Yes,Ilike.T:Hereyouare.给了他一个蛋糕。接下来教师加重wa…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份第6-8页例工及练习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探求不同解法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正课用小黑板出示:先按照题意画出线段图,再列式回答。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无编多少个筐?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回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学生答后,教师将上面两题合并成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教师指出:…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定位为“教师足主导,学生是主体”。于是.我们总能听到这样一种表述甚至是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应该说是成立的。但语文教学毕竟是由“教”与“学”两个层面构成,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难道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处于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课前两三分钟的导入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入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精神状态。1.故事猜谜导入法:小学生对故事、童话、谜语等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常因为一句:“今天我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而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如教学“积的近似值”,老师以这样的故事开头,菜市场上黄瓜标价一元钱3斤,一个机灵鬼每次买1斤,结果只花9角钱就买了3斤。在学生怀疑惊奇之时,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了积的近似值后…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导入,是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促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进行新授课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很重要。一般有五种导人方法。1、直接弓队法。教师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几句话引入新课。这样可使学生的情绪很快安静下来,既起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又为后面的巩固练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如在教“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时,我国著名小学数学专家邱学华老师是这样引入的。师:“以前我们学习的应用题是几步计算的?”学生集体回答:’‘一步。”师:“你们想不想学两步计算的?”学生齐答:“想!”(教师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